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从经典到当代

2018-05-14 06:18李永新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理论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现代性做出深入诊断和批判的重要成果。它之所以能够不断被经典化并一直与时代保持紧密关联,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特征,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对话性、开放性的特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人类社会自20世纪60年代逐步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轉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把握社会文化发展并总结现实审美经验的过程中,积极从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理论形态与历史逻辑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形成一批亟待正本清源的新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包含着对现实的理性分析与对未来的美好追求的双重维度,这个双重维度成了现代性批判的独特路径:其次,在马克思的身后,由于多种因素,马克思的思想也时常被重新阐释,甚至遭到误读,进而形成依据某种新的知识框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新的理解和重构,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在从经典到当代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相异的阐释空间,使理论形态的研究超越了基本的话语分析和思想辨别形式,而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从经典到当代的发展是一个存在着多声部的复调过程,这既涵盖马克思的原典著作以及各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又要求努力结合历史语境,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从经典形态到当代的理论形态、从西方研究发展到中国经验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范式、基本问题与成功经验。

从学理层面上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应该被分为两类:基本问题与派生形态。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经典著作,在这些经典著作中,美学、文学、艺术的研究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各种政论研究内容交融汇合,这些研究内容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有关艺术与审美的观点,形成了以历史哲学串联起来的文艺和美学命题。这些命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理论支点和建构起点。此外,马克思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提出的一些概念虽然并不直接与艺术和审美相关,却包含了在审美与艺术领域进行延伸与拓展的潜能。在20世纪扩大了的美学疆界中,这些命题与概念均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及美学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在理论形态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问题域中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派生形态极为复杂,既包括恩格斯、列宁等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涵盖了以毛泽东文艺思想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还涉及卢卡奇、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威廉斯、杰姆逊、朗西埃、巴迪欧等为代表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成果在从马克思的文艺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转化的过程中,也广泛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当代化问题,是当代视野与当代思想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深入发展。

因此,当代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研究,既要强调理论来源的多重性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拓宽理论视野,激活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思想潜能,使其内在的生命力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同时,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并与其对话的过程中,更要处理好正读与误读、复原与建构、阐释与创造的关系。从具体的研究路径来看,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走向经典化和当代化过程中的理论形态的构成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深入阅读马克思的经典文艺理论论著,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神话的永恒魅力、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悲剧与喜剧、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异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艺术的思想性与倾向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学等问题为中心,探索其所涉及的文本视域、理论形态、论证逻辑与问题构成。要注意分析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关于文学艺术和审美问题的不同论述,从问题域的角度区分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提出的“美的规律”等问题与中后期著作提出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等问题之间的连续性与差异性,进一步将这些问题与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结合起来,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2.从学理层面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具体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观点在向美学和文艺理论经典概念和命题转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马克思提出的异化-物化-拜物教、意识形态、资本、自然、生态、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等概念,在20世纪逐步被引入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发展成为剖析文学与审美的经典概念和命题,这就需要重点梳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模式、审美解放与人的解放、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批判、资本与拜物教批判等问题在20世纪的发展。同时,注意分析马克思的经典文艺思想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如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美的创造、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学以及艺术生产等问题。

3.廓清马克思的经典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分析马克思的经典文艺思想在马克思生前与身后的具体发展,全面理解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贡献,如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总结——艺术典型的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等问题,以及他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建构的意义。结合时代语境分析列宁、毛泽东以及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接受,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这些观点一方面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及具体的文艺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则又是论述者基于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对马克思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

4,注意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基本问题、理论范式,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不同时期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有效结合的路径。从中国与西方的思想研究、文化背景、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形式等存在较大差异的角度,分析马克思经典文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机制和理论建构的独特性。中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扬、胡风等都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他们有的受到“苏联路径”的影响,有的则从“日本路径”接受到卢卡奇等人的理论。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需要立足于时代视域与民族视域,注意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的独特理论思维与持续更新的方法论特质。

当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非常复杂的,这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文献构成非常复杂,更是因为这一思想的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在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前提下,要总结从经典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建构路径和学理价值,应该着重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概念与体系

要在爬梳和整理马克思著作的多种中文译本、特别是最新译本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对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最新研究,对马克思关于文艺和美学的诸多论述深挖细究、抽丝剥茧,并与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等理论论述联系起来,从概念和体系层面上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和核心命题。更为重要的是,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来看,马克思关于文学艺术和美学的直接论述显然具有重要价值,除此之外,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在从20世纪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转化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文献构成研究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等著作之外,恩格斯等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对他的很多著作进行了整理和校订,还为很多著作写了导言和序言。此外,第二国际理论家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集和通信集,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考茨基和梅林等还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进行了拓展研究。20世纪30年代,苏联还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里夫希茨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与《论马克思的艺术观》、席勒尔的《文学批评家恩格斯》、别列茨基的《马克思恩格斯与文学史》等。

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延伸与扩展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在中西欧国家的挫折,卢卡奇、柯尔施与葛兰西等理论家开始总结欧洲革命失败的原因,強调用黑格尔的思想解释和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别出版了《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开创了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路径。1932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此后,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研究、阿多诺的否定性美学及其与霍克海默共同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论述、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的人的分析等,都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展开了批判。这些理论主要从人本主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阐幽抉微的分析,凸显了文化研究的美学维度。

4.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当代发展既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问题,也包括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引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各种当代思潮的对话问题。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20世纪下半叶后现代思潮的发展,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一批后现代理论家的重视,精神分析学与后精神分析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形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宽泛意义上的“马克思学”等一批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出现。

5.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理论范式研究

从学理层面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基本问题与阐释经验,从中概括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从经典形态到当代理论形态发展中的理论范式。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研究必须将中国视域、当代视域和马克思的视域相融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总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其次,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解放和个性·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并保持永恒创新的动力源,马克思关于艺术和审美能够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并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论述以及关于人的全面解放的美好社会追求,都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不断走向经典化和当代化的重要前提。最后,马克思从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危机,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物化、拜物教、意识形态和艺术生产等问题的论述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也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作者简介:李永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文论与美学、文学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理论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我的祝愿:坚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