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政论片的制作特点与传播效果分析

2018-05-14 17:33王丽王艺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

王丽 王艺璇

〔摘要〕 電视政论片作为具有强烈政治理论色彩的电视专题片,在阐释政治话题、传播施政理念、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宣传优势。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出的系列电视政论片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该系列电视政论片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运用精湛的数字技术,逻辑周密,结构严谨,解说词与旁白恢宏大气,具有较强的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感染力。今后,电视政论片应在加强区域性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强化后续宣传效应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关键词〕 电视政论片;制作特点;传播效果;宣传效应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5-0117-04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明确提出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十九大召开前的一段时间里,仍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党和国家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不够,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问题持有错误的认知,这就需要主流媒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最有效的方式统一受众思想,引导正确舆论,大力传播正能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2017年7月至10月间,央视等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强军》《为了公平正义》《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八部电视政论专题片,在科学总结成就、增强国人自豪感、凝聚社会共识、统一民众思想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宣传效果,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了浓厚的思想舆论氛围。笔者就此作一探讨,以与大家共勉。

一、系列电视政论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

该系列电视政论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宣传效果,固然与其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但制作方的认真筹划和精心制作起着更为关键的重要作用。

(一)高度的思想性与人文色彩相结合

一方面,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及宏大的视野。其内容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而展开,涵盖政治、经济、反腐、法制、科技、社会、外交等多个方面,起点较高。另一方面,该系列电视政论片在制作方法上都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采用了“面向观众的低姿态低视角” 〔1 〕形式,在宣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同时不忘彰显人文关怀,从而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该系列电视政论片在制作过程中实现了高度思想性与人文色彩的有效融合,其不仅对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而且对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回应,对百姓身边的案例进行了客观讲述。可以说,该系列政论片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国家层面来说,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治认同;从受众角度来说,通过这样一种通俗易懂、形象化的渠道了解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利于更好地在大时代中找寻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以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逻辑的周密性与结构的严谨性

该系列电视政论片主题宏大,论证时大开大合、环环相扣。同时,作为论据的资料和信息又极其丰富和庞杂。要想准确论证宏大论题,突出思想内核,必须通过对海量庞杂的素材进行编织。笔者下面以十集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例进行分析。

从整体布局来讲,《将改革进行到底》为总分结构。第一集《时代之问》可以说是一个大综述。其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如何走向未来这一重大命题,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意义、目标、思路和原则,并对“全面”“深化”等“关键词”的含义进行了权威阐释,对一些事关改革成败的重要理论如“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等进行了辩证分析。可以说,第一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高度概括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主题思想与主要内容。后九集分集论述了我国各大重点领域近年来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如《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放眼经济改革的新成果;《人民民主新境界》关注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眼于司法改革;《延续中华文脉》聚焦中华文明内核与传承;《守住绿水青山》探讨生态建设;《强军之路》(上下两集)深谈军改;《党的自我革新》聚焦党的建设;《人民的获得感》关注百姓民生。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逻辑清晰地分析了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不懈探索。

具体到每一集,其内在的逻辑也是清晰严谨。如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分别对简政放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产权保护制度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进行了逐点分析。可以说,每一集中各个领域的思考探索都是以国家出台的改革方案为理论根据和逻辑起点的,随后通过深入采访的新闻素材予以佐证,使得每一集看起来不但信息量丰富,而且清晰有序。

(三)优秀的解说词与旁白艺术

电视政论片是由文学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共同构成的。在画面为我们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解说词和旁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与其他题材的电视片不同,电视政论片的解说词在精准严密的基础上,不但做到了恢宏大气,而且鲜活易懂,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解说词在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上,以下两个特点尤为突出。

一是平实庄重又形象生动。例如《强军之路》的解说词,在谈到军队腐败的危害时说到:“军事上落后会被动挨打,而政治上蜕变则不打自垮”,语言平实而又发人深省;在阐述“军改”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严谨论证时,以故宫的角楼相类比:“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故宫角楼”,“之所以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于设计的科学精巧”;在批评军队中的经营性行为时,则形象地比喻到:“雄鹰的翅膀挂上黄金,将无法高飞”,这一表述精妙无比、一语中的。这种语言风格将抽象的政治话语阐释得生动深刻又不落浅薄俗套,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宣传职责与艺术品格。

二是磅礴大氣催人奋进,彰显出史诗般的壮美豪迈。电视政论片《法治中国》第一集的题目为《奉法者强》。其中的旁白雄浑大气,先声夺人:“翻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既有强汉盛唐的雄风、大国盛世的荣耀,也有外敌铁蹄下的山河破碎、军阀割据中的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态大踏步行进民族复兴的步伐”;“时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我们比近代以来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这些解说词并不长,但历史纵深感极强,展现出的历史画卷宏伟壮丽。这样的语言风格成为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独有的审美品格。

(四)数字技术的精湛运用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为宣传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数字特效技术和镜头语言的灵活应用将电视政论片的制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

画面是电视政论片开展叙事与传达主旨的重要要素。数字技术的应用给了编导、制作人员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彰显了电视政论片的大视野大格局。如《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是这样开头的: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雄伟庄严的天安门,欢呼流泪的奥运会冠军女排运动员,搏击蓝天的战斗机和空军战士,飞驰在祖国大江南北的中国高铁,忙碌有序的街道人群,在病房、学校、车间、科研第一线辛勤奋斗的人们,点赞中国的巨型大拇指等。这些画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身就是“中国符号”镜头。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将这些镜头进行特效处理之后,这些“中国符号”镜头产生了更强的冲击力,并给人以震撼,不但第一时间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能促使观众产生“厉害了,我的国”的强烈共鸣。

该系列电视政论片在音效的运用方面也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时,电视政论片采用了国家领导人的原版原声,底气十足、掷地有声,让人听起来心潮激荡,具有极强的信服力。其二,在不同主题下灵活运用各种音乐元素。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选择配乐独具匠心,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悠扬愉悦,有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但提升了作品的美学意味,同时音乐、画面与解说的和谐统一,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二、电视政论片传播效果的数据分析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推出的系列电视政论片,充分调动了多元化的媒介资源,并集中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以传统受众群体为第一观众,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深受国人喜爱。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新型媒体受众作为新的受众群体加以争取,除了在多家门户网站对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原版及剪辑的短视频版同步上线之外,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手段进行广泛传播,极大地增强了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社会影响力。

(一)播放频次和点击量分析

有数据表明,电视政论片《永远在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之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在“爱奇艺”以及“PPS”上的点击量高达1 180万次,在乐视网上的点击量为189.5万次,在搜狐视频上的点击量也达到了近百万次 〔2 〕。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可以说创下了近年来电视政论片收视之最,从2017年7月17日首播到7月29日,在短短两周时间之内,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直播端口,该视频的累计播放频次超过千万次。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27条改编版短视频,播放量高达1.1亿次。共青团中央将这些小视频上传到哔哩哔哩网站,累计获得了26万次播放量。其中,第一集《时代之问》的播放量达到7.8万次,弹幕5 102条 〔3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系列政论片在线播出时充分应用了弹幕功能,吸引了一批年轻受众,使其在收看过程中还能进行及时互动,作出即时评论。

(二)受众群体分析

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受众群体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过去年龄相对偏大、对政治感兴趣的人群向年轻化人群扩展。相关机构曾对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受众人群的性别及年龄分布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受众群体的年龄跨度极广,职业分布也较为广泛,但仍有一定的倾向性,受众年龄主要集中在19岁到34岁之间,党政机关人员和学生这两类人群对政论片的关注度较高。从性别来看,男性人群占69%,女性人群占31%;从年龄分布来看,18岁及以下的人群占6%,19岁至24岁的人群占25%,25岁至34岁的人群占54%,35岁至49岁的人群占13%,50岁及以上的人群占2% 〔3 〕。

(三)传播结果分析

绝大部分受众对该系列电视政论片作出了较高的评价。据央视新闻报道,很多群众表示,通过收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刻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也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和砥砺奋进给自己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该系列电视政论片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播出效果,首先,“微传播”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电视政论片制作方早在节目播出前,就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广泛宣传,力求让“微传播”发挥出“大效应”。以微博为例,中央电视台的官微——“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在发布政论片视频的同时,还进行了分集解读,主动引导舆论。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政论片《永远在路上》播出后,百天之内由“央视新闻”官微策划的话题——“反腐大片”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1亿人次,相关讨论留言达到5万多条。同样,《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播出12天后,新浪微博微话题阅读量达到近2亿次,微信公众号上的相关文章超过3万篇 〔3 〕。其次,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媒体不仅在前期进行了宣传预热,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也及时进行跟进,作出了重要反馈。多家主流媒体对该系列政论片节目的收视情况、群众反响以及专业学者的点评进行了相关报道,在帮助受众全面理解政论片内涵的同时,也使政论片的播出保持了一定的热度,有效扩大了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如截至2018年7月29日,对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相关新闻媒体报道量(含转载)就已突破4万篇。

三、電视政论片资源最大利用的可行性途径

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推出的系列政论片来看,都是精雕细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佳作。从中,民众不但可以了解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大政方针,而且可以将之作为指导自身实践的行动依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该系列电视政论片播出周期较短,其传播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应如何实现电视政论片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呢?笔者认为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加强区域性宣传,改变关注度不平衡现象

从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来看,全国各地对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关注热度分布不均衡。总体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河北、河南等地的民众对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而西部地区如西藏、青海、宁夏、四川及广西、黑龙江、海南等地的民众对该系列电视政论片的关注度则较低。因此,要想使电视政论片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还需在加强地区性的宣传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视政论片主要通过电视、移动终端等设备进行传播,上述部分地区的关注度之所以较低,与其移动设备的缺少及因网络硬件建设滞后带来的信息不畅具有一定关系。其次,地方政府及新闻媒介要加大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及新闻媒介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地方电台、电视台及官方微博、微信等各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使电视政论片为广大民众所知晓,掀起民众的观看热潮。

(二)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尤其关注我国的发展现状、方针政策、发展战略等内容。面对此状,我们绝不能把评论权全权交给别国,如何从中国的视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电视政论片作为一种自身拥有巨大优势的宣传资源,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它,推动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在电视政论片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国际化的元素,寻找中外认同的观念契合点,运用地道的外语表达,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真正地了解中国。

(三)强化电视政论片的后续宣传效应

电视政论片通常为四到十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虽然拥有众多的观众和地方电视台难以比拟的社会影响力,但电视政论片的首播时长最多持续十天,产生的社会影响受限。因此,要想使电视政论片的宣传效果超越首播时间段,产生持久的社会影响,二次传播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通过出版物延伸传播影响。电视政论片在电视平台播出之后,通过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等来实现播出效益的最大化是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手段。2017年11月6号,《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巡视利剑》《大国外交》《辉煌中国》《强军》《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七部政论片的制作方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了同名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首发仪式。系列图书还收录了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并配有二维码,读者在读书的同时可以用手机扫码观看专题片视频。这种方式不失为后续宣传的有效途径,应大力加以提倡。

其次,联手传统媒体叠加传播效应。该系列电视政论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地方党政机关报等都对解说词进行了同步刊发,并利用纸媒容量大的优势刊发专家学者的解读文章,强化了传播的深度。可见,电视媒体与纸媒的相互配合,也是扩大电视政论片宣传效果的一种良好途径。

再次,运用新兴媒体加强宣传互动。在融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力强、互动性强等特点,强化传播的灵活性,拓展受众的参与空间。例如在该系列电视政论片播出期间,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就同步推出了更为精干的小片和动画予以解读,争取到了大量的手机受众。与此同时,还通过客户端邀约用户参与直播,通过视频的弹幕功能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微话题吸引观众参与讨论,从而将单一的收视行为转化为共同话题的探讨,促进了公众的深度参与,增强了政论片与受众之间的黏合力。从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互动方式将越来越受到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欢迎,有利于增强电视政论片的社会影响力,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马立新,吴 桐.我国政论片的扛鼎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09(06).

〔2〕李 舒,张 鸣.新媒体环境下政论片的制作与传播——《永远在路上》的启示〔J〕.电视研究,2017(4):33-35.

〔3〕刘 聪,吴汉华,张 健.《将改革进行到底》:亿级传播的“政论美学”,还在愁观后感怎么写〔EB/OL〕.(2017-07-29).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729/15558667_0.shtml.

责任编辑 冯耀明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夏洛特烦恼》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原因
从四个维度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
学者型记者的价值及时代需求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