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转角遇见浪漫

2018-05-08 02:31陶诗秀
中华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圣托爱琴海米克

陶诗秀

权势象征的巴特农神殿

这座侍奉着守护神雅典娜的神殿承载着2500多年的历史,采取一种简单朴实的姿态矗立在陡峭的山丘上。希腊文明始于城邦文化,卫城原是防御工事,建立于每一个城市的最高点。但是,雅典的卫城是唯一能代表希腊,也因此,卫城中的巴特农神殿成了权势的象征。罗马帝国时代,她成了基督教堂,奥斯曼帝国将她改造成清真寺;到了17世纪,她又被改造成土耳其的火药库。

在一连串的烽火摧残后,她依旧优雅而傲然地站在山顶上,向世人展示那建筑学上完美的黄金分割和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与其说她是历经沧桑的迟暮美人,不如说她参透了世事,强权霸道随风而逝,神庙依旧是举世关注的重心。

卫城内有一座博物馆陈列了圆柱上所有的史诗和雕刻,从特洛依战争到各种神谕甚至许多名人的签名。曾在此驻足的拜伦谦虚地将自己的名字落款在一角,他的长诗“哀希腊”却深植人心:“祖国啊!此刻您在哪里?您美妙诗情为何竟哑然无声?您高贵的琴弦怎么落到我这平庸的流浪者手中呢?”

为了赶上游轮,身边又带着在土耳其受了伤的老爷,只好放弃了登城的壮举,遥望神庙,但愿后会有期!

游轮从雅典上岸,经过希腊三岛:罗德岛、米克诺斯、圣托里尼,前住土耳其的库萨德斯,停靠于伊斯坦堡。

罗德岛一探蝴蝶谷

在罗德岛,我们的第一站是蝴蝶谷,据说在山谷间有一大群来自喜马拉雅山的蝴蝶,自从落脚在此就再也不回去了。蝴蝶并不是印象中那么五彩缤纷,但是,看着它们在林中翩翩起舞也别有一番情趣。

罗德岛西端的修道院是由15世纪时圣约翰军团为了医护受伤的十字军骑士而成立,就地取材以当地的巨石造成堡垒、教堂和民宿。几年后才发现建材不够坚固,改从山下运大理石来修补。建筑形式以希腊正教为主干,教堂中有彩色玻璃和马塞克的圣像,简单而厚实的建筑诉说了几百年来的历史。

古城中有条骑士街,两旁的旅店以各军团的起源地命名,房门上还刻着各国的国徽,这岛上应该是肃穆而清净的。在海岸旁有条道路是根据耶稣最后步上刑场的路而设计,两旁刻着圣经故事,圣母像忧伤而扭曲,传神地流露出一个母亲的丧子之痛。绿意盎然的小径道尽人子坎坷的一生,路的尽头是蔚蓝的海和晴空万里,似乎是天国之路的隐喻。

度假胜地米克诺斯岛

当游轮逐渐靠近米克诺斯岛时,只见眼前一亮,纯白的建筑配上棕色的屋顶,从远处望去像童话中的巧克力屋,米克诺斯带着清新的气息出现了!她扫除了多日来逛游废墟的感伤和沉重的文化包袱,像个小精灵般改变了我们的心境。

米克诺斯一向只是邻岛提洛斯的补给中心,岛上除了花冈岩和少数农作物,没有其他资源,饮用水得靠本岛支援。而提洛斯则据说是阿波罗的出生地,相形之下,米克诺斯充其量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村。

但是1960年,下嫁欧那西斯的贾桂林看重了这度假小岛,此后,米克诺斯成了达官贵人的最爱。当地政府也刻意要求房主们定期刷墙及油漆,渐渐打造出一个现代灰姑娘。她的特点是那窄小的石板路蜿蜒而上,每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总能找到一个惊喜的小摆饰,门前的红花娇艳欲滴,俏皮的自行车等着你去取景,偶尔冒出一、两家精品店,无心地放着美丽的超额标价,意味着 “非诚勿扰”。

东正教教堂在一片白色世界中展现不同的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帕拉泊提尼教堂,以四个教堂为基础,簇拥着第五个教堂和钟楼,造型非常别致。

爬上一段小山坡,风势突然增强,只见一排卡托米利风车Kato Mili迎风而立,这一排风车当初是利用风力来磨小麦的,现在已经停止向外开放,风车站却成了主要观光景点。

海上珍珠圣托里尼岛

从远处眺望,圣托里尼岛像一个女王头,顶着珍珠贝壳,镶嵌着蓝宝石的后冠。靠近些才发现是白色的房子和蓝色的屋顶。整个圣托里尼岛处在两大地块之间,地震和火山造成了奇特的景致,而火山岩层的土质不适合作为屋顶,只好采用水泥再漆上蓝色,令人惊讶的是全岛的屋顶都漆成同一系列的蓝。

沿山坡而建的是层层叠叠希腊式的房子,虽拥挤却错落有致!走在山坡上更是有趣,小小庭院加了室外的按摩浴池,在两屋相交处多添了另一种蓝天的色彩。当然啊!那浴池正是第二层住家的顶楼。

所有的希腊小岛都有同样的特色,狭窄的过道叫街道,两人可以并肩行走的已算马路,逛街就是穿梭在这些袖珍的商店和民宅之间;而餐厅很可能只是一个阳台,服务员必须侧身送上食物。

可想而知,它的沿海大道也就是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步行区,为了找到它还真费了不少功夫,几次都错过了,才发现我们必须入境随俗,修改定义。

圣托里尼岛位于所有散落在爱琴海的岛屿最南端,几千年前,她可能是块广大的陆地,在爱琴海的火山群中经历无数震荡后,在所剩无几的岩层上展示着靓丽的风采,一砖一瓦像经过艺术家修饰过,连门碑、石阶都设计得叫人会心一笑!生活在岛上的人把握当下,刻意经营着每一个得来不易的时光!

我们匆匆用了午餐,搭车去西北角的伊亚,那儿不仅可以尽览爱琴海风光,还能摄取日出日落的全景。然而,伊亚的位置正是最脆弱的岩岸边,随时都将消失于刹那间,正因如此,这历尽沧桑的一角深受世人喜爱,是散落在爱琴海中一颗最令人怜惜的珍珠。

伊亚的街道更狭窄,教堂和房屋的设计却更精致,在栉比鳞次的住家旅舍之间竟然挤出了游泳池、花园。从这里眺望大海更辽阔、浩瀚。站在岩壁上听浪涛拍击着海岸,小巧的伊亚却揽进了宽阔的碧海青天。

十足现代化的伊玆密尔

伊玆密尔是土耳其第三大城、第二大港,当游轮逐渐靠近港口,几天来熟悉的希腊式蓝白色彩和正教教堂,被清真寺和土耳其的星月红旗取代,我们又回到伊斯兰教的气息中。

伊玆密尔位于土耳其帝国最西端,经历了无数异族统治,多数百姓早就麻木了,家中预备了各种国旗,以应付不同的侵略者。一战后被希腊跨海而来强占,最后终于重返土耳其,古迹已大致荡然无存,只剩下旧城墙。

导游看出来我们意兴阑珊,直接带我们前住康纳克广场,广场中央是德国人送的钟楼,古色古香,象征两国友好同盟,然而这份友谊却在一战中几近瓦解。

1919年,协约国的盟军进入伊玆密尔。当时一位记者哈桑塔克辛开了第一枪策动群众反抗,他在1919年5月15日屠城时牺牲,尽管他并没有及时阻挡列强的侵略行动,但是这位年轻的爱国志士,像暮鼓晨钟般用血肉之躯唤醒了国魂,激励了许多土耳其人走出被列强瓜分的噩梦,加速了国家统一。

这位记者去世时才29岁,凯末尔恢复国土后,将他那左手举旗、右手握枪的塑像设立在广场中,站在这号称“第一枪”雕像前,仍然感受到那震撼人心的爱国情操和义无反顾的气节。中午,导游特地提醒我们在下一站伊斯坦堡,停船日正好是斋月最后一天,当地大市集不见得开放,不如早做准备。他很善解人意地带我们到一般百姓去的市场采购。在这市场中,从各种南北货、五金到珠宝都可找得到。

这市场就在康纳克广场后面,中间圆环区可以享受土耳其茶、咖啡和串烧,虽然商店林立,出口处只有几个,不至于迷路。这儿的商家不会缠着观光客不放,物美价廉,买东西挺自在的。

土耳其的现代化在伊玆密尔实施得很彻底,宽敞的街道和欧式百货店林立,逛了市场出来沿着海边漫步,偶尔看到几个抽水烟的人,老少都有。

我好奇地问:“这里生活费高吗?”导游说:“土耳其社安制度很健全,因此税收很高,每个年轻人都得养五、六个老人,生活并不容易。尤其奢侈税更是高达150%,但是,满街都是BMW、Benz,我手上的iPad在两年前就花了2500买的,在伊玆密尔,我们讲究时尚,其他的,都不是事儿!”

望着眼前这新潮的土耳其人,真有人看上这样一个“月光族”吗?但是,他可真是一位称职的导游,机灵而风趣,没有人脱队,回程也准时,大伙都为他按个赞。

从希腊的古老文明绕了一圈再回到伊斯兰教的新纪元,这两个古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各执牛耳,他们的祖先深深影响了人类,却相互在烽火中任生灵涂炭,鲜血染红了大半地球,遥望爱琴海,夜空中闪着无数问号。

猜你喜欢
圣托爱琴海米克
爱琴海惊现塑料珊瑚湾
回归理性上汽斯柯达 柯米克综合油耗测试
圣托里尼岛
费拉之夜
悦耳的琴声
圣托里尼蓝
另一只鞋
爱琴海之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