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 授渔见真心
—— 瓮福集团开展校地企联动助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2018-05-10 06:16谌晗
当代贵州 2018年43期
关键词:学子校企贵州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谌晗

瓮福集团联合榕江县、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搭平台、建机制,在教育精准扶贫上打主动仗,逐步健全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对口就业“三位一体”育人“全链条”,成为全省校地企三方合力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范本。

9月28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内人潮涌动,“瓮福-榕江-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定制班”2018年秋季开班仪式在此举行,95名榕江贫困学子入学就读,这是瓮福集团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集中体现。

自2015年与榕江“联姻”开展结对帮扶,瓮福集团就扛起帮扶重任,在教育精准扶贫上打主动仗。一手做足“锦上添花”——募集资金数十万元资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一边发力“雪中送炭”——开办瓮福-榕江-贵州工业职院精准扶贫定制班,资助学生180人,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教育扶贫不但要通过职业教育就业一人、带动一户,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良材’,让其不断生长、成熟、散播,最后蔚然成林,从而带动更多家庭脱贫致富。”对于教育帮扶的初心,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思路清晰,集团上下在行动上锐意创新、先行先试。

订单招生破解育人瓶颈

回眸瓮福集团的教育帮扶足迹,有这样两组数据引人注目:2017年,榕江籍在该县报名高考人数为1715人,二本上线学生总数为657人;2017年,瓮福集团职工总数3425人,一线技能岗位1240人,持证技师111人。

数据背后,是榕江县贫困家庭学子升学无望,外出务工帮补家用的无奈,也是瓮福集团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

打破才能得生机,2016年“瓮福-榕江”中职冠名班开办,让瓮福集团助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底气更足、信心倍增。

2017年,瓮福乘势而上,再次走在教育帮扶最前沿,与榕江县政府、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瓮福-榕江-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精准扶贫定制班”,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由此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

为让贫困家庭学子不因贫困而辍学、不因就学而举债,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职业教育免学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补助扶贫专项助学金的基础上,瓮福集团为学生报销每年往返的交通费用;床上用品、校服按每人每年800元进行配置;在校学习的两年,企业每年提供十个月的生活资助费,每人每月500元;学期成绩位列前十名的学生还有800至1200元的奖学金。

一项项优惠政策出台后,如何让更多贫困家庭学子知晓,成为摆在校地企三方面前的一道难题。2017年,校地企三方共同到榕江一中、榕江三中、民族中学三所学校采取走班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但收效甚微,当年定制班连30个名额都未招满。

“不能只顾埋头拉车,更需抬头看路。”2018年,校地企三方冷静思考对策——全覆盖式宣讲、定点突破相结合。县级分管领导挂帅、专题行文布置,在县内各普通高中进行一次集中宣讲、各学校分别明确一名老师专职负责定制班招生动员工作、成立招生微信工作群……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扎实推进,开启精准招生新局面。以榕江一中为例,开展招生宣传仅一周,定制班报名人数已达74人。

定向培养构建双赢格局

瓮福集团与榕江县政府、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瓮福-榕江-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精准扶贫定制班”,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由此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图为精准扶贫定制班招生面试现场。(瓮福集团供图)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也是该校老牌优势专业之一,因就业面广、就业率高、企业认可度高,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如何结合瓮福集团用工需求实现“精准培养”,“量身定制”开出人才培养“菜单”成为最优选择。翻开2018级(瓮福榕江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一门门化工类课程成为产教融合的生动范例。

“学校培养和企业用工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的功用。”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及招生就业处处长陈怡看来,兼顾企业特质和学生未来发展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必须考虑的关键一环。

企业和院校的关系犹如“合伙人”,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方案,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学徒”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企业车间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在该定制班,双主体育人并非“一刀切”的割裂为理论学习、顶岗实习两个阶段,而是早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邀请瓮福集团一线技术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邀请业界大咖来校讲学、就学一年后带领学生前往瓮福生产基地观摩学习、结合企业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度调整……校企多措并举,实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共管、共育、共培、共享,达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校企出真招,是否见实效,还需亲历者回答。“我在这儿既能学文化,又能学技能,当不了白领当蓝领也挺好。”交谈中,去年就读定制班的榕江贫困学子吴川满心欢喜。

再过一年,吴川就要和班上的24名同学前往瓮福集团各生产基地顶岗实习了,谈及未来,他心怀憧憬,又有些许紧张。“对于我来说,不管未来怎样,现在更重要的就是学好本领。”

对口就业成就出彩人生

对口就业,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义,但对于定制班学生,瓮福集团并非“照单全收”,相反制定了颇为严格的“准入”机制。

翻开瓮福集团同学校、学生三方签订的订单式定向委培协议书,清楚地注明了不予安排工作岗位的几种情形,其中一项就是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有两门(次)以上(不含两门)挂科者,甲方不予安排工作岗位。

起初,学生不理解、校方认为要求过高,瓮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副经理李可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缘由:“开办定制班,短期来看,我们是在缓解一线技能人才用工短缺问题,解决贫困家庭脱贫问题;长远来看,我们是在为企业储备技术骨干,为他们的人生拓展发展空间。”

学生毕业入职后,如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职业前景如何?“一对一师带徒”机制、入职安全培训、定期业务培训,瓮福集团20余年积累的人才培养经验为学子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保驾护航;通过自考提升学历、集团提供相应奖励,竞聘上岗、畅通人才晋升通道,职业发展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一头连着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榕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志表示,近几年在企地双方党委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学子从黄土地走向了工厂车间,找到了一条教育扶贫的新路子。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仅就定制班目前办学规模而言,按1家4人统计,意味着榕江县600余人脱贫在望。未来,在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困难群众拔“穷根”的征程中,瓮福集团还将协同各方继续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学子校企贵州
玉泉学子的“疯狂动物城”运动会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北在哪?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