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典型问题分析

2018-05-07 07:26赵庆晶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翻译少数民族方法

【摘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云南正以其丰富而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吸引着世界的关注,景颇族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但国内外系统介绍景颇族的英文文献材料十分匮乏,给景颇族文化的对外宣传、交流造成阻碍。本文尝试对《景颇族简史》部分材料进行英译,以其为例,分析在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译介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景颇族;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赵庆晶(1987.06- ),女,汉族,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汉笔译。

一、翻译材料背景

景颇族是一支仅生活在中缅边界的少数民族,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云南景颇族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曾出版过许多介绍景颇族历史、文化的书籍,但目前能综合性介绍景颇族历史发展进程的英语文本则较为缺乏,网络所能提供的英语材料也不完善。鉴于此,笔者选择《景颇族简史》进行英译,希望能填补英语资料缺乏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期望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选择了《景颇族简史》的第一章“概况”和第七章“现代景颇族社会的发展”两个章节进行翻译,内容涵盖地理、气候及物产、风俗、语言文字、政治背景、社会发展变迁等情况,属于非文学性题材,语言规范、正式,信息客观。

二、民族文化翻译的典型难点

在翻译《景颇族简史》的过程中,译者遇到了诸多翻译难点。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常遇到的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类:

其一,景颇族特色词汇。原文中很多词汇与景颇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密切联系,譬如“目瑙纵歌”和“董萨”,前者是景颇族最盛大的祭祀盛会,后者是景颇巫医,为景颇语音译为汉语。在翻译之前,译者必须正确理解词汇的涵义、背景。(二)中国特色词汇。《景颇族简史》详细介绍了景颇族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诸多中国特色词汇,且均与我国的政治环境挂钩,比如“直接过渡”、“民族区域自治”、“统战”,“生产队”、“人民公社”以及方针政策等。诚然,中国特色词汇是有标准译文的,译者完全可以直接采纳。但是,笔者也认为,即便这类词汇有译文,译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有时因为某个词汇的误用或者语序的颠倒,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译者应该规范正确的政治翻译,维护好民族团结。其二,景颇族人名、地名。《景颇族简史》涉及到历史、地理方面的要素,地名、景颇人名出现的频率颇高。大至异国省份名,跨境的河流山川,小至云南深山村寨不计其数,而且往往是列举的形式,繁杂琐碎。部分人名、地名是由景颇语音译成汉语得来,因此,如果译者想要保持原文的特色,不破坏原文的行文特征,则需要谨慎思考如何处理。其三,长句、复杂句。原文中出现很多长句和复杂句,英译时十分棘手,这其中又以汉语的流水句为代表。其特点是句子以“意尽为界”。句子的信息容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很大,一句接着一句,恰似流水,可以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呈“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长句和复杂句的翻译是英汉互译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难点之一,能够较好的检验译者的能力。

三、典型的翻译策略

少数民族文化材料的译介较其他大语种的互译复杂,因为它至少涉及三方语言,即少数民族语、汉语、外语。鉴于此,译者必须准确处理译文,力求同时满足忠实原文和文化沟通的目的。针对上述翻译难点,译者采纳了以下典型策略:

1.音译加注释。原文中出现的景颇族特色词汇在汉语环境下本不存在,为了保证其文化特色,避免信息丢失,译者高频度的使用了音译加注释(夹注、脚注)的方法。

例1:目瑙纵歌节

译文:The dance and song festival—Mu Nao Zong Ge Festival

“目瑙纵歌节”由景颇语音译而来,是景颇族人心中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景颇人民盛装打扮,聚集到目瑙广场上,在音乐的伴奏下跳欢快的舞蹈,其前身是景颇族人的祭祀活动,后来演变为一种歌舞与祭祀相结合的大型活动,极具民族特色。译者选择了解释加音译的方法,即解释在前,音译则以破折号带出。这样既保存了原文的音,也完成了信息的传达。

例2:山官之下有寨頭、军事头和董萨,组成一个军、政、神权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译文:Subordinate to Shanguan, there are village headman, defense headman and Dongsa (a person in charge of theocratic affairs), which composed an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charge of defense affairs, village events and theocratic affairs.

原句中出现了“董萨”一词,是指景颇族社会掌管村寨祭祀大小事务的人,有一定的权利,但要受山官的支配。对此,译者选择的方法是音译加夹注,即在拼音之后加括号注释,即 Dongsa (a person in charge of theocratic affairs)。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山官”(Shanguan)、“瑙双”(Nao Shong),“木代目瑙”(Mu Dai Mu Nao),“目瑙示栋”(Mu Nao Shi Dong)等,译者相应的都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或脚注,或夹注,以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音译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有一个好处,即可以避免同一概念因不同人的译法相异而造成的误解,因为读者至少可以从汉语拼音看到这是同一概念。

2.直译加注释。直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翻译方法,按照音素或单词涵义直接译出。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都是从外语直接翻译过来,这种方法对部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就很适合。但是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中可能不存在这一概念,译者就有必要对其字面含义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例3:文化大革命时期,目瑙纵歌被视为“四旧”而被迫停办。

译文:During the course of Cultural Revolution, Mu Nao Zong Ge festival was grouped into a member of “Four Olds” (old thoughts, old culture, old customs and old habits), and was forced to close down.

该例句包含两个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大革命”和“四旧”,译者有必要对二者进行解释说明。前者,译者用了直译加脚注的方式解释:“Cultural Revolution” refers to a Chinese political campaign leaded by Mao Zedong started from 1966 to 1976, lasting nearly a decade。后者“四旧”,直译为“Four Olds”仍不够精准,译者采用的方法是直译加夹注的手段,即“Four Olds” (old thoughts, old culture, old customs and old habits)。

类似的例子还有“直接过渡政策”、“枪换肩政策”、“统战”、“生产队”、“公社”,译者大都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实用性高。

3.替代法。对于个别地名,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的说法又不尽相同,如果找不到恰当的译文,则可以考虑用近义词或上义词进行替代。

例4:……两侧稍矮的2根由雌雄祖宗图案和多种色彩图案组成;顶端部分表示景颇族的发源地雌雄祖宗山-木转省蜡崩……

译文:…Two less higher columns stand on the two sides, painted with the pictures of male and female ancestors and diversified patterns. On the top is displayed the birthplace of Jingpo-the southern foot hill of Himalaya…

例4中出现了一个地名“木转省蜡崩”,由景颇语音译而来,义指景颇族祖先的发源地,即今天的青海省喜马拉雅山南麓。如果用汉语拼音转译,字数冗长,不便于读写,因此译者选择用同义词“the southern foot hill of Himalaya”替代“木转省蜡崩”,并加脚注解释。通过同义词的替换,译文既在信息量上忠实了原文,又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4.音译。值得一提的是,原文中还出现很多景颇族山官的名字,极具民族特色,均是根据景颇语音译为汉语。为了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译者选择用音译来翻译景颇人名。

例5:目日道光.阿国(雷春国)Mu Ri Daoguang a guo (Lei Chunguo)

勒排早么(排启仁)Le Pai zaome (Pai Qiren)

目然早都(尚自贵)Mu Ran Zaodu (Shang Zigui)

景颇族人取名方法各异,有借用父名法、纪念先人法、纪念故乡法、故取贱名法等。上例中的目日是景颇山官五大官种姓之一,道光为曾祖名,阿国是名;类似的还有“勒排早么、目然早都”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有了相应的汉名,均具有浓厚的景颇特色。对此,直接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有利于保存原文特征。

5.长难句的处理方法。原文中出现较多长难句,其中又以汉语的流水句居多。流水句的特点是一个分句接一个分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句子结构松散,句法关系凭借语义、词序和语义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在翻译时要注意断句,分清小句之间的层次,添加必要的连接词,使句子的逻辑关系外显,体现出英语重形合的特性。以下例为典型:

例6:景颇族地区全境解放后,随即展开了团结民族上层人士、疏通民族关系、民主建政、清剿土匪、团结进步、发展生产、防疫防病等一系列工作,稳定了边疆,恢复和发展了民族经济。

译文:Immediately after the liberation of the whole Jingpo areas,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situation of borderlands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national economy, a series of programs and pro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une with the campaign for unity and progress, including united the national elites, meditated national relations, established democratic power, cleaned up the bandits, developed production and carried out epidemic prevention work.

此句由九個小分句构成,第一个逗号是时间状语,之后的七个分句由顿号连接,表明这一系列工作是并列关系,末尾两个小分句表明由这些工作带来的成果是稳定了边疆,发展了经济;整句话的主干为“景颇族地区开展工作,稳定了边疆局势,恢复和发展了民族经济”,存在着因果关系。英译时,译者要考虑英语习惯“先果后因”的特点。所以译文中,译者把“稳定了边疆,恢复和发展了民族经济”置于句子前半部分,七个措施则以补语的形式置于句子后半部分,句子逻辑关系由此显现出来,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沈阳[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张晓忠.通过英语翻译向世界推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8).

猜你喜欢
翻译少数民族方法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