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2018-05-14 10:55
机器人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当前很多国产机器人产品都处在低水平重复的阶段,其中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创新能力不足。只有真正的创新成果才能带来真正的商机,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成果,没有一定突破性的过硬产品,我们谈商机谈产业都是空中楼阁。

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从出口和进口的增幅角度来看,2012年到2018年3月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国产机器人性能不断提升,整个进口机器人的平均单价在逐渐下降。而国产工业机器人从2016年开始,平均单价是在不断回升的。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两者会有比较好的汇合点。

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对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影响时,赵杰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还会保持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存在严重的逆差。而从进口和出口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地域来看,我国进口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及韩国,出口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在未来几年,无论从出口还是进口角度,美国都不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贸易市场,因此短期来看影响并不大。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国外技术甚至收购国外企业。而美国拥有很多机器人比较前沿的技术,所以对我们和美国在技术上的合作方面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赵杰指出,我们应该仔细考虑国产机器人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说我们什么技术都要突破,这是一方面;但并不代表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要突破才叫自主可控。更重要的是要抓重点,什么时候由我们来卡别人,可能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机器人火了很多年,直到近两三年,人工智能(AI)开始迅猛增长,机器人才开始有些降温。而正是由此,机器人真正迎来了良性发展的好时期。

首先,机器人的火爆程度开始有所降温,反而使很多机器人从业者能够真正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真正要做点什么。其次,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资本市场在机器人这个领域相对趋于理性或者谨慎。资本是有两面性的,引入资本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由于资本的疯狂,很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存活,资本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资本的理性和谨慎,应该说进入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也是进入了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最后,随着机器人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机器人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很多问题存在。

以上三个因素决定了机器人在未来5年,会真正进入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一定会有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如果能够快速实现大浪淘沙,那么留下的企业就会有较为良性的发展环境。

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很多人都在讲我们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机器人产业就能快速发展起来了。现在机器人面临着成本与性能的双重压力,大家都把成本归到了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突破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会降低,但不代表存在优势。国产零部件一旦突破,外国机器人企业也会采用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我们寄希望国产零部件突破以后使成本降低,这是个伪命题。如果中国的核心零部件突破的话,推动的不仅是中国机器人成本的降低,而是推动全球机器人成本的降低。

未来不管是国产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国外品牌的机器人,可能成本几乎相差无几,因为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不会相差太多,真正寄希望于原先所谓的成本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做核心零部件的目的是要做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什么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只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因为推动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软件、核心器件,甚至工业机器人和应用工艺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必须进行全面的突破,而且需要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是核心零部件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赵杰同时还指出,我们还面临着一个转变的问题,近几年机器人的发展都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未来,我们要从市场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需要走出这种低水平重复的局面,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70%工业机器人还是被国外市场垄断,这个局面也凸显出我们自主品牌产品的性能和重点行业领域中高端的应用需求矛盾依然存在,所以国产工业机器人要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这是我们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国产机器人要走的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有大量企业到国外合资并购,以联想和华为为代表的两个流派分别叫做“贸工技”与“技工贸”。国内机器人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并走向两种流派,两种模式没有对与错之说。但真正的核心在于,无论是走“贸工技”还是走“技工贸”,最终的结果是看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掌握核心技术。这两种流派只是核心技术的渠道不同:一种是通過并购引进消化,另一种是自主研发,这也是值得机器人企业家注意的。

商业模式需要过硬产品支撑

目前机器人行业出现了一个怪圈,企业总是想通过降低价格占领市场。就以国内工业机器人为例,70%的工业机器人都是国外的品牌,并不是我们把价格降得多低就可以占有这些市场,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性能是否能够满足,性能满足了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把一个产品价格作为它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片面的。只有产品的性能一致,价格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否则单纯地追求低价格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我们大量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低价使用多少年时间就可以占领市场,或者销量能够达到10万台,尽管每台都在赔钱,一年销量达到10万台就可以持平或者盈利,这种思维的对错不好评估,是否适合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需要时间验证。商业模式对产业是很重要,但是再好的模式也要有非常可靠的、过硬的产品支撑,否则再好的模式也是空的模式。

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使得业界同仁真正冷静下来想一想,如何面对这些怪现象?比如跟踪和仿制的问题,大量的企业都在做机器人,实际上真正创新的东西并不是在这种比较浮躁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来的。无论多大的公司、多牛的产品,一旦失去了创新,引领作用被替代的话,竞争者就可以顺势切入。现在我们很多的产品都处在低水平重复的阶段,很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解决。只有真正的创新成果才能带来真正的商机,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成果,没有一定突破性的过硬产品,我们谈商机谈产业都是空中楼阁。

再就是专注与多元化,我们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做到一点,机器人是多学科集成技术,无论企业做得多大也很难把所有的事情全做完或者全包在自己手里,我们真正需要更多是在某个单项领域当中能够做到最好,能够做到最牛,甚至数十年来磨一剑,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每个细分领域都做好,整个国产机器人也就会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现在好像不谈工业4.0和万物互联,就好像落后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机器人产品出现一些概念化、娱乐化、图表化现象,很多都是图轰动效应,核心技术是有缺失的。就拿服务机器人来说,我们有很好的需求,有需求就一定有产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光有需求,技术能不能满足?能不能变成过硬的产品,乃至变成产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互联网是风口,风总是要停的,尤其是国内在“脱虚向实”中前进,应该真正静下心来去研究、去开发,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能够有非常好的技术沉淀,只有这样我们国产的机器人才会得到良好、快速地发展。

(本文根据“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演讲人审阅。)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