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模式探讨

2018-05-08 02:30胡广
中华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贵阳小镇

胡广

特色小镇是当前阶段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着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特色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特色小镇作为新型的产业发展平台,应规避“要地不要人”以及一般卫星城镇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空城”现象,应在规划设计中提出产业发展、功能完善、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使特色小镇的产业导入和人口导入充分融合,将是特色小镇未来重要的发展模式。

一、交通区位优势是特色小镇功能定位的空间选择

特色小镇往往位于城乡区域之间的强交通联系点,并处于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发展辐射范围之内,拥有较为便利的区域交通条件,优越的交通区位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小镇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类型选择。

本项目规划范围位于贵阳乌当区主城区南面,南明河东岸,贵阳最大的居住片区之一未来方舟片区北面,是城市的主要扩展区域。在规划范围西侧有贵阳绕城高速南北向经过,并就近留有全互通立交出入口,规划范围内通过新添内环路可与绕城高速快速连接;乌当主城区通过两条放射性干道——新庄路和新东路与规划范围产生联系,从项目至中心城区仅20分钟车程。

图1 项目总体区位现状图

优越便捷的交通,山环水绕的生态本底,使规划范围内所在区域成为乌当城区乃至贵阳养老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首选之地。

二、 从格局重构,到强化地域肌理与核心功能相融的发展模式

根据规划范围“山环水绕”的地域肌理,通过疏密有致的土地开发模式,将建设用地与有机的生态网络紧密结合,融入健康养生、文化休闲、风情商业等核心功能,打造功能复合的有机集聚区,形成“三坊联珠,绿融四寨”的空间格局。

规划范围中部结合贵阳当地商业特点,以“前店后厂”模式打造怀旧商业坊,以当地绿色有机食品和特色手工艺品销售为主,形成小镇旅游及生活服务中心,并在北端和南端入口分别设置传统文化坊及健康养生坊,构成小镇南北向发展主轴序列。传统文化坊针对老年人的怀旧情结,因地制宜打造戏曲、书画、传统技艺等交流、展示场地,唤醒老年人的集体记忆,成为小镇北入口项目形象展示节点;健康养生坊位于中央服务轴南端,由室外运动场地与健康活动中心组成,提供老年人运动休闲的活动场地,形成展示老年人活力的南部节点。

图2 规划功能布局示意图

整个功能布局体现“蓝绿相依、功能复合、多元拼贴”的规划理念,注重健康产业与地域特征及人文生态的融合发展,突出小镇的风貌。

三、基于小镇功能定位的发展策略

为防止无序开发给小镇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和影响,也为了均衡小镇所在区域的传统创业的升级转型、区域环境的保护利用以及地方人文建设等问题,规划提出了“产业+生态+人文”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图3 总体规划平面图

养老健康城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生态+人文”的发展模式,以本地健康基础集群产业为根基,科学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带动小镇及周边经济的发展,以特色鲜明的养老公寓产品、公共建筑和配套商业为“壳”,以贵阳当地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涵,以周边自然资源、生态农业等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养老健康产业为支柱,形成养老、旅游、民俗等文化交融又可承接规模健康产业的特色发展格局,从而激发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兴地域经济结构,在不断创新中寻求着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结合。同时特色小镇作为改革的新生事物,涉及政策法规、体制改革的技术要求,存在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实践,就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工作者进行特色小镇的规划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贵阳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小镇(外一篇)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找朋友
贵阳分店
浅谈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寻味贵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