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贤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

2018-05-14 09:00张玥楚德江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

张玥 楚德江

[摘要]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些农村地区率先尝试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在提高扶贫精准度、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完善、资金监管不到位、权力约束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建立保障和激励制度、构建资金和权力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路径,有利于当代乡贤更好地参与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关键词]当代乡贤;农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D422.6;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3—0109—04

[作者簡介]张玥,女,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楚德江,男,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但农村社会有其特殊性,所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很多障碍。我国古代一直实行“双轨政治”,即“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1]。当代乡贤依旧在处理乡村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乡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农村,例如族长、老干部等;另一类是生活在村外,例如农民企业家、华侨等。在参与精准扶贫中,他们不仅可以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政策,还可以充分考虑农民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实现互补互助。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进行了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尝试,例如包头市农村牧区“道德致富传帮精带”工程、罗定市连州镇杰出乡贤精准扶贫项目、南安乡贤百家商会精准扶贫行动等。在少量的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理论研究中,耿羽、郗永勤认为扶贫开发与乡贤治理具有相互塑造的效应。[2]谢尚果、胡美术提出了大力发挥扶贫对象个体、内生型社会组织及乡贤等作用,实现就地扶贫、扶贫工作本地化,建立起有效的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扶贫机制。[3]因为相关理论研究甚少,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乡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障碍时,没有相关理论可以作为指导,所以需要加强对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研究,探索参与的路径,克服参与的障碍,从而发挥乡贤群体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4]乡贤扎根于农村,对农村的情况较为熟悉,各地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所以在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力量,协助村委会精准扶贫工作,发展因地制宜产业,让贫困地区人民主动、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提高贫困识别的精准度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然而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村委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行政检查和考核,使原本负担沉重的村委会不堪重负,对精准扶贫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他们没有时间、精力,挨家挨户的进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而“乡贤群体不受体制的约束,能够自由地为公众服务,是体制管理不到的有益补充”[5]。乡贤能协助村委会工作,减轻精准扶贫负担,提高扶贫精准度。一方面,在乡村这个“熟人社会”中,土生土长的乡贤能够对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很了解,深度参与到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中,记录并整理真正需要扶贫的家庭,了解和分析其贫困的原因,给村委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力地推进扶贫目标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乡贤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村民沟通,向村委会反映相关的情况,更好地对项目进行改进,推进项目的精准落实。

(二)提高捐赠物资发放的精准度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政府财政拨款有限,要为每一个贫困家庭拨充足的扶贫资金,很难实现。政府每年都在精准扶贫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仍不足以解决农村建设资金的问题。当代乡贤中,很多是农民企业家、在外经商的企业家、华侨,他们在社会打拼多年,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对家乡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他们通过物资的捐赠,发展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乡贤捐献的这部分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一部分直接拨给贫困的家庭,另一部分用来发展农村的产业建设,有利于补充政府拨款不足的问题,更好的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

(三)推动当地产业因地制宜发展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农村精准扶贫应该是“造血”,而不是一味的“输血”,需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自身的能力,利用已有的资金,乡土文化的资源,形成本村独特发家致富的方式。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文化,开展扶贫项目应当将乡村的实际情况、自身特色与现代社会、宏观政策相结合,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乡贤在发展因地制宜产业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为乡贤对外界的接触多,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可以及时找准、抓住机遇。一些农村经济精英型乡贤不仅可以通过引导知识水平有限的贫困村民组织农业生产,给村民介绍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传授自己的创业经历、经验,发展产业经济,还可以领导和参与当地产业,形成一种嵌入熟人社会中的管理,“双方既是雇主—雇工,又是亲密交往、熟悉信息的邻居和亲戚,彼此在村庄生活中有长远联系和预期”[6],更好的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总之,乡贤带领村民发展地方产业,有利于村民发挥自身能动性,让精准扶贫真正变成一个“造血”的过程。

(四)促进村委会权力规范运行

村干部对于建议和推荐扶贫人选方面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有些村干部滥用权力,把扶贫资源作为利益交换的工具,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进行。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要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需要建立由乡贤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且由其全面监督和评估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政府与村级组织等部门反馈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等。通过乡贤的监督,防止扶贫资源被一些人不合理、不公平地占据,让资源用到合适的地方,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二、当代乡贤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障碍

当代乡贤巧妙连接了城市与农村、政府与村民,有利于协助村委会的精准扶贫工作,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当代乡贤在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仍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完善、资金监管不到位、权力约束不健全等问题。

(一)缺乏保障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制度

尽管乡贤自古以来就有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传统,也受到村民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但是目前农村的事务主要由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农村没有真正建立乡贤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制度,乡贤只能起到一个協助的作用。乡贤在参与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凭借自己对农村的了解,整理出真正贫困的家庭,并提出脱贫意见,但是上级机关并不一定采纳其意见,甚至可能觉得这一群体影响其权力,对其进行压制。“农村自我治理的核心在于农村本身的重新组织,若是推选出了乡贤,却没有任何的组织活动,那么乡村治理同样会陷入停滞”[7]。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乡里推选出了乡贤,但是乡贤只是徒有虚名,没有途径让他们真正参与村中的治理活动。制度障碍导致了当代乡贤在参与精准扶贫中无法展开工作,困难重重。

(二)缺乏保管和利用乡贤捐献的扶贫资金的机构

广大的海内外乡贤,怀着一颗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热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但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仍在城市甚至海外生活,与乡村相距很远,无法及时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无法参与乡村治理和给予指导,他们只能提供资金资助。但目前大多数农村没有建立制度和机构去保管和利用这部分资金,导致资金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其一,资金使用不公开、透明。资金的运作没有完全的公开,人们无法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其二,资金浪费。很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于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关的经验、知识,盲目的进行一些生产活动,出现资金的浪费。其三,腐败的问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资源被一些精英不合理、不公平地占据,难以瞄准需要扶助的对象并施以有效的脱贫措施”[8]。农村精准扶贫缺乏资金监管,导致乡贤的不信任,他们不再愿意捐赠资金,使得资金缺乏,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三)缺乏约束乡贤参与精准扶贫权力的机制

“乡土社会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9]传统农村社会依靠“长老统治”,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绝对的服从。“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尤其是在获取乡村公共事务话语权甚至决定权之后,就容易使乡村治理面临人治风险和腐败风险”[10]。权力的监督应该是相互的,乡贤监督基层官员,却没有设置机制监督乡贤,他们也可能滥用职权,把扶贫的资金、政策掌握在自己手中,分给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从而产生新的腐败。

三、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当代乡贤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完善、资金监管不到位、权力约束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保障和激励制度、构建资金和权力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当代乡贤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构建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的渠道

“通过制度化途径进行有序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1],也是提高扶贫工作精准性和有效性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应该为乡贤参与精准扶贫搭建有效平台和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建立农村乡贤理事会、乡贤创业园区、乡贤企业家论坛等。其一,政府鼓励退休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等加入农村乡贤理事会,共同商讨精准扶贫的措施;赋予农村乡贤理事会专门的职能,即收集农村各家各户的信息,整理出真正贫困的家庭,分析其贫困的原因,拟定相应的建议,给扶贫工作作参考。其二,农村脱贫关键在于发展本村特色产业,村委会需要为农村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园区场地与基础设备。通过这些硬件设施,鼓励农村企业家留在当地创业,带动经济发展,从而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三,乡贤企业家论坛,由一些乡贤定期发布一些最新的政策、经济解读,让村民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现代技术和知识,与时代接轨,更好的抓住机遇,鼓励村民自主创业。

(二)制定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的激励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优秀人才不愿回到农村,所以想让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需要制定一系列激励制度,鼓励人才回流。政府层面应该通过税收减免、资金补助、表彰褒奖等政策,激励当代乡贤通过产业发展参与扶贫工作,有意识地培育当地企业,发挥其在精准扶贫及长效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村委会层面应该充分激发乡贤对家乡的感情,经常邀请他们回村开办讲座,与村民交流讨论,并在节日时送上祝福关心,促使他们回到家乡,奉献一份力量,带动家乡脱贫致富。

(三)完善乡贤捐赠资金的监管和利用程序

资金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农村可以成立乡贤基金委员会,保管国内外乡贤捐赠的资金,严格记录每一笔资金的用处。在救济贫困家庭使用资金时,需要由“在乡”的乡贤进行考察这些家庭是否真的贫困及其贫困的原因,使得资金真正用于脱贫;在农村脱贫项目的建设使用资金时,乡贤需要对项目进行考察,分析其是否适合本乡,使得本乡脱贫,从而保障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让每位乡贤真正放心的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还可以实行一对一帮扶,一个乡贤对应一个贫困村民,定期资金资助和交流学习,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建立乡贤群体精准扶贫的权力监督机制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王岐山指出,信任和监督、自律和他律辩证统一,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乡贤被赋予了参与精准扶贫的权力之后,需要极其注意权力监督的问题。监督是相互的,不仅村委会需要乡贤来监督,乡贤也需要被监督。当代乡贤在参与精准扶贫时,一靠法律监督,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二靠村委会监督,村委会和乡贤之间相互监督;三靠村民监督,建立村民监督机制;四靠自我监督,内心的责任感使得乡贤确保手中的权力真正用来解决村民贫穷问题。一旦发现滥用职权的乡贤就取消其乡贤的资格,并给予严厉的惩处,在全方位的监督下,使当代乡贤真正成为村民的榜样,带领村民脱贫。

(五)营造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需要推广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发挥乡贤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尽管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实现了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全国并没有广泛的推广。第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倡导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相关领导亲自参观取得成效的地区,村委会自然会积极回应上级政策,发展当地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第二,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将某个地区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已取得的成果向各个地区宣传,以便其他地区相互借鉴学习,甚至组织参观,以便更好地开展本地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第三,依靠村民广泛的配合与支持,在农村倡导一种自食其力的风尚,鼓励村民发挥自身能动性来使自己脱贫致富,对先进的模范进行表彰,创造农村乡贤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良好风气。

四、结语

乡村社会孕育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乡贤这一群体,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国已经进入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急需总结我国传统文化中,农村治理的智慧,继续发挥当代乡贤的作用,他们担负着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对于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我们需要建立保障和激励制度、构建资金和权力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使得农村更好的进行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再论双轨制[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43—344.

[2][6][8]耿羽,郗永勤.精准扶贫与乡贤治理的互塑机制——以湖南L村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7(4).

[3]谢尚果,胡美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6(9).

[4][9]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社,2012:112.

[5]杨军.新乡贤参与乡村协同治理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7]杨军.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探究[J].未来与发展,2015(3):98—103.

[10][11]白现军,张长立.乡贤群体參与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逻辑与机制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6(11).

责任编辑:张洋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