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化土地整治模式,促进城镇化转型发展

2018-05-14 11:10王莉莉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多元化转型

王莉莉

【摘要】近年来,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央和地方集中投入大量涉农资金支持农村建设,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中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已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关键词】多元化;城镇化;转型

1、农用地整治主要模式

1.1开源保护型,合理开发土地

近年来,垦利区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全局出发,积极推进整理开发。根据垦利区开展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垦利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共计18.18万亩,其中易开发土地5.41万亩,占全部耕地后备资源量的29.74%,主要在西部、中部分布以及沿黄河两岸地带,可通过土地平整、沟渠路配套进行连片开发,预计可净增耕地3.33萬亩。较易开发土地11.14万亩,占全部土地后备资源总量的61.29%,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通过土地开发可实现净增耕地6.76万亩。近10年来,已实施开发项目49个,新增耕地6.43万亩。

1.2整理提升型,引入“暗管排碱”技术

垦利区中西部区域耕地较多,出现“背靠黄河浇地难,汛期排涝难,生产进出难”等三大难题。针对东部地区盐碱化严重现象,特别引入了“暗管排碱”技术,暗管改碱工程的实施首先要对盐碱地进行土壤钻孔调查和地表勘察,以掌握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土壤眼监督及矿物质含量;其次根据调查和勘察的结果进行管网设计,确定田间吸水管的间距、长度与埋深,确定暗管排水能力,确定集水井的布点位置等。永安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永安镇等三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使用暗管改碱技术。为加强改碱效果建设优质农田,对盐碱化较为严重的田间地块铺设以及吸水管,溪水管末端接农级派购。暗管选用PVC打孔波纹管,根据出水量确定观景为110mm,为防止土壤细颗粒进入管道造成淤堵和增加管道周围土壤的渗水性,暗管外设200mm厚沙石滤料并包裹300g/m2土工布。通过大面积的试验,该种布设形式改良盐碱地,简化了暗管布设方案,重力自排,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后期管理运行费用低,暗管上部土层脱盐速度快,土壤改良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项目区土壤质量。通过整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得到提高,极大的改善了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5个,总建设规模12.73万亩,提升中低产田10万余亩。

2、建设用地整治主要模式

垦利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过程中,主要有“整村搬迁、旧村改造、迁村并点”三种主要整治类型。另外,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是下一步的一个主要方向。

2.1统一规划,整村搬迁

部分村庄内房屋整体陈旧,住宅布局不合理,村内空闲地过多,交通也不便利。针对这种情况,主要实行统一规划、整村搬迁的建设复垦模式。以黄河口镇兴无村为例,该村老村共有居民15户,居民点总面积为15公顷,安置区占地2.56公顷,节约建设用地12.44公顷。通过对安置区房屋统一规划布局,对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统一配套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形成居住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农村格局,实现了设施配套、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

2.2旧村改造,节约用地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村庄已形成“新村”和“旧村”,新村建设相对有序,形成规模,旧村房屋所剩无几,形成内空,土地资源极度浪费。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插空安置的方式,将旧村内几户居民安置在新村,无需新增建设用地,旧村复垦出的耕地可全部形成周转指标。以郝家镇小赵村为例,该村共73户,除3户在旧村居住,其余已全部住进新村,旧村村址基本属于废弃居民点。通过将3户居民插空安置在新村空闲宅基地,可复垦土地6.17公顷,通过项目的实施,节约建设用地指标5.9公顷,即推动了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又为城镇经济建设提供了用地支持。

2.3迁村并点,规模经营

垦利区东部地广人稀,部分村庄居民点复垦面积较小,仅对拆旧区域实施复垦很难形成规模化效益。为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提升项目区工程质量,集中连片土地平整,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形成规模化效益,切实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垦利街道胜合村挂钩项目为例,该项目将复垦区周边劣等耕地和盐碱地一并纳入项目区整理开发,对沟渠进行硬化,提高工程质量。为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4复垦“大堤”,改善环境

自上世纪70年代来,为保障黄河防汛安全和胜利油田开发和防汛防凌需要,垦利区黄河南展区群众不畏艰难搬迁到房台上居住。长期以来,生产力水平低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根据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发展需要的实际,为改变黄河南展区贫穷落后面貌,编制了《东营市黄河南展区总体规划》,确定集中打造“一河三带、两林三农八社区”,对黄河展区内农村居民点进行拆迁改造,因该部分居民点位于黄河大堤范围内,借助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时机,将其纳入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在改善展区内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垦利区管道运输用地压力。

3、保障措施

3.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前提

区委、区政府对土地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配套支撑文件,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该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2各级联动、配合协作是保障

在整治工作实施过程中,垦利区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作,从立项实施到资金拨付、技术指导实现全方位服务。各镇、街道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3规范管理、确保质量是根本

为确保项目可行,从项目的前期准备、踏勘选址到材料整理上报,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土地整治项目规范进行。为确保项目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区国土局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进度、质量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进度缓慢的乡镇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实施一片,成功一片。

3.4资金保障、百姓利益是核心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全区多方筹措资金,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另外,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点带面,在实施农用地整治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环境,群众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真正将好事办好。

结语:

多年来,垦利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通过宅基地整理,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使旧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农民,搬进人口集中、设施配套、环境优越的集镇、中心村,有效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高了公共设施的共享率。对全面推进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城镇化多元化转型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