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婉歌中的人生通感
——电影《芳华》观后

2018-05-12 06:22李耀平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善良芳华

○李耀平

电影是另一种书写,它如一面神奇的时光镜,让我们在微缩其中的各种故事中体验不同世界,增强对人生的通感。看完影片《芳华》,我头脑中现出四个关键词:善良、知足、牺牲、珍惜。

其一,善良。刘峰被贬出文工团,昔日曾接受其无数帮助的战友唯恐避之不及,更罔谈为之送行。只有何小萍大张旗鼓,为之送行。旁白是: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与人为善,未必会因善得福,但这份温暖却永远存留人心,它给弱者带来希望,也终让辜负者无以自容。这些辜负者或遭人讥讪,或自我悔悟。前者如林丁丁,被讥为刘峰“假手也不愿摸”的发福太太;后者如郝淑文,在刘峰遭联防人员欺负时仗义出头。虽然那些“亲密战友”曾打着正义旗号对刘峰、何小萍大肆进行挤压,没人觉得自私和无耻,但人性光芒终不会湮灭,善良依然是人类公德,灵魂最美的旋律。缺失善良,孟子斥为“非人”,培根认为“只配做卑贱的鼠辈,既可憎又可怜”。善良与否,人兽之别。

其二,知足。在时代潮流裹挟下,个体微渺如尘,无力招架,片中每人都有着非如己愿的人生归宿,也都有着或浓或淡的失落。郝淑文嫁入高门成为阔太太,但难掩被冷落的寂寞;林丁丁远嫁华侨,发福庸俗的体型展示其芳华尽逝。只有刘峰与何小萍,屡遭结结实实的碾压,最终没有钱,没有孩子,但相依为命,反而“更为知足”。历经沧桑,知足常足,他们倒成了最有存在感的人,拥有自己的温度。生活虽平静,却远胜浮华。知足让人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在物欲汹涌的世界,知足最能淬炼心智,最终带给心灵以福祉。

其三,牺牲。在故事中,刘峰多次让出进修机会,一度处境凄惶,拖一残臂靠送货为生,但车子被联防办扣押,又因交不起罚金被按在地上挨揍,谁还记得他是一心为人的“活雷锋”、浴血沙场的战斗英雄?刘峰若能“吃进”一次进修机会,其人生或全部改写,没有之后一系列打击。因此看完电影,有人质疑:难道一个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品德不能带给他美好的生活么?如此,岂不太荒诞?其实,这就是一个时代一批人共同的精神风貌——牺牲自己,成就国家、集体或他人,他们的选择也是无怨无悔的。而如今,为他人着想,做好人,有理想仍是人们推崇的,只是,如今人们更希望能在集体和个人之间、利他和利己之间寻找平衡,每个人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才是美好的社会。

最后,珍惜。珍惜当下,珍惜芳华。影片展现高压、扭曲、狂热、盲目的历史章节中一代人的芳华如战场炫技“爆炸”,惊悚凄然,旋即烟消云散。他们的境遇令人慨叹,但若哀之而不鉴之,亦不过使后人复哀也。谁都想拥有一段没有虚度不曾辜负的芳华,可某些时代,个人很难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如《阿甘正传》那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得到什么。”那就请珍惜现在,珍惜我们拥有的芳华,珍惜我们内心那一方净土。也希望国家、集体、社会能给扬善除恶,给正义、善良、无私的个体以最大的庇护。愿芳华之后,我们初心依然。

《芳华》如一首哀婉的青春之歌,唤起我们对人性和历史的反思。从艺术表现力上看,影片展现了集体运动的热血沸腾,内部倾轧的阴暗、冷血,青春情愫的萌发、压抑,悲壮战场的硝烟血火,命运长途中的灿烂、落魄、沧桑、消散……戏剧冲突强烈,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表面上看,丑恶都被原谅,罪恶都被稀释,与善有善报的常理不符,却更折射出原生态人性的善恶并存、真实命运的乖戾和历史在某一时段的荒诞。在情感期望上给我们留下了遗憾,却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广的反思空间。

猜你喜欢
善良芳华
绝代芳华
百年芳华
虾潮奔涌 二十芳华
马伊琍的芳华
永远的芳华
刘雨霖:把电影投向真实的生活
小说《冷山》“缺憾中的美”赏析
浅谈动漫作品中原始单一的反面人物
从《西游记》看战胜心魔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