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资源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实效性研究

2018-05-05 02:0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明载体人文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一、人文资源载体的挖掘与开发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沉积下来的人文资源,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多载体中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一)人文资源载体的内涵

人文资源载体指的是能够承载和传递我国近代社会活动、文化成就、艺术结晶和创造成果的各种物质实体和精神,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它们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主客体借此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达成。所以,对人文资源载体的挖掘与开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也能够弘扬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和精神。

(二)人文资源载体的特点

1.继承性

人文资源的形成是当地社会历史不断累积沉淀的结晶,经过连续动态的发展而形成的,同时文化的发展又是一个上升、连续的过程,这种传承过程的继续性是人文资源的最大特征。

2.稳定性

人文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时空上的持续性,却又是当下的一种稳定现状,它是一种历史传统的稳定表现,向今人展现一种稳定的发展变化。

3.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文资源对于在本地区生活的人应呈现一种共生关系,会影响到本地区的人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从而达到良性互动以完成对人的教育和约束。

4.不平衡性

人文资源的辐射范围显现距离衰减规律,甚至不同地域间人文资源的作用会出现孤岛现象。人文资源也在发展速度、水平规模和竞争力方面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甚至不同的人文资源间质量也良莠不齐,主次文化间也会产生相互之间的斗争,如不同区县之间对文化品牌的争夺。

(三)三明人文资源载体的挖掘与开发

为了更好地分析人文资源载体的重要作用,笔者以所在城市福建省三明市作为研究实例进行了追踪调查。三明虽然建市历史时间不长,是一个共产党开辟建设的新兴城市,然而下辖的十二县市区却是文化深厚,历史悠久。概括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供挖掘:

第一,闽学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关怀。三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自唐宋始,兴学重教之风日盛,有闽学鼻祖杨时——北宋将乐人士,承前启后者罗从彦——北宋沙县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北宋尤溪人,他们共同将“闽学”之源留给后人,远播海外。

第二,客家文化中的爱国爱乡情怀。客家民系在历经艰辛、数次大规模迁徙后仍不忘根基所在,未中断过家谱的修纂,逢传统节日必举行仪式以表对祖先的缅怀,都体现了客家人不忘本,爱国爱乡的情怀。

第三,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三明是重点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伟大的革命足迹,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四,工业文化中求实创新精神。三明的工业文化极具特色,颇具规模,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如何将这样一出波澜壮阔的历史运用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是本土资源挖掘的又一难题。

第五,城市建设中的改革创新模式。三明是“精神文明”的发祥地,“文明城市”的首创者。从2012年开始,三明市开展了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的公立医院改革,可以说建立了一种中国医改的“三明模式”,充分展现了医院公益性改革中的创新精神。

二、三明人文资源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方式探析

如上文所述,为了打破现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三明丰富的人文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笔者所在的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校内项目。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客家文化、观看相关资源等影片直观感受客家文化。客家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新天地的乐观、顽强的实例,更是激励大学生建立积极人生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的优秀范例。另一方面,我们业已进行了如“风展红旗美如画——三明中央苏区发展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钢发展史”等专题讲座,将校外专家“请进来”给学生讲述真实的历史。

(二)校外项目。三明的革命遗址很多,遍布各个区县,我们业已通过带领学生走访宁化、建宁、泰宁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将三明的红色文化引入校园引入课堂,也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历史的厚度。还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去亲身触摸和感受大型老牌国企,通过结合“概论”课等相关课程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相关内容,将历史真实还原。实践中组织学生参观了三明市博物馆、精神文明展览馆等场馆,让学生对“第二故乡”有更多的理解。

三、人文资源载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价

为了测试出人文资源载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笔者所在单位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2014级、2015级、2016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回收率为95.6%,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如附表1。

结果表明:八成学生对三明这个“第二故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声音。有近五成学生对于学习负担和参与程度呈中立姿态。

表1 教学效果比较

从表1可看出:对三明人文资源载体运用到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改革的现状分析可知,闽学文化和客家文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获得正选项最高,分别为74.5%和67.3%;而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兴趣点显然较低;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则遇冷,其负选项分别为26,2%和22.5%,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兴趣点呈现两极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倾向于直观体验的参考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影音和网络也有较高的接受程度,然而专题讲座和演讲征文等常态实践教学模式则兴趣点不高,如专题讨论的“不喜欢”比例竟然高达39.2%,这一数据值得我们思考。

表2 教学手段和内容比较

从附表2可知,对主观上对思政课不感兴趣这一选项持“非常同意”和“同意”态度的达33.4%,而对选择的教学资源不感兴趣的比例也高达40.2%,当然也可喜地看到负选择的比例较低,没有超过三成。

当前三明人文资源载体的开发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不够,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仍然不够合一,有为了实践而实践之疑,网络宣传力度不强,影响力不够大,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受众不多,这些都会制约三明人文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弥补:

第一,因地制宜。进一步开发当地人文资源,创设更多的平台,用最新的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存在短板和接受度不高的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正,利用网络媒体和影音视频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重新包装。

第二,以生为本。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例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多地结合闽人、闽师的好学传统,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更多地深入厂区了解企业文化,切忌“千人一面”,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由点到面。从单一的活动发展成系列活动并形成常规化、规范化的活动,也是人文资源载体运用的必然趋势。如何将人文资源和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从而适应高校学生的发展,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要求是一大难题。它需要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运用人文资源辅助教学的能力,也是对教育者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逸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翁汀辉.闽西红色文化对闽西大学生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65-66.

[5]宋林飞.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附表1 教学效果评价

附表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猜你喜欢
三明载体人文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人文绍兴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人文社科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