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张常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8-05-10 12:37向小军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8年2期
关键词:施工期张家界施工单位

向小军

( 黔张常(怀邵衡)铁路公司 张家界建设指挥部,湖南 张家界 427000)

铁路运输作为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方式,具有运力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耗低的特点[1],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铁路建设参与的单位多、施工周期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组织难度高,且不同施工阶段环保工作重点、要求不同,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一直是困扰铁路建设的难题之一[2-6],需要研究解决。

1 黔张常铁路概述

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以下简称“黔张常铁路”)位于渝东南、鄂西南和湘西北3省交界地带。线路自渝怀铁路黔江站引出后折向东北,在黔江东北侧设黔江北站后跨越阿蓬江至湖北省咸丰县,在咸丰县丁寨乡设站后继续东行,经来凤县、龙山县、桑植县后,在张家界市与既有焦柳铁路相连后向东经桃源县引入石长铁路常德站,正线建筑长度340.564 km,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车。

黔张常铁路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区路段,沿途植被茂盛、地貌多样、空气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敏感点多,环境保护工作难度较大[7]。工程涉及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龙山印家界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自然保护区,湖南桑植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龙山太平山省级森林公园2处森林公园,黔江区正阳恐龙化石保护区1处文物,咸丰县二水厂野猫河水库饮用水源地、龙山县果利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2处饮用水源地,以及43处地下水、79处声敏感点[8]。沿线地质地貌纷繁多样,水文气候复杂多变,横穿鄂西南山区的武陵山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沟壑峡谷众多,具有“奇、野、险、幽、秀”等特点,素有“第二条宜万线”的称号。

此外,沿线跨越的澧水南源为Ⅰ类水体,跨越的酉水、野猫河为Ⅱ类水体,跨越的龙山果利河为龙山县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Ⅲ类水体)。周边水质要求严,加大了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

2 黔张常铁路施工期环保管理

黔张常铁路工程建设中,针对沿线环境特点,将参建单位有机组合,高效发挥各单位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探索出了“六位一体”的环境管理模式。

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沿线水体功能、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止,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铁路设施、建筑与沿线城市环境、自然景观和谐相容,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铁路”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黔张常铁路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牵头,组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保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环保主管部门六方共同参与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形成一个纵向统一领导、横向分工合作、管理协调一致、岗位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黔张常铁路施工期环保管理体系

2.1 环保主管部门

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要求线路“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重点做好线路经过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组织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本项目环评、水保及其批复意见落实” ;建设过程中,定期开展巡视、督查。针对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隧道施工废水处理问题,进行专项现场调研、指导,强化施工单位在保护区内施工的环境保护意识,监督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完善、落实,使保护目标没有受到隧道排水的影响。

2.2 建设单位管理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订了《黔张常铁路公司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明确了参建各方的职责和要求,并配套发布了环水保考核办法,定期对各参建方进行考核。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定期组织环保监理、水保监测单位对全线环水保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善临时用地手续、及时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及时落实环水保工程所需资金。针对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沿线饮用水源地范围内原规划的拌和站、弃渣场等设施全部取消,涉及生态敏感区的隧道洞口全部修建了专项污水处理站,施工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经沟渠引流排放到环境敏感区外或集中收集后用于便道洒水降尘,使保护区未受施工影响。

2.3 环保专项监理单位

环保专项监理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建设单位编制了一系列环保管理规范性文件,组织召开环保监理例会。针对沿线经过的生态敏感目标和水源保护区,制定了专项监理计划。对施工过程中噪声、振动、污水、大气等污染物控制指标,进行专项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指导施工单位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原始生态影像资料、过程中做好环保措施实施记录,作为后期环境恢复的依据。

施工过程中,按照监理规划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对存在的环境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追踪检查。对于生态保护区内施工点进行重点监控,如采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准确分析施工对保护区产生的影响。针对施工阶段取、弃土(渣)场的变化情况,对照环评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全面梳理、核实。针对全线噪声敏感点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变更建议,确保满足环保竣工验收要求。

2.4 设计单位

贯彻环评指导设计的原则,从设计源头抓起,在设计中全面落实环评报告中的各项要求并不断优化环保设计。针对湖南印家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晏家堡越行站,取消原设计;优化弃土渣场设置,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内均无弃土弃渣场。

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按照环评报告确定的原则与具体措施,定期对施工图设计进行核对,针对沿线敏感点变化,进行变更设计,确保线路开通后沿线居民不受铁路噪声影响。例如,本线施工图阶段44处噪声敏感点共设置吸声式声屏障计31 139延米,现场设计复核后,共计设置声屏障37 693.63延米,其中,桥梁声屏障27 053.26延米,路基声屏障10 640.37延米,较原施工图长度增加6 554.63延米,约21.05%。

2.5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各项环保措施实施的主体。进场后,各标段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制定施工期环保管理体系文件,组建环保管理机构对进场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和技术交底,在生态敏感区内设置了醒目的环保标识牌及环保宣传栏、公告栏,提醒各方监督。单项工程开工前编制的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中明确水保要求和措施。针对经过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路段,编制了环保专项施工方案,经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实施。例如,在跨越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桥梁施工点,施工单位将营地、施工临时堆放场严格控制在河段两岸30~50 m以外的区域,对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不直接排入河道,确保了水体不受施工影响,同时强化河段两岸地表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

2.6 工程监理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是各项环水保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者。配备具备资质的专业环境监理人员,严格监督施工组织方案中环水保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消除环境隐患;在验工计价过程中,严把审查审批程序,确保环保工程质量关。日常工作中,与环保监理建立沟通机制,接受环保监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如充分利月度安全质量分析会与环保专项监理相互沟通、对接,共同推进环保工作。

3 结束语

在“六位一体”的环境管理模式下,黔张常铁路各参建单位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未对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目标产生污染,环保工作总体可控。实践证明,黔张常铁路“六位一体”的环境管理模式在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保管理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为其他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保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叶文虎,张勇.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财基,葛开国,张洁瑜,等.新建川藏线拉萨至林芝铁路施工期环境管理模式探索[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7,7(2):59-63.

[3] 刘端.青藏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实践[J].铁道工程学报,2007(7):91-93.

[4] 张立坚.铁路施工期如何做好环境监控工作[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2):91-93.

[5] 闫家庆.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问题分析与评价[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6] 葛开国,王玉民,余朝阳,等.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考评体系建立:以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为例[J].环境保护,2017,45(17):60-64.

[7]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A].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5

[8]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施工图设计[A].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6.

猜你喜欢
施工期张家界施工单位
张家界的幺妹儿哟,张家界的酒儿……
绢云母片岩引水隧洞施工期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山区钢桁梁斜拉桥施工期抖振时域分析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人间奇景张家界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