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于谦

2018-05-14 09:12郭庆晨
杂文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于谦石灰蘑菇

郭庆晨

一提起于谦,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著名诗篇《石灰吟》,《石灰吟》是于谦的托物言志诗。从诗中,可见作者的清廉和正直。

《石灰吟》的全文并不长。诗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由石头烧炼而得。石灰的清白是经过了一番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过程。要想留得清白,需以粉身碎骨为代价。这,就是于谦的志向和理想。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他还惧怕什么呢?这就是于谦,这就是十足的清官、廉官的品格。由此,一代清官于谦与“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句融为一体,流芳百世,千古永存。

《石灰吟》是于谦在他17岁时写下的。可见他清明廉洁的思想萌发之早和根深蒂固,而绝非偶然思之、写之。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与抗金英雄岳飞齐名。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员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带一些知名的土特产品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明朝正统年间,执掌朝政的宦官王振更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与众不同的是,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却总是两手空空,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见了,就劝他说:“你纵然不献金宝,不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拿得出手的土特产,比如线香啦、蘑菇啦、手帕啦等等,好歹也算是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他的《入京诗》写出了当时的情景:“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倒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以免除百姓的不满。古时候,人们习惯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袖子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口袋(袖口缝上一个口袋,袋口与袖口方向相反,且呈现梯子形,这样把钱财放在里面,在作揖的时候东西就不会掉下来)。“两袖清风朝天去”,表达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或许与诗人的气质有关,或者说于谦的清廉总会在他的诗中有所体现,他的诗往往与清廉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比如续诗拒礼。话说于谦60岁寿辰那天,于谦家门口来了不少前来送礼的人,其中包括皇上派来送玉猫金座钟的太监。怎奈于谦对管家有嘱在先:寿礼一概不收。故而送礼者毫无例外地被拒之门外。前来送礼的太监进不了门,无奈之下也算是急中生智,便在一张纸上写下四句诗,让管家送给于谦,算是陈述送礼的理由。诗曰:“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罢,毫不犹豫地在下边续上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的态度如此坚决,再想不出其他办法,只好带着礼物悻悻地回去了。

在于谦的诸多诗篇中,还有一首不能不提,那就是《咏煤炭》,此篇可视为《石灰吟》的姊妹篇。诗曰:“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以煤炭自比,愿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用生命作治世良方,为百姓换来安乐故土。如此胸怀,令人感叹。

《明史·于谦传》对于谦的评价是:“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我想说的是,除此之外,还有他的廉洁,他的“两袖清风朝天去”。

猜你喜欢
于谦石灰蘑菇
成鹰之路
果子单
暮春壁秀映石灰
不同有效成分的石灰消毒防病效果的比较试验
于谦藏品欣赏
蘑菇
高浓度高气压在烧结用石灰气力输送中的应用
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公司的应用
蘑菇伞
晚节忠风愧几人——杭州于谦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