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镜子里反光

2018-05-10 11:06刘群华
当代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聋子师母桔子

戴聋子只是耳朵有点背,不真聋,姓戴,真名两个字:享之。

戴享之先生是我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老师,依他的话说,他只会教一至三年级语文的细细本事,高一个年级或改教数学,他都咬不动。这当然是他过分自谦的话。不过,我确实没看到他教过四年级以上的学生。

先生的字好,尤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在我们村里,只要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戴先生就会被人叫去写对联。这时,围观的人多,有很多的人对他翘大拇指,说:“写得好!”

我的父亲似乎是他写字的粉丝,早不让我读一年级,晚不让我读一年级,专拣了个戴先生教一年级的班去上学,这样我就铁定是戴先生的学生了。

跟戴先生学文,他强调学写字,说:“字好比人的脸和衣架子,是个外牌子,外牌子好,喜欢你的人才多。”他停了停又说:“我还没见过有人喜欢脏兮兮的叫花子。”然后,他坐在讲台的椅子上,一只手握根小竹节鞭抽得叭叭响,说:“写字,写字。”

我个子矮,被安排坐在靠讲桌的第一张桌子,他叭叭扬起好多的粉笔灰呛得我直咳嗽。他听见了,就用手掌在空中扇了扇,驱散那团浓密的粉笔尘,又走过来拍拍我的背,俯身看我的字,道:“崽,这横又没写直!”

他喊学生叫崽,跟我们喊他戴聋子一样,是从心底里认可并喜欢。当时,我们不认为喊他戴聋子是不尊敬的,认为喜欢他、愿意跟他玩就可以乱喊,而他也高兴地哈哈应着,以至大人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上见我们喊戴聋子,就嗤嗤地笑一阵,骂:“没大没小!”

戴先生写字还治好过我的火疖子。那天,我一上课就站着,屁股上的火疖子火烧火燎地痛,一坐,更痛得厉害。我站着挡住了黑板,后面的同学让我坐,我屁股一沾凳又弹起来了。后来任他们怎么喊,我都不坐。戴先生听到他们告状,下课便捉住我,脱了裤头一瞧,说:“乖乖,真是个大火疖子哦。”顺手握了支桌上的大毛笔,在墨盆子里浸了一把浓墨涂在我的火疖子上,戏谑地说:“是半边屁股没文化哟,呷点墨就好了!”

戴先生和蔼,很快成了我的忘年之交,从内心来说是没有隔阂的。

记得有一回,我口馋准备偷村里一户人家的桔子,我问他:“戴聋子,你说那人又不小气,桔子又多,十几亩,我们偷他的桔子算偷么?”他本来在瞄书,听了,合上,饶有兴趣地说:“怎么能算偷呢,他那么多,你们又没钱买,嘴又那么馋。”我说:“你说了不算,倘若抓住了怎么办?”他用手在我的头上轻轻拍了一下,笑道:“脑壳还蛮灵活的,是想套我的经验吧?”说罢,就又开始跟我吹牛了。

他说他们那时候的日子才叫苦,没人知道甜。有一回他和几个小伙伴在地里干活,看到一块梯土上的大枣红了,便趁天黑去了。去时,他瞅过地形,枣树生长在土坪边,后临木屋,左侧和前方是一个人高的石块,不好爬,唯右侧一丈之外,地势平坦,有面一人高的土墙作掩体,可进可退。并且那户人家的狗爱随主人出去玩,所以晚上八点左右主人没回来是最安全的……

我贼一样听着戴先生的故事,明白了八九分。即去偷桔子时,一定要去察看好地形,跟打仗一样的。我本还想听他吹会儿牛,他意识到了不妙,赶紧住了嘴,说:“尽学歪了!”便在我的头上弹了一响。

戴先生教我二年级时,把师母和孩子接到了学校。他的两个孩子比我小两三岁,但都长得胖嘟嘟的,阳气好,在大冬天赤着脚不用穿袜子。这时候的戴先生压力大,人偏瘦,与师母一样黝黑了。

戴先生与师母住在一起,师母没工作,也没干农活,指望他那点工资过日子,肯定苦多了。有一次,他从屠夫那里赊了两三斤肥肉回来,雪白雪白的一大坨,挤满了一只宽口的土钵子,然后放在学校食堂的木蒸笼里猛蒸,什么也没放,只放了一勺盐。到了中午,他吆喝着把肥肉端出,油腻腻的,边走边对往来的老师和学生说:“吃一筷子?”

老师和学生伸头看了看,腻得直摇头。

他端回屋子,美美地与他的家人分享了,连打个饱嗝儿都泛着幸福的油星。

戴先生一家就这样像个铁钉钉在学校里了,从没动过。他也开始在春上跟学校附近的人讨一些荒土种,农民种什么,他就种什么,玉米、高粱、红薯样样种得好。记得有回中午,秋天的阳光开得老大,暖暖的,真好。我们正趴在课桌上做作业呢,他蹿进来突然说:“今年我收了几担红薯,蔫在地板上出了糖,现在每人一个红薯当零食当午餐,莫抢莫争。”接着他转身从门口端进来一窝软趴趴的蒸糖红薯,冒着滚滚的热气,个个流红糖汁,丝儿拉了一尺长,看着就流口水儿。

我们呼哈呼哈地啃着红薯,像一群山沟里乱奔的野猪儿。他疼爱地瞧着我们,说:“别急,小心烫。”

吃红薯这事儿,吃多了,通过实践才知道红薯爱滞气。戴先生因为照顾山高路远不方便回家吃午餐的学生吃红薯,肚子是饱了,可下午几堂课常有人放屁。最终的结果是数学老师不知内情、忍无可忍地说:“呷的是冬茅,放的是狗屁!”骂得我们的脸绯红,挺不好意思的。

戴先生最让人感动的是这年冬天。

记得他跟他的父亲学过掘窑烧木炭的手艺,便一个人从九月开始在离学校不远的坡上掘了一个地窑,并组织我们砍了不少的柴火,说十月天里好烧木炭,在教室里可生旺旺的炭火。我们想着往年的小手小脚被冻得皲裂了,或肿胖胖的,甚至发炎出了脓,就卖力地捡,充满了温暖的希冀。

冬天的山沟沟冷得快,雪在十一月下旬总会不打折扣地来。而戴先生的地窑早挖好了,趴在山坡上像个细面包子,更像个瞭望敌人的堡垒。地窑掘得像戴先生的字,规规矩矩,膨起的半圆上方,每个角落留有一个碗大的气孔直通窑体,腰部也各掏了一个。然后,为了防雨雪又搭了一座人字形的草棚,这样即使来了雨雪也不会打湿窑盖上的泥土,坍塌了。

从窑盖上下来,有几步简陋的土台阶,它在土窑的左侧。下了台阶,走至窑正中,则是一个近一米宽一米五高的窑口。这个窑口,是人进入窑体的唯一通道,窑体里的炭柴均从这里拖进去。一截截的炭柴,有一米多长,整齐地竖着,紧紧地挤放。而窑体放好炭柴后,口再封细一些,留个适当的引火点引燃里面的炭柴。

炭柴一旦烧起,窑口便不能停火,也离不开人。这时,我们就帮戴先生捡引火的柴儿,枝枝叶叶,尽管捡得不多,但个个累得气喘吁吁,脸红粉粉的。戴先生烧火时,则被烤得皮发烫,头上的黑发儿也熏卷了,额头上还烧去了一截,脸黑黑的,涂了一层炭灰。

戴先生烧炭主要靠师母,靠我们这些小脚丫子是不行的。师母在土窑离不开人手时打顶手,还给戴先生送饭送水。这么熊熊的烈火在窑口大约烧上几个小时,差不多把火引足了,就搬一块大石板封住窑口,四边用土夯紧,不留一丝气儿。

熄了窯口的火,窑体的炭柴还在肚子里燃烧。从窑盖上的六个气孔可以判断,冒出多少的浓烟就有多少的炭柴在放肆地吟唱。然后,烟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白,戴先生便会站在学校的木栏上,指着烟给我们看:“柴烧完了,只剩些汽水儿。”

戴先生果然是个烧炭的好把式。没过几天等窑凉了,择个晴日开窑,我们班都去看。他撬开窑口,只见乌漆的木炭像千根屋柱落地,上下两端还泛着白末儿,漂亮极了。他爬进窑口,一根一根地往后拖,往后递,还叮嘱道:“轻点,炭脆,别磕碎了!”当他的人全缩进窑体里,便不准我们帮忙,说危险,让师母匍匐着去递。

我们傻傻地站在窑盖上面,想着这个冬天有炭火烤了,手和脚不会像往年一样被雪冻烂了,就兴奋地喊:“戴聋子!一、二、三,加油!戴聋子!一、二、三,你好棒!”几十双小脚蹦着跳着,不断地跺在土窑盖上。

窑体外的木炭越拖越多,整齐地码放了好高。窑体逐渐空了瘪了,可我们的吆喝和跺脚没有减少,突然,戴先生喊:“快走开!”他自己还没爬出来,窑盖坍塌了……

这个冬天,我们三年级有炭火过冬,任外面的雪疯狂地飞,任风刺骨地叫,教室里一个个红彤彤的火盆子像一树红柿子,照得我的心温暖且敞亮。而戴先生绑着绷带拄着拐杖,还在讲台上讲课。

(刘群华,笔名刘阳河,湖南娄底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散文百家》《湖南文学》《山东文学》《延河》《扬子江》《草原》《鸭绿江》《滇池》等报刊,有作品被《意林》《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转载,并入编多省市模拟高考题。)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聋子师母桔子
喧噪
柔柔好
桔子味
桔子熟了
刘艺手
桔子熟了
和谐秘诀
聋 子 放 炮
聋子证人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