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的存在主义解读

2018-05-04 01:52崔菱逸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性

崔菱逸

摘要:截止到1月15日,上映18天的《前任3:再见前任》(下称前任3)的票房已经高达至近18亿,可谓是2018年电影票房的第一匹黑马。《前任3》这部小成本电影讲述的是两对情侣因小事分手之后却还彼此相爱但是最终又不得不离开的故事,看似情节简单却在人的感情方面饱含寓意,充满了哲学上的反思。

关键词:《前任3》;存在主义;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097-01

《前任3:再见前任》(以下简称《前任3》)是田羽生导演的“前任”系列的最后一部。虽然说业界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作为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总能对人生多多少收有一些新的体会。从专业的影视角度来判定的话,《前任3》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那它为什么可以逆袭能为2018年的第一匹票房黑马,正是因为影片中所呈现的脸谱化的真实以及观众与影片情节所产生的共鸣感。毋庸置疑的是《前任3》触及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存在的认识以及哲学思考。那么本文将主要从电影存在主义自由选择性的方面以及人性的角度来进行《前任3》的存在主义解读。

一、存在主义概述

在此我们所论述的存在主义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德国的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创立的一种思潮,活跃于现代西方的各个思潮之中。存在主义最早出现在一战之后的德国,由于德国一战战败再加上1936年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人重新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也就因此而诞生。我们可以得知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主观经验和个体的自主,并非是一种理性的范畴,而是指人的精神所在。

二、《前任3》中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性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里的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存在就是自在,人从存在的开始就有自觉的选择性,萨特在他的文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曾经提到这样的观点,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本身。而电影《前任3》中所体现的种种选择都印证了选择的自由性,电影中主要讲述了两对情侣的感情故事,主线是孟云与相处五年的女友林佳分手,孟云和林佳在分手后都渴望着对方先做出妥协,但是两人都不愿意先跨出第一步,也正是因为两人的选择僵持不下,林佳选择收拾行李悄然离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孟云和林佳分别有了新的朋友。孟云在工作中结识了王梓,孟云选择把王梓当作林佳的替代品。而林佳也在同学聚会时再次相遇大学时期的追求者王鑫,林佳选择接受别人对她的好。孟云和林佳的选择再一次让两人阴差阳错的再次错过了。在影片的最后,两人的还是选择彼此分开珍惜现在,彼此做着曾经约定好告别的仪式。孟云选择装扮成至尊宝的模样在市区喊“林佳,我爱你”,而过敏体质的林佳选择吃芒果吃到死,在这个片段中导演运用了交叉剪辑的蒙太奇,将分别的决心与痛苦在银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见人的观念与价值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由选择中逐渐形成的。

有的学者认为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相似,简单总结其特点,存在主义不受传统和规矩的束缚,向往追求自我和自由。拿电影本身的剧情来说,《前任3》改变了以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两个原本相爱的人却选择分开更多了一些关于爱情的真实,经历了过去的遗憾才会更懂得珍惜现在的拥有,也许这种不圆满也是一种圆满吧。而导演的意图也正是希望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要轻易的因为一些小事说分手,要努力珍惜身边的那个人。

三、《前任3》中存在主义视域下的人性

存在主义哲学有很多条分支,但是在人类的生存问题上他们保持着意见上的一致。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他对存在主义哲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孤独的个体看作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实体,把人的主观心理看做人的存在。在他的观念中孤独的个体并非是指具体的人而是主观的思想者。

我认为《前任3》的亮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是在两对情侣分手之后男女双方表现的对比。在影片中主人公分手之后,男女的表现截然不同。孟云和余飞在恢复了黄金单身汉的身份之后,在夜店里狂嗨,在社交软件上认识新的女生。而林佳和丁点在分手之后将自己封闭在家中,甚至是在煮面条的时候都会失了神。影片在对于这一段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在女性方面展现了显性的孤独感,甚至在色调上都选用了灰色。而在男性方面,虽然表面上展现的是纸醉金迷的爆笑场景,但是采用电影中的一句话是“走肾不走心”,现实生活中的“充实”并不能填补两个人内心的孤独。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余飞和丁点在分手之后还会找各种理由组局两个人再次见面。

四、结语

《前任3》作为一部小成本的電影,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部电影探索的主题是“爱情与成长”,希望本文在进行了这部电影的存在主义解读之后,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能在经历了人生孤独的纠结、释然后学会了成长。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人性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逼近人性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功能与人性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