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2 08:07韩戟杨力陈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治疗

韩戟 杨力 陈玉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胃肠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胃肠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实施微创外科技术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肠胃疾病, 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 微創外科技术;胃肠疾病;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89.74% than 71.7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10.26% than 28.2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a large ext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of wide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Treatment

微创外科主要是指运用微小的创伤完成传统的外科手术, 以减小手术切口为主要特征, 包括微小侵袭外科以及微小入路外科, 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发生率大大降低[1, 2]。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 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疗效, 减轻损伤, 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3]。为了进一步观察并分析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胃肠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分别实施常规方法以及微创外科技术治疗, 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施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胃肠疾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及肿瘤疾病者、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老年痴呆、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4]。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5例;年龄36~68岁, 平均年龄(48.2±7.5)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6例;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49.5±7.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术前肌内注射地西洋10 mg、山莨菪碱10 mg以及肾上腺素(1∶10000), 将肠胃整个病变区域以及周边区域进行切除。术后为了防止患者肠胃出血, 可采取质子泵抑制剂[5]。

观察组实施微创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在腹腔镜下实施肠胃病变部位的切除, 将横结肠系膜进行切开, 剥离横结肠系膜的前叶, 按照次序把网膜左右动静脉、胃右动脉以及胃网膜动脉夹断, 对淋巴组织实施清扫[6]。结合患者肠胃疾病的具体位置实施局部切除术, 术前可采取CT与钡餐X造影, 使用纤维胃镜进行引导切除肿瘤组织[7]。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8]:患者经过首次切除治疗后, 其胃肠疾病康复良好, 无不良反应发生则为显效;患者经过切除术治疗后, 基本清除病灶, 无不良反应发生则为有效;患者经过首次切除治疗后无效, 再次实施开腹切除者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肠炎、大便异常、出血及其他)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肠胃疾病采用的外科治疗, 大部分都是在腹腔镜下进行微创治疗, 也有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 从而有效探讨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9, 10]。开腹手术具有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患者恢复缓慢, 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 对其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1]。微创外科以最小的侵袭及损伤达到最佳的疗效, 具有手术切口小、全身炎症反应轻、术后遗留的瘢痕小以及恢复时间短等特点, 患者需承受的疼痛程度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缩短住院时间 [12, 13]。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肠胃疾病患者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肠胃疾病患者则实施微创外科技术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与吴斌等[14]研究结果相符, 说明在肠胃疾病治疗中实施微创外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肠胃疾病, 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覃宇周, 吴留成, 黄名威, 等. 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录像在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6, 8(6):390-392.

[2] 周春峰. 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外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工程, 2013(11):195-196.

[3] 杨艳玲, 宋红, 时双兰, 等. 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前肠道准备必要性的临床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3):171-172.

[4] 关键, 梁文晶. 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 2014, 34(2):58-59.

[5] 李坤, 韩晓鹏, 曹廷宝, 等. 早期外科手术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肠道瘘患者预后的影响. 实用肿瘤杂志, 2015, 30(3):229-231.

[6] 邓志鹏, 董赛晓, 张美芳, 等. 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2):2197.

[7] 秦新裕. 胃肠外科在微创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中华外科杂志, 2017, 55(1):3-6.

[8] 张媛媛, 马玉红, 张福新. 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临床效果. 中国医学工程, 2016, 24(10):105-106.

[9] 夏立建. 经肛门直肠镜下的微创外科技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 15(1):15-19.

[10] 占向阳, 林铭. 微创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中外医疗, 2015, 8(34):85-86.

[11] 刘凤林, 陈凌. 微创外科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9):2045-2047.

[12] 余佩武, 郝迎学. 微创技术在中国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8):846-849.

[13] 戴以文. 探讨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9):3761.

[14] 吳斌, 钟敏儿. 炎症性肠病微创治疗现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9):738-740.

[收稿日期:2017-12-22]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