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安全组织管理与责任划分研究

2018-05-06 18:07孙若海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

摘 要: 本文以浙江省高校为例,通过搜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和逻辑比较等方法,对浙江省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高校课余体育活动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处理及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既适应当前我国学生管理体制又满足高校体育活动开展需求和浙江高等教育省情的高校课余体育活动运动伤害事故的长效管理制度。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安全教学 责任划分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发展尤为重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然而高校体育安全事故普遍存在并呈上升趋势,国内对课余体育活动安全组织管理与责任划分的研究亦显不足。本文以浙江省高校为例,以课余体育活动时常发生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为研究对象,以前者对高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及高校对前者的积极预防、应急处理、有效控制与长效管理为突破口,以高校应对策略为主线,从教育学、体育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视角,以课余体育活动进程的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为立论基点,分析论证我省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引发事故的主导因素、高校应对中存在的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课余体育活动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处理与管理工作进行处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分析,并提出既适应当前我国学生管理体制又满足高校体育活动开展需求和浙江省高等教育省情的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长效管理制度。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针对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安全组织管理与责任划分的研究,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理论、责任和法规的文献研究,广泛搜集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安全案例及安全事故应对措施,整理获取间接理论知识。

2.2专家访谈法。

围绕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性问题,與高校体育教育专家面对面交谈。

2.3实地考察法。

本文以浙江省内高校为例,选取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等2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目前高校体育课堂安全问题进行实地考察。

2.4逻辑比较法。

运用逻辑比较方法,从浙江省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与研究工作,对高校体育课堂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两者之间的状况进行剖析。

3.成因与分析

3.1场地硬件条件不足:配置欠缺,质量问题,维护不足。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中因学校、教师、学生与学生本人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受伤或引起突发性疾病及其财产和心理受到损害的事件。

体育设施,是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大众健身等相关要求的建筑物、运动器材及其辅助性附属设备的总称。

引起案例1设施硬件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器械设施不合理配置;二是场地设施缺乏常规性检查;三是硬件设施不及时维护更新。为预防和减少上述事件的发生,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如果该高校有关部门能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场馆设施的改造,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其次,应定期检查场地设施。如果该校组能定期检修设备、器材,责任到人,完全可以避免因场地不平整或器材设备老化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后,要保证体育产品质量。若发现质量不达标的体育设备应及时维护更换。

案例1:2013年3月,杭州市某高校在体育课进行过程中,篮球架突然倒下,砸中学生孙某头部,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组织人员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据医生介绍,孙某入院时头部严重变形,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消失,已宣告不治身亡,此外,这所高校场地不足,常有学生在比赛中受伤。

3.2教师安全指导缺位:意识技能不足,沟通协作不畅。

体育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预防和应对高校体育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高校体育教师和辅导员有保障体育课教学安全的重大责任,其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要在体育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运动安全环境,体育教师和辅导员不仅要有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特别是前者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据在场学生透露,案例2中的体育教师在体测前只是按照点名册随意点了名,并未仔细核查学生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导致张某和李某两人的替考行为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教师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体质测试制度进行严格的身份核查,事件可能完全可以避免。其次教师在测试中未做到时刻观察学生的异常情况,从这一点上或许可以看出测试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此外,体育教师在发现李某晕倒后并未采取有效的日常急救措施,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未做出准确判断,延误李某的抢救时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案例2:张某和李某同为杭州某高校大二学生,由于张某平时沉迷游戏,缺乏运动,故请求好友李某为其参加本学期课堂内组织的1000米体能测试中,李某在测试跑了500米左右就突然倒地不起,后来被送往医院后已无呼吸和心跳。

3.3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缺乏,知识培训空缺。

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固然,正确的意识能够帮助人们对事物做出积极的判断,而错误的意识会让人们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长期以来,学生自我安全意识欠缺,始终是引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从案例1可以看出,孙某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不重视自身安全,对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能情况缺乏检查;案例2中李某不知在长跑半程阶段常常会遇到极点现象,此阶段容易出现胸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症状,简单认为再咬咬牙就可以坚持住,殊不知此时特别容易发生晕倒、猝死。如果孙某和李某先前掌握一定的体育安全运动知识,对自身可能遇到的风险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此类事件或许可以杜绝,所以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

3.4高校体育安全制度缺失:存在空白,落实不利,亟待完善。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是规范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更是预防和减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保障。然而,从目前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看,各高校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依然不够完善,近2/3的学校几乎没有制定新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学校即使制订了细则,内容也很不健全。

据相关媒体介绍,案例1中涉及的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相关制度没有硬性的规定,学生很少能够获取有关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学校相关部门未安排相关人员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而案例2中涉及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仅是一纸空文或挂墙的“摆设”,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足够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规范和作用。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处和个人,建立体育教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并制定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4.结论与建议

4.1安全主题事前宣贯:校方立规,教师执行,重在落实,学生明晰。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须从以下方面制定规矩进行防范:(1)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3)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4)健全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5)加强对体育硬件设施的安检制度。

有规矩就必须有规矩的引导者,教师在加强体育课堂安全防范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以校方应规划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明确划分各级部门的工作范围、内容和责任。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加强与医务室沟通和联系,将学生体质状况基本信息及时收集归档,做到病情如实汇报。此外,体育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学会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立了规矩,有了规矩的引领者,自然要将其落到实处。学校要加强落实体育课前防范工作,形成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体育教师三级防范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应形成问责机制,包括经费的执行保障,工作任务的落实程度及其奖惩措施等,确保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规矩到规矩的引领者,再到落实,最终还需要规矩的拥护者。大学生作为规矩最终受益者,只有明晰規矩的真正内涵,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学会自我监督,才能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4.2安全组织进程控制:确保硬件,教师主导,明确程序,合理组织。

首先应对场地硬件设施进行检查,此类检查是课余体育中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课余体育活动进行前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确保硬件无质量问题再进行体育活动。

教师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主导者,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实践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贯穿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保证体育课堂的正常进行。

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过程中要掌握教学方法和动作要领的程序流程,认真把握课余体育常规流程,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体育教学中技术动作的掌握应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

教师的合理组织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按教师备课的程序流程,有效组织,操作规范,结构合理,纪律严明,切不可采用“放羊式”教学法。

4.3安全隐患事后管理:教师提示,学生互助,保卫协同,后勤联动。

课余体育活动结束后并不意味着体育课堂安全隐患的结束,教师课后的合理安排依然是避免安全隐患的重要一环。课后体育器材要及时回收,遇到学生下课蜂拥而至的情景,体育教师有必要进行秩序维护。

课后学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要互帮互助,共同防范。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彼此监督,遇到问题要及时上报老师。

校园安保人员要协同体育教师的工作,加大对校园及体育课堂的巡逻监视力度,遇到危险及突发状况及时上报学校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后勤人员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制定体育物资逐项检查表格,对体育物资、场所等做出体检报告,并且形成体检常规化,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4.4安全事故责任确定:预防为主,科学处置,保险先行,校生分责。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对于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的体育课堂伤害事件,学校必须从自身的安全管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的医疗保健及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对其进行预防。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若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教师作为第一救护人,要明白救护的基本步骤,及时处理事故。在做好第一救护后应及时根据学生的伤害程度采取下一步的处理工作,如果伤害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体育锻炼项目丰富多彩,为保险起见,大学生需根据自身体质情况及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体育活动中应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和自我保护动作,运动结束后要选择正确的放松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引起高校课余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1)学校方面原因造成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2)教师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3)学生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对于高校体育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划分,学校和师生应该共同承担责任,对校园体育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使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孙若海.高校体育安全隐患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03):139-141+149.

[2]金红梅.浙江省高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及致因分析[J].运动,2014(07):52-54.

[3]纠延红,安金龙,丁楠.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14-116.

[4]李述麟.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及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5]颜晓辉.我国高校体育安全条例的构建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2):65-67+71.

[6]黄晓灵,黄菁,叶春,张健,崔晓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及成因——以重庆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4):82-86.

[7]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8]蒋荣.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对策——盐城市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43-45.

[9]刘显.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54-56.

[10]肖峰.试论学生伤害事故中校方责任的认定与追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11]周敏.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1(S1):12.

[12]陈德明,李晓亮,李红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9):102-108.

[13]王帅.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J].教学与管理,2012(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1990. 3.1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zgt201613))。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