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四保职责”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2018-05-11 01:56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忠武
当代陕西 2018年8期
关键词:枢纽国土资源陕西

◎文/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杨忠武

“守土有责、管土负责、用土尽责”,恪守保发展、保资源、保生态、保民生“四大职责”,在助力“三个经济”发展中彰显国土担当、贡献国土力量。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发挥和用好陕西综合交通重要枢纽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优势,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突破口,打造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节点、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对外开放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陕西发展新优势。“三个经济”的提出,符合中央要求,立足省情实际,彰显陕西优势,枢纽经济以综合交通为基础,门户经济以全面开放为核心,流动经济以要素集聚为重点,统一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

打造“三个经济”就是打造陕西的新未来。枢纽凝聚着经济发展的多种潜能,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聚之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首先构建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作为全国的几何中心,陕西周边与8个省份接壤,自古就是世界的枢纽、对外开放的门户、生产要素的流动站点。去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279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构筑起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西安是我国高铁“八纵八横”时代的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之一,随着银西、西武、西渝高铁的开工建设,以西安枢纽为核心的米字型高铁网雏形初现;作为全国第八大民航机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l小时航程可以覆盖我国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70%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能覆盖我国所有省会和重要旅游城市。各类交通的迅速发展,弥补了我省不靠海、不沿边的劣势,一跃使我省从内陆腹地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从国家“大后方”跃升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特别是随着铁路、航空、公路和地铁的无缝对接,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将会呈现出综合化、立体式、枢纽型的竞争优势,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带动和催生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蓬勃发展,抓在了关键处,必将推动我省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成为全省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

打造“三个经济”就是打造陕西的新地位。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唐长安城曾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城市,是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国际地位极其显赫。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贯通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联结东西双向开放,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从“西北地区的龙头”到“向西开放的门户”,陕西再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省委提出以“三个经济”为抓手,着力打造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既是践行开放发展新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扩大陕西国际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更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为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贡献力量的使命担当。

打造“三个经济”就是打造陕西的新辉煌。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低端化是我省经济一大软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枢纽经济,可以放大枢纽型交通优势,增强我省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陕布局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发展门户经济,可以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发挥我省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我省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壮大陕西的“朋友圈”,掀起更多的“陕西热”,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发展流动经济,将极大地增强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全面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全要素生产率,助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以“三个经济”促进“三大变革”,必将推动我省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追赶超越、再创辉煌。

国土资源是生活之基、生产之要、生态之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助力“三个经济”发展,国土系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具体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书记胡和平给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守土有责、管土负责、用土尽责”的重要指示,恪守保发展、保资源、保生态、保民生“四大职责”,在助力“三个经济”发展中彰显国土担当、贡献国土力量。

一是保发展。发展是“三个经济”的最终落脚点,保发展核心是要保障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助力发展“三个经济”上求突破,全力做好事关全省发展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特别是在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西安至银川高铁和西安至韩城等4条城际铁路、西安地铁等枢纽型交通体系建设用地上应保尽保,全力做好沿线统征工作,加快形成航空高端带动、铁路公路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助力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省份)在地质勘查、土地整治、土地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持续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坚持便民利民、依法依规保护产权,着力营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国土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资源市场化配置,破除资源无效低效供给,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保资源。土地资源是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守土有责、管土负责、用土尽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实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新增用地指标分配与存量用地盘活相挂钩,倒逼低效存量用地盘活利用。健全完善节约集约制度,加快推进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创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发展“三个经济”留足空间、做好储备。

三是保生态。良好生态是发展“三个经济”的靓丽名片。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自觉将生态文明要求覆盖国土资源工作全领域、贯穿国土资源工作全过程,聚焦突出问题、紧盯重点区域、严把关键环节,促进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治与修复并举,全面推进美丽国土建设。加强源头管控,加快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底线”“底盘”“底数”作用,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形成生态系统源头保护的实体边界。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统筹做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让绿水青山成为发展“三个经济”的金字招牌。

四是保民生。脱贫攻坚是发展“三个经济”的基本底线,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总书记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国土资源系统承担着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任,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3.5%,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十分之一,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坚定不移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土系统的一号工程,持续抓好《举全系统之力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三精”工作模式,用足用活用好国土资源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潜能,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切实维护群众的资源权益,充分体现国土资源的自然属性、资产价值和资本功能,完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健全资源惠民政策体系,将更多的土地和矿产收益用于“三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夯实“三个经济”的民生基础,让陕西的门户形象更加靓丽。

猜你喜欢
枢纽国土资源陕西
基于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浅谈信息化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枢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三个经济”特别报道之一
论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