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读者一个来你书店的理由
——书香城市建设中的阅读文化空间新定位

2018-05-05 02:11三石
新阅读 2018年1期
关键词:书香策划书店

文/三石

我是出版人,同样也是期刊人,曾任两本期刊的主编和副总编,2014年转型为书店文化空间设计师,为实体书店进行升级改造,并成为国内颇有影响力的书店文化空间设计师,从全民阅读推广的角度而言,我是个实践者。我从2014年10月1日起至今,共在全国策划和设计了12家爆品书店,为什么叫“爆品书店”?是指“为城市所认可,读者所爱戴”的书店,这12家书店都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最关键的是,我不仅仅是一个书店的策划者和设计者,还帮助书店策划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我所策划的多项活动在全国为首创并广为全国书店所复制。

策划与设计书店

在我所策划与设计的12家书店中,有几个经典模式的书店:中国最美欧式书店——哈尔滨“果戈里书店”,中国最美县级新华书店——江苏“阜宁书城”,东北三省首家24小时书店——沈阳“歌德书店”,中国首家“粮都”主题文化场景书店——黑龙江富锦市新华书店,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场景感最强的红色文化主题书店——延安中国

红色书店,中国首家国际文化背包客旅游主题书店——青岛“栈桥书店”,大家从这几家我策划并设计的书店可以看出风格各异,我策划的理念是追求阅读空间的“归属感”和“阅读感”,所谓“归属感”是指所打造的阅读空间契合所处城市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让读者进入阅读空间有强烈的归属感,感觉这才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应有的公共空间,一切是那么地亲切与熟悉。我比较反对一个阅读文化空间的创建一味在模仿别人而缺失城市本身的文化血脉与传承。假设,无论是台湾的诚品书店或是日本的茑屋书店,如果我们照搬到海南来,那只能属于台湾的或是日本的,不是海南的。读者除了新鲜感外没有归属感,没有归属感的空间是没有黏性和生命力的。所谓的“阅读感”,就是打造阅读文化空间的阅读感,生冷高艳的空间是没有阅读感的,只适合拍照留念,不适合阅读。我们要营造让读者切实地感觉到是一个城市大书房,比自己家的书房还要温暖的阅读空间,这样才能留住读者。

我在全国各新华书店讲课时常问大家一个问题:请给我一个读者来你书店的理由。互联网时代、网购时代、数字阅读时代、知识付费时代,读者凭什么到你书店来买纸质书?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那我们的实体阅读空间就能建设好。

大家注意到,我上面表述的是“策划与设计书店”,是指我不仅仅是设计书店,“全程策划”书店是我的主要工作,即书店定位、商业模式设计、业态设计、文化活动策划以及品牌包装等,这是我对书店最大的贡献。比如我前面说的,为各家书店策划的阅读推广活动有不少为国内首创。在这里举个例,2014年10月1日我在果戈里书店创建著名的阅读文化品牌,实体书店365天无间歇“朗读者计划”,通过我的推广,现在全国有10省100余家书店复制使用。这个活动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其一,我策划“朗读”而不是“朗诵”,“朗诵”是字正腔圆的秀,不容易推广,而“朗读”是无门槛的,可以用任何方言或外语来读书,便于读者普遍参与。其二,我策划的是365天无间歇长期活动模式,这个比较厉害,每天晚上8点到8点半,只要你喜欢一本书,就可以在书店提供的舞台上用3-5分钟读出来,我们就给予奖励。这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拉动读者参与的全民阅读活动。这个活动一开展,很快便成为文化事件,《人民日报》在2014年10月便进行了报道,专题介绍“朗读者计划”活动。后来我把这项活动推广到全国,“朗读者计划”每在一家书店展开,都会吸引众多读者参与,而且有读者经常来书店参加读书。在刚开业的青岛“栈桥书店”,就是很多游客受“朗读者计划”活动的感染而积极上台朗读。我在策划“朗读者计划”时,为活动创作了一句广告词,“朗读,用发自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动自己,感染别人。”多么美的广告,多么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阅读推广与阅读空间

我结合自己这三年来策划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和设计阅读文化空间的经验,提出以下五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观点一:书香城市的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

各地都在致力于打造“书香城市”“书香小镇”,但从当前来看,不少还是停留在政策的支持和用系列的活动去支撑“书香”概念,我认为,成熟的“书香城市”必须有顶层设计。一是顶层决定性,自高端向低端展开“书香”整体设计;二是整体关联性,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书香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书香城市”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是成功的决定性基础。

顶层设计时要注意“城市阅读布局、文化项目规划、阅读空间策划、文化传播整合、商业文化设计”几个要点,在阅读空间布局上“图书馆、实体书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家庭书房、读书会、宾馆阅读、商业体阅读空间、自助阅读设备、移动客户端、移动互联阅读社区、农家书屋……”统筹思考。这其中我提出的“宾馆阅读”是常被人忽视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到你城市来旅游的读者,接触第一站往往是宾馆,当看到充满阅读气息的宾馆以及提供各种阅读空间和帮助,那对“书香城市”应是怎样惊喜的认识?

观点二:“阅读空间+”创新模式整合大文化建设

其一,“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不要认为全民阅读就仅仅是读书。读、听、观,甚至体验都是阅读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微信也是阅读,听书也是阅读,视频也是阅读,我们就此把思维放开,对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与操盘就会有大的进步以及最佳的效果。

其二,“阅读空间”也不仅仅是图书馆或是实体书店这样“有图书的空间”,应是大文化概念。比如,“阅读空间+博物馆”“阅读空间+剧院”“阅读空间+电影院”“阅读空间+群艺馆”等等,成为多元化的阅读文化体验空间。比如,果戈里书店成立一周年时,我就策划成立了中国首家实体书店爱乐室内乐团,通过乐团为读者的演出,传播音乐文化。果戈里书店内还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以宣传莎士比亚作品。

在此,我总结一个关键概念:创建“阅读空间平台模式”。

观点三:阅读空间功能定位向社群功能转变

阅读空间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图书馆式的“借”或是书店式的“售”,而要在阅读、体验、交流、交换、传播上下功夫,包括线上知识付费读者向实体空间引流。正如我前面说的,移动互联时代,你给读者来实体阅读空间一个理由。其中一个重要观点:“知识付费读者向实体空间引流”,在当下以音频为主导的知识付费时代,当然图书销售也是知识付费模式,我们怎样把线上的读者引流到我们实体的阅读空间进行深度体验和交流,让阅读空间成为阅读社群交流的聚集地。

总结一个关键概念:创建知识与文化消费新模式。

观点四:阅读空间风格定位基于区域文化与阅读文化

实体阅读空间充分体现了人与书,人与阅读,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定位阅读空间时,一定要以区域文化与阅读文化为根本策划点,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归属感”与“阅读感”,我在全国所策划与设计的书店成功之处,在于“城市的记忆”“温暖的空间”“文化的灵魂”这三点。我曾以“用文化撬动大众阅读的欲望”为演讲题,更以“打造有灵魂的书店”为核心观点,很多媒体都进行过报道。

总结一个关键概念:打造有灵魂的阅读文化空间。

观点五:阅读空间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要有参与感、可复制性及传播力

阅读空间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策划与操作也是其功能定位的重中之重。但是,往往我们策划阅读推广活动时并不是从读者需求出发,而是从自己的资源或是理念出发,强推给读者并要求读者参加,这种活动往往会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所以,我提出阅读空间的阅读文化活动策划要从读者需求出发,激发读者的参与感。同时,所策划的活动要有可复制性,可以为各阅读空间运用同时能长期使用,比如我策划的“朗读者计划”。就是复制性强。最后,我们每次策划的活动必须有传播力,这个传播力并不是指媒体宣传的广度,而是参与的读者自带流量的传播,让他们喜爱我们的活动,乐于传播我们的活动,通过他们的社群关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今后,我将会为全国各市县策划并设计书香城市、书香小镇,为中国的全民阅读推广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书香策划书店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书香何来
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