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05-11 03:02任兴洲
上海质量 2018年4期
关键词:服务业高质量经济

◆任兴洲 / 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这个判断是如何得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高速度发展让中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为什么现在却要把速度放一放,强调“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呼唤动力变革

我国经济前三十年每年平均增长9.8%。在这么长时间里保持经济约10%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我国是从最初的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殊为难得。但从

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从9.5%的年增长,没有经过8%的阶段,迅速回落到“7挡”到现在的“6挡”,增速越来越慢,去年才开始回升。为什么会这样呢?国务院发展中心曾做过一项相关研究,把全世界几十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人均收入达到约1.1万国际元*这个节点时,经济发展都开始减速慢行下台阶,没有一个国家是例外的。这里面显然有原因,有规律。经过分析,国务院发展中心得出一个结论,通常在这个节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开始发生变化,以往支撑该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有的消失了,有的弱化了。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也走到了这个阶段,在人均收入还没有达到1.1万国际元(约9千多国际元)的2012年,增长速度便开始下降了。虽然中国也想了很多办法,但经济增速仍迅速回落。这是前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所有动力都在发展变化,譬如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打引号的环境红利、市场红利等,还有技术红利。过去通过引进外资把普遍性的技术以吸收、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式“拿进来”,而现在,核心的技术再想获得,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且别人恐怕还不给你,原发性、原创性的技术缺口已经开始凸显。

对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去年,我国GDP总量超过82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约13万亿(美国去年的GDP约为19万亿美元),我们的体量变大、个头增高,一个增量就是上万亿元人民币。发展得越高、基数越大,增长的难度就越大。美国去年GDP增长2.5%左右,已经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速度。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超各发达国家一倍以上。

可见,再去追求高速度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因为新的动能还没有完全跟上,技术和能力还有欠缺,没有办法替代老的动能。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应该抓高质量的增长,提升经济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大附加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两会报告里也突出强调了服务业发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三年,是我国形成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对引领经济新常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我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中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2013年以来,服务业的实际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长,实现了难得的“双超越”。以往跑得最快的是第二产业,增速一直非常高,第三产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服务业相对滞后。2014年,服务业GDP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7年GDP当中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51.6%,比2012年高出5.58%。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去年是58.8%,拉动整个经济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服务业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增加。我国经济老的增长动力机制开始弱化,但这些年新的动能开始发展起来,服务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数字经济、云计算、互联网这样的动力在我国方兴未艾。中国特别适合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这方面已经走在全世界的前面。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创新性的丰富服务供给应运而生,推动了网购、快递、融资租赁、节能环保、健康服务等新兴行业以及地理信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快速成长;还涌现出包括导购服务、数据分析、代运营、金融支付等专业化分工并蕴含网络效应的新兴服务业态。服务业的创新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大大推动了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甚至出现了共享经济等模式创新。

三是服务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升级。2017年,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是479.4万户,同比增长7.5%,占全部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9%。伴随着服务业整体规模的持续扩大,服务业结构也在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成为引领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业,对服务业生产指数的贡献逐季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5.4%,占GDP比重达到8.0%,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2%,拉动全国GDP增长1.2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四是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与商品消费互动发展。原来商品消费所占的消费比重最大,但现在服务消费增速更快,各类服务的消费增幅明显。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比上年增长11%,人均居住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分别增长9.6%和8.9%,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增长6.9%。依托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商品消费更多借助服务实现。如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比上年增长53.3%,由此催生了分时租赁等新消费的快速发展。

五是服务业投资平稳增长。我们之前都认为,第二产业的投资是最大的,大家都愿意招商引资搞工业生产,来了就要招人、买机器、建工厂,一下子把经济带动起来。很多人认为服务业是投资比较低的,但事实上服务业的投资也在平稳增长。2017年,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比上一年增长了9.5%,超过了第二产业6.3个百万点。当然,这与第二产业实体经济不是太景气、投资下降很快有关。民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扭转了前两年增速回落局面。特别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道路运输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整个服务业。2017年前11个月,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815.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三大投资领域投资额最高,达到203.7亿美元,增幅超过1.5倍。

六是服务进出口规模在扩大,贸易新业态成长迅速。2017年前10个月,我国实现服务进出口38691.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12426.8亿元同比增长10.9%;新兴服务领域出口5887.7亿元,高于整体出口增速0.8个百分点。服务出口方面,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滞后。所有的贸易里面我国基本是顺差,出口大于进口,只有在服务贸易上我国的出口小于进口,一直是逆差,所以服务业如何提升是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较快增长,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前11个月,全国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口同比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同比增长36.7%。

七是服务业带动就业稳步增长。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第二产业5.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人数的91.8%,高于第二产业83.6个百分点。在服务业的强劲带动下,2017年城镇就业目标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351万人)。服务业像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大量吸纳了劳动力,这是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底气。

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向好。如营改增、连续多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切实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幅减少外汇干预、民营银行试点等;11个自贸试验区在扩大服务业开放、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不高。服务业规模大,但质量层次不够高。未来中国依靠“拿来主义”引进新技术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不仅是核心技术,恐怕一般性的技术,国外给你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代价也将越来越大,但服务业的供给创新和研发能力还远远不够。

二是劳动生产效率偏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7907元/人提高到2014年的21147元/人。但年均递增4.2%,低于第二产业6.5%的年均增幅(2000—2010年服务业曾达8.0%),2014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43.6%。

三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够。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相对较差,因为它比消费互联网应用复杂得多。消费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原因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供应链条比较短,容易迅速形成产业化。把一首音乐挂在网上,消费者就能点击或下载,点击就要付费,整个产业链、付费链就形成了。但是工业互联网不可能这么简单,它是一条很复杂、很长的产业链,包括产业组织、生产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组合。所以,如何将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用服务业的现代化推动制造业的现代化,这一点还严重不足。

四是服务创新引领不足。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智能手机的市场前景有这么大,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吸引了无数人就业和消费。而且这种消费需求是发散性的,所有服务几分钟就能完成,不用去商场,不用回家里开电脑。所以,服务创新去引领消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国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不足。现在,大部分国家的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正逐步扩大,但我国远低于发达国家30% 的平均水平。

五是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比如零售业,现在的零售业和以前完全不一样,遍地开花的便利店怎么统一管理,怎么采购,怎么和大众连接,怎么精准地给每一个客户画像,都非同一般。在这方面,高层次人才是短缺的,更不用说更高技术含量的其他服务业。还有结构性短缺也制约着我国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譬如物流业,现在没有人能离开物流,但熟悉现代物流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高端物流人才奇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六是与服务业发展紧密关联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上海、北京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三四线城市特别是边远乡镇和农村,基础设施还不足。即使网购也是需要有人送、有物流的。

此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健全。“放管服”、市场体系、垄断和分割、监管体系等仍待改善。

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第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实现新动能的内在要求。老的动能在弱化,新的动能一定要跟上。新的动能很大一块来自于服务业,因为未来它对GDP的贡献还会更高。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带动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增长,实现速度下台阶但质量上台阶。

第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迫切需要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争夺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强有力支撑。事实上,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帮助,特别是用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的工艺和流程做转变。比如海尔改变原有的金字塔型组织形态,形成了一个个的创客组织(空间),市场反应变得敏捷高效,决策时间和生产周期缩短,也带动了员工设计智慧和主观能动性的迸发。组织形式跟上去了,设计、研发、品质、营销也跟上去了,服务业的活力也迸发出来了。

第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现实需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加快上升是人口结构的重要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服务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是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现有的服务内容及提供方式提出新的要求。现在单反相机、旅游出行、毛笔、宣纸等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老年人。老年人退休了,有钱有闲,有稳定的退休工资,还有儿女的孝敬等。老年人稳定的消费能力,催生新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带动服务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效率提上重要日程。我国一方面是人口红利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很严重。国外老人退而不休的比比皆是。看门的老人满头银发,出租车司机白发苍苍,飞机上多是空嫂、空婶。

第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以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为引领来推动创新发展,要求有利于生产率提升的服务业行业发展壮大。在座的有很多企业的代表,都知道技术创新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但难道服务行业就没有创新吗?打个比方,把地铁的引路标识做好,让乘客用很短的时间就知道应该怎么走,不也是一种服务创新吗。所以服务的创新无处不在,关键看我们用不用心。

同时,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培育国际竞争优势的客户要求。在服务方面,我们的短板非常明显,亟待弥补,培育新优势。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第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为服务业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城市智慧发展、智慧的服务等在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新信息技术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生产并共享着商品和服务,同时将使服务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激发服务领域持续创新。新的服务业态,商业模式、运作方式、管理方式上的更新迭代加快,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崛起和发展,带动服务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补脑、不断地充电、不断地积累。

第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更加重视协同共享、公平包容、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以及文化传承。城市群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增强,城市规模结构更趋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实现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能级,并借助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服务业的网络化发展。

高铁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与城市相连成为可能,也在改变未来城市的格局,给服务业的分工、协调、发展、创新带来很大空间。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当高铁从各大城市呼啸而过,怎样给乘客一个驻足、停留、消费的理由,沿站城市能提供什么,服务能给别人增值什么,你城市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未来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第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一是持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有利于优势企业生存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相应地扩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二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能为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为服务业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消除资源配置扭曲并激发创造活力,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宏观调控机制的创新和完善。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房地产的调控大家都知道,上海、北京都很严,但是租赁服务的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未来的改革、进一步的宏观调控也会有更新的支持。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质量变革:重在服务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发展质量之变。质量变革当然是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提升、优化,还包括服务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以及规则、标准、技术水平的提升。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是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等方式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供给质量。要求规则、标准、技术要求、服务范式、提供模式的质量提升,还应包括文化内涵、人文关怀。

效益变革: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方位提高服务业效率。一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二是依靠人力素质的显著提升;三是依靠科学管理、组织创新,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同时,还要依靠政府必要的政策支持,减税清费,降低相关行政性和制度性成本。像连锁零售,一个一个的组织不是很大,但是通过连锁方式把很多小店连在一起,每个环节像流水线似的,有的人是搞统一采购,有的人搞统一结算,有的人搞统一配送,每个环节都进行专家化的管理,合并在一起完成流通方式的组织方式的革命。

动力变革:一方面指服务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新动能;另一方面是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打破垄断,完善市场机制,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竞争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排头兵企业。还有很重要的产权保护、破除垄断、完善激励机制等。

猜你喜欢
服务业高质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