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一次出游

2018-05-14 08:53牛东平
爱你·健康读本 2018年9期
关键词:功德步数山间

牛东平

万历三十年左右的一个午后,当日为暮春时节,下午3点,袁中道从西直门出发,开始了他的一次出游。当时没有“旅游”这一称谓,有的只是纵情山水。

这次袁中道要徒步游览的是北京西郊的群山。“出西直门,过高粱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从这些描写沿途风景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袁中道惬意的心情和畅快的步伐,以及一种动态的对美的享受。

他沿着南长河一直走到了颐和园,再穿越昆明湖,在青龙桥短暂休憩后,来到颐和园西侧的功德寺,全程约14公里,大约用时3个半小时,换算成步数为2.3万步,消耗1000卡路里。到达功德寺以后,作者记载“日已西,水田浩白,群蛙偕鸣,此田家之乐也”。当时的北京城,“三环”之外就是一派田园风光,水流环绕,遍布村落、农田和寺庙。

第二天,袁中道从功德寺出发,“循河”来到玉泉山脚下,玉泉山六峰连缀、逶迤南北,虽然海拔不高,但想要走遍也并非易事。袁迂回于山间小道,翻山跨水,遍览山中景色,足迹所涉,皆留文字记载,临水而行则“下有流泉清激,声与松风相和,松花堕地,飘粉流香”。最后“循溪行,至山将穷处,不数步,见水源,水从此隐矣”。玉泉山已到尽头,这一天不同于前一天的平地跋涉,在山间起落,步数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能量显然会更高,也就是运动强度更大,景致也更不同,是另外一种美的感受。

袁中道所写《西山十记》共分10篇,分别记载了作者在北京西郊的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山间的徒步游记,其中不乏高山,灵山海拔就高达2303米,妙峰山海拔也有1000米,在文中可常看到作者在某处“少憩”或者“晏坐”,甚至有“溯涧而上,徘徊怪石间,数步一息”式的攀岩。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后需要停下恢复体力,同时也能细致地欣赏一路的景色。

这10篇游记文字描摹入微、情景交融,美的享受沁人心脾,但每写一处景致,都需要作者攀登跋涉,其中暗藏了体力上的挥发和消耗,作者额头上的汗珠和心率的變化我们当然是不知道的,在这些游记中,运动和审美交融在一起,缺一不可。作者需要同时调动自己的感官、四肢、身体和心灵。当时如果有微信运动的话,他很可能会连续占领大多数好友的封面。

古人走过的道路就在我们脚下,他头顶的白云也仍在天空里。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第21期 )

猜你喜欢
功德步数山间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山间
云雾是山做的梦
楚国的探索之旅
互动平台
微信运动步数识人指南
“每天步数过万”是一种善意提醒
国人运动偏爱健走
了无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