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018-05-14 17:33张志强郝琦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张志强 郝琦

〔摘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对大革命失败以后执行的 “左”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从而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包括:纠正“左”倾错误,改变对知识分子的偏见;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大量吸收其参加党和军队的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特长优势,营造尊重他们的良好社会氛围;等等。以上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标志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乃至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政策;拨乱反正;德才兼备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1-0100-0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知识分子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和指示,强调知识分子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亲切关怀,同时也对他们的社会地位、重要作用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概括,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分子,努力为他们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1 〕。笔者认为,我们党要始终高度重视知识分子政策,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高瞻远瞩,及时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实现了对这一政策的“拨乱反正”,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这些知识分子日后大都成长为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和栋梁之才。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成功转型则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标志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一、纠正“左”倾错误,改变对知识分子的偏见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不仅制定、执行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而且注重发挥他们的先锋和桥梁作用,并鼓励其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纠右的同时,出现了“左”倾错误思想,并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无端的排斥和无情的打击,认为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党内“知识分子太多,工人分子太少”,一再强调要实现“领导机关的工人化”,甚至选出码头工人出身后来叛变革命的向忠发担任中央领导人,给党的事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损失。随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党中央占居领导地位后,更是把知识分子冷酷地视为“最危险的敌人”,并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和残酷的斗争。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党的各项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1935年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会议,提出不仅要设立红军大学、高级党校,努力培养大批军事、政治、财政等方面的干部 〔2 〕,而且要求红军指战员要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并把其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已经开始有所调整。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重和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深思熟虑,迅速调整完善各项政策。我们党在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仅仅两个月后就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上不仅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对其進行了纠正和调整,并顺利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这一决议对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为了战胜法西斯日本的野蛮侵略,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即将到来的抗战时期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也是我们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还明确提出,一切同情于反日反卖国贼的知识分子,不问其过去如何,都能享受苏维埃政府的优待;一切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迫害的知识分子,都可到苏区来;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不论其出身如何,苏维埃均给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 〕。这次会议纠正了之前对知识分子的错误认识,深刻批判了党内流行的“知识分子只有三天是革命的”错误观点,全面正确地阐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

二、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党和军队的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尤其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需求更加强烈,深刻认识到知识分子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938年3月,党中央在《中共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 〔4 〕由此可见,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要向知识分子敞开大门,并把其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以充实、壮大党的队伍,进而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文化水平。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充分建立在持续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基础上。193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反投降提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对党的革命事业至关重要,即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工作中没有知识分子,就不能治国、治党、治军 〔5 〕128。可见,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同志已经深刻认识到知识分子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曾经说道:“谁抢到了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天下。” 〔6 〕随后,陈云同志在《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在抢,抢慢了就没有了。” 〔7 〕18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抢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抢到知识分子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1939年12月,为了吸引人才,党中央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下发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这是在遵义会议后我们党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而专门制定的第一个关于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正式的政策性文件。该文件是由毛泽东同志负责起草的,他首先肯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即没有知识分子的积极参加,革命的胜利是绝对不可能的 〔8 〕618。这一文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已经上升到革命事业的战略性高度,并从历史的角度反思了我们党当时知识分子政策的偏差,批评和指正了党内仍然存在的轻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并为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扫清了障碍。

为了对投奔延安的知识分子进行接待和安置,我们党成立了延安交际处。党中央在交际处成立初期,就为其制定了“来则欢迎,去则欢送,再来再欢迎”的自由的人才政策。在党的积极、正确、开放、自由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激励下,一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并在相关政策的吸引下,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在抗大第二期至第五期总共招收的16 144名学员中,有9 734名青年学生被吸收入党,占学员总数的59%” 〔9 〕。一大批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后,为党的组织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三、优待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

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闻天同志高度评价了知识分子,并在其所作的报告中称文化人是“灵魂匠人”,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有着不同的文化特长,对理想生活、精神生活等有着十分强烈的要求,并能够为之不懈奋斗,甚至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 〔10 〕。从以上这一评价中可以看出张闻天同志对知识分子的充分肯定。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委在194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和文化团体的指示》中强调指出,我们要重视文化人,既要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又要尊重他们的发明创造,纠正党内一些同志厌恶、轻视、猜疑文化人的不健康心理,要用一切方法在精神上、物质上保障他们写作的必要条件,不仅使文化人的才力能够充分地使用,而且使其写作的积极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5 〕496。同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党内指示《论政策》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应吸收一切比较有抗日积极性的知识分子进入我们办的学校进行短期训练,以使其能够参加军队工作、政府工作和社会工作等,并应该放手地吸收、任用和提拔他们 〔8 〕768。从以上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党要理解、尊重、信任、重用、依靠知识分子,保障其各方面的必要条件,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待专家和技术干部是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央军委1941年4月发布的《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中指出,对于各类人才一律以他们的专门学识为标准,而不是以他们的政治认识为标准,要给以充分的负责工作,如医院院长、工厂厂长等,对他们应有充分的信任,随便怀疑这些专门家是错误的 〔11 〕84-8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给予了特别的权利、照顾和优待。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于1941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明确发出“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和文艺活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的号召 〔11 〕93。在这一纲领性文件中提出的知识分子政策,成为我们党当时的重要指导思想。1942年5月,中央书记处下发的《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规定了甲类技术干部,每月津贴15元至30元(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津贴每月仅为10元),窑洞一人独住,伙食以小厨房为原则,每年特制棉、单衣各一套,其妻儿因故不能参加学习或工作的,其生活待遇与本人相同 〔12 〕。以上这一条例对知识分子的待遇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以保障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并强调在政治上吸收他们参加必要的活动,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抗大学员说道,这里的政治是民主的。革命上的自由、政治上的平等、生活上的艰苦都是民主的。陈学昭博士到延安后的第一感觉是,“延安是一座青年的城市” 〔13 〕14,并写道:“在延安没有人压迫人,也没有人欺负人,所以,一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13 〕30以上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我们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也在竭尽全力为知识分子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批批知识青年正是在中共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怀揣抗日救国的决心,不畏艰难险阻奔向延安、投身革命。毛泽东同志对不远万里来到延安的众多知识分子更是礼贤下士、热情接待,从接待著名女作家丁玲到后来的接见大批知识分子,“每到一百多人,都要亲自接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14 〕,无不表现出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理解和爱护。

四、重视、尊重知识分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我们党为了把知识分子培养成革命所需要的人才,在重视和尊重他们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其进行教育和改造,如通过创办一批大学和干部学校培养知识分子,通过开展整风等一系列的政治学习运动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通过到革命实践中锻炼,培养、磨炼、考验了一大批革命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陈云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干部没有文化,没有知识,革命是革不成功的。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要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 〔7 〕177-178延安时期,因为战乱等诸多原因,青年学生无法继续求学,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成长成才,而为了把这些青年学生培养成为革命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适时创办了一批大学和干部学校,采取“热炒热卖”的方式,把青年学生迅速培养成才。为此,党中央还成立了干部教育部,专门负责干部教育工作,如颁布了一系列干部教育方面的重要文件、创办了一大批学校,从而不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而且为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后备干部。

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是怀着一腔强烈爱国热情和追求革命的理想奔赴延安的,但由于家庭出身、个人经历等原因,大多数知识分子毕竟还属于小资产阶级的范畴,往往表现出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并存在着自由主义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毛泽东同志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识分子在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其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行动则往往是动摇的 〔8 〕641-642。以上这一论述充分说明,我们党非常有必要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指引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即把他们改造成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到知识分子的这些缺点和不足,在创办的所有大学、干部培训学校里无一例外地都开设了政治课程,注重在学校里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通过整风运动、学习运动等一系列方式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百忙之中还多次做文艺界重要影响人士的工作,并在延安文藝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明了“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等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从而帮助知识分子实现了从“旧我”到“新我”的转变。作家丁玲曾经感叹道:“回溯过去的所有的烦闷……我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正确认识的开端,我应该牢牢拿住这钥匙,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 〔15 〕。这种教育和改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称赞道,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新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了” 〔16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悉心培养和耐心改造,大部分知识分子克服了之前的弱点和不足,完成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实现了“旧我”向“新我”的转变,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知识分子,走上为工农服务的道路,并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奔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一线,在革命的熔炉中勇敢地锻造自我。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复杂的形势,抢抓历史机遇,制定、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从而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不断完善,才使我们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后来大都充实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很多还担任了领导职务,成长为民族的先锋和栋梁,这不仅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而且为日后的新中国建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新时代,我们要以史为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不断探索提升知识分子政策实效性的“良方”,以期使知识分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事业。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

〔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7册〔Z〕.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1979:185.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10-611.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67.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刘家栋.陈云在延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30.

〔7〕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朱文显.知识分子问题:从马克思到邓小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12.

〔10〕张闻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58.

〔1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2〕武 衡.延安时代科技史〔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478-479.

〔13〕陈学昭.延安访问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第11辑〔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7:207.

〔15〕丁 玲.丁玲延安作品集〔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2.

〔16〕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4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266.

责任编辑 芳 晔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