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2018-05-11 07:58张海邻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三烯卡特孟鲁司

梅 瑰 张海邻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 325035)

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作为哮喘的特殊类型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咳嗽(以干咳为主)、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并最终可发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对患儿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均有负面影响。CVA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我国学龄前、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我国CVA患儿数目正逐年上升,儿童CVA诊断和治疗也成为儿科疾病治疗的难题之一。CVA诊断明确后,应尽早进行规范化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药物为佳,且应长期使用药物治疗[1]。由于目前儿童变异性哮喘治疗方案仍缺少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也存在诸多争议,因此,积极进行儿童CVA临床研究极为重要。

本研究以我院诊治的CVA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方案对患儿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制定儿童CVA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的158例CVA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79例和对照组(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79例,入选排除条件:(1)符合《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中儿童CVA诊断条件[2];(2)确诊后即开始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3)治疗前30d无糖皮质激素、免疫增强剂等相关药物治疗史;(4)随访配合,临床资料完整;(5)排除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全身性系统疾病等疾病患儿;(6)排除失访、中途退出或有其他不宜条件者。研究组入选患儿中男43例,女36例,年龄5~13岁,平均(7.81±2.61)岁,病程4~8周,平均(6.12±1.21)周;对照组入选患儿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4.5~14岁,平均(7.25±2.53)岁,病程5~9周,平均(6.03±1.19)周。就诊时组间在患儿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选患儿在CVA诊断明确后,开始接受药物规范治疗,研究组患儿治疗方案如下:丙卡特罗(广东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903,口服液,30ml:150ug):<6岁儿童用量为每次1.25ug/kg,每日1次,≥6岁儿童每次25ug,每日1次,口服;孟鲁司特:<6岁儿童用量为每次4mg,≥6岁儿童用量为每次5mg,每晚睡前口服1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治疗方案如下:丙卡特罗用法同研究组,酮替芬:每次1mg,每日2次,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

1.3.1肺功能检测

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次日分别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测评,测评指标包括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VC)、用力呼气50%肺活量流速(PEF50),肺功能检测选择德国耶格小儿肺功能仪 Master Screen Paed。

1.3.2哮喘控制评分

在治疗8周后,对患儿进行哮喘控制效果评分,评分工具为哮喘控制测试量表[3](ACT评分表),ACT评分≥25分为哮喘完全控制;ACT评分在20~24之间为哮喘良好控制;ACT评分<20分未控制。哮喘控制率=(完全控制率+良好控制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PEF50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PEF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组别FEV1(L)FVC(L)PEF50(L/S)研究组治疗前1.35±0.371.13±0.311.79±0.46治疗后2.34±0.51∗#2.35±0.42∗#2.86±0.52∗#对照组治疗前1.34±0.341.12±0.291.81±0.49治疗后1.95±0.61∗1.91±0.57∗2.57±0.6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

2.2 组间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平均ACT评分、哮喘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见表2。

表2 组间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组别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未控制总控制率研究组27.18±3.464232593.67%对照组22.04±4.52#32291877.22%

注:#与对照组比,P<0.05。

3 讨论

儿童CVA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其诱发机制主要为气道持续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4],而持续性、广泛性气道炎症反应能够刺激气道内皮细胞感受器阈值明显降低,在轻度刺激下即能够诱发气道痉挛和咳嗽,因此,儿童CVA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多不明显,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药物。鉴于目前临床实践发现糖皮质激素长期低剂量吸入不仅疗效不断下降、复发率不断升高,而且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不断降低,因此,目前治疗儿童CVA多采用支气管舒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但截至目前临床仍无规范化、标准化联合用药方案出台。丙卡特罗作为支气管扩张剂,能通过激动β2受体而扩张支气管、增强纤毛清除功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改善CVA症状的目的。酮替芬作为抗组胺药物,能抗变态反应、抑制组胺释放,增强机体抗过敏效果,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是目前基层较为常用的儿童CVA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研究证实[5],因此,本研究中将其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案。孟鲁司特不仅是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而且是高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其对气道平滑肌内的白三烯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白三烯分泌,减轻白三烯诱发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粘液分泌、支气管痉挛具有明显减轻作用,而且对气道高反应性具有高效抑制作用[6],此外,目前有研究发现孟鲁司特能改善纤维化、逆转气道重构[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效果、哮喘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方案在有效性方面更具优势,该方案中孟鲁司特钠不仅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支气管痉挛,而且能抑制炎症物质产生、拮抗气道高反应,丙卡特罗则扩张支气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且协同解除哮喘症状、改善气道环境,因此,对儿童CVA有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不仅能促进患儿肺功能好转、减轻哮喘症状,而且能够优化哮喘控制效果、提高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在儿童CVA临床治疗推广和普及。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

3 Nathan R A,Sorkness C A,Kosinski M,et al.Development of the Asthma Control Test: A Survey for Assessing Asthma Control.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2004,113(1):59~65.

4 吴艳玲,张海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16,54(4):314~317.

5 王先东,吴春涛.盐酸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当代医学,2015,21(11):138~13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3):973~977.

7 滕鸿,胡敏.孟鲁司特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干预机制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83~185.

猜你喜欢
白三烯卡特孟鲁司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卡特智讽记者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勇于自嘲的美国总统卡特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核分枝杆菌及抗原ESAT-6、Ag85B对中性粒细胞白三烯B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