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辛亥革命

2018-05-14 17:11刘闿睿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1期
关键词:共和辛亥革命民主

刘闿睿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性质,而后分别从辛亥革命开展之前、辛亥革命进行过程中、辛亥革命遭遇挫折之后三个阶段对民主共和相关思想的探索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价值与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场以推翻清朝专制且建立民主共和团体的革命,范围辐射到了全国,影响很深远,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它发生在中国的农历辛亥年份,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具体是指从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的爆发,到1912年的元旦孙文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革命性事件。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是指在十九世纪末期,在辛亥年间所成功的推翻掉清庭统治的全国性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在我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意义重大。

二、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与时俱进

新的思想,提供着新的思路;新的思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方向。辛亥革命作为一次思想解放的革命,还体现为它的与时俱进性,跟随时代的潮流与步伐。它的这种特性为当时处在逆境中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目标方向,呈现了一份科学思想理论武器,这场革命深刻的影响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它的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具体表现为:

第一,辛亥革命开展之前:推出独立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开展之前,当时的清朝政府频繁的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清廷一步一步的退让,也导致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出现。清朝政府接连的妥协无不展示着他们的虐弱无能。19世纪后期,清庭政府拟施行“自强新政”,但是并没有对封建君主专治起到任何改良的作用。就怎么样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民族的自强自立,国内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得不到统一。革命派的人士认为,我们的政府已经沦为洋人,唯采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推翻清庭的统治,进而实现整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与此同时,维新派人士指出,清朝政府实力雄厚,我们可以依仗清朝变法的手段来实现民族的独立。

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骨干,孙中山是伟大的先行者。早期时候的维新派对清朝政府满怀希望,极力鼓动政府进行维新变法,但是,中法战争不败而败,这一结果让孙中山坚定了推翻清朝无能政府的想法。他曾经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指出,中法战败之际,开始下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创建民主共和国。1894年,孙中山先生向李鸿章上书请求变法,但是受挫,这一结果更加使其坚定了自己的革命思想。 同年11月,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连连败退,让很多爱国人士对清庭失去了仅有的信心。而后,孙中山开始建立了兴中会—近代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戊戌政变事件宣示了百日维新运动的失败。但是,在三年之后,清朝末期的新政府的启动使得尚且未完全死心的一部分维新派重新看到了些许希望,一部分人将俄日战争中日本的胜利归结为立宪对专制的胜利,他们希望在中国也进行立宪改良。同时,革命派人士并不看好这一想法,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革命思想。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代表人物章炳麟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了希望,他开始坚定的认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是实现民族独立自强的重要道路,只有革命才能救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上述民主革命思想,有来自于戊戌变法的教训,也有来自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总结,,这也是受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严峻的民族形势所影响,也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有关系。一方面受到了反专制思想的鼓励,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西方民主观念的启发。

第二,辛亥革命过程中对民主共和的尝试

在当时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有很多的爱国人士逐步确立了民族革命的思想,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民主共和的实践,所谓知易行难。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慢慢探索的艰难过程。要想完成民主共和的实践工作,首先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解放思想。

首先,在民族关系方面,革命派践行民主共和主要体现为“五族共和”,指出国内的各民族要平等,不分贵贱,要友好和平相处。其次,在政治方面,革命派践行民主共和主要体现为逐步将中国改造为民国,逐步实现法制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士们非常注重采用法治来建设我们的民主国家,同时还颁布了《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等一系列法律,为法制化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再次,在经济方面,革命派践行民主共和主要体现为鼓励私人资本的发展。同时,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能够促进私人资本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当时,中国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模式展现出了“国家资本退、私人资本进;官营减、民营加;民族资本增、 外国资本减”的特征,经营方式逐步转换为民营的形式。最后,在社会方面,革命派践行民主共和主要体现为打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锢,使社会更加具有现代化的特征。辛亥革命的爆发,破除了男女不得同校的规定,也解除了除教会办学外不得私办高校的禁令,商人的捐资逐渐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社会教育逐步完善起来。

第三,辛亥革命遭遇挫折之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与新探索

辛亥革命的爆发,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同时也初步的建立了共和立宪政体,但不幸的是,此时的政权却掌握子在了北洋队伍的手心中,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但是,这不能等同于辛亥革命就失败了。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的开展是由旧的官僚体系,立宪派,以及革命派三方面一起来完成的,意指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旧官僚部分也是辛亥革命队伍中的一部分,最后政权落入他们的手中,并不意味着辛亥革命就是失败的。辛亥革命,它本身就有自己的革命纲领,同时它在革命过程中也基本实现了自身的革命纲领,虽然结果不是十分的令人满意,没能完成自己预想的革命任务, 思想上的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准确的说,应该是说辛亥革命遭遇了挫折,而非失败。

而后,为了保全民主共和革命的果实,民主革命派展开了与以袁世凯等为代表的北洋旧官僚的政治斗争,旨在从思想文化的角度与北洋旧势力展开激烈的斗争。在临时政府北迁之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旧官僚开始试图破坏民主共和,并且开始不断加强专制与独裁,在思想文化的角度,遵循倒行,尊孔复古。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則提出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以此来对抗袁世凯等北伐旧官僚的复辟帝制,他们坚信“民主”和“科学”才能拯救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远离黑暗,他们提倡用新道德来对抗旧道德,用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新文化运动的打击和影响之下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中华民国至少在形式上保留了民国的招牌,而这正是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受挫后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思想斗争的重要成果。

辛亥革命注重的主要是思想的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派带着自己坚定的革命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的形势与主要问题、任务等问题,结合国家的实际,勇于探索与发现,终于在艰辛革命之后为黑暗中的人们探索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为中国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为迷茫中的中国指出了光明的前进方向。

三、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我们国家民主共和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重新构建了我国的社会阶级框架,也开启了消除封建社会专制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新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是一个铺垫。辛亥革命的进行,首先证实了只有中华民族自强自立所领导的革命才能救自身,其次也证明了只有有效的清除到政府层级的制度障碍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管理。于我国而言,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主要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辛亥革命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从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频频侵略,也逐渐陷入了一个比较悲惨的境遇,当时我国政治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逐步瓦解顽固的清朝封建统治地位,还要呼吁更多的政治团体参与到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队伍中来,而这些改变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辛亥革命的开展,一方面是对统治权威合法性基础的重塑,另一方面是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代表新共和政体取得了相应的胜利。同时,辛亥革命也成功建立了中华名国,设立了临时政府,结束了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还制定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政体,打破了由少数剥削阶阶层垄断的局面。

第二,辛亥革命拉开了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序幕

近代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让民主政治的思想在祖国大地扎根、发芽、结果。辛亥革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首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引入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以及相应的观念体系。首先,辛亥革命引入了公民权利的思想,使其作为民主共和社会发展的根基,使得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直至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辛亥革命把实现我国的民族独立、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活、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结合在了一起。从理论以及实践上解决了之前社会大众寄希望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问题,发展民主政治,是我国二十世纪政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其次,辛亥革命所开展的民主制度相关的实践工作对于我国后来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所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其实就是他们对辛亥革命所遵从的民主制度批判性继承的成果。因此,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三,辛亥革命重构了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辛亥革命开启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的根除。1840年以来,各个层面的爱国人士们进行了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主国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很多的尝试最后都失败了,但是这些爱国人士在这些尝试的活动中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些总结也在逐步的推动着我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快速发展,辛亥革命正是一个特别的节点,自此之后,很多的爱国人士彻底放弃了对封建统治保留的幻想,他们开始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打败清朝的封建主义制度才能拯救中国。至此,挽救国家和民族的主要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直至辛亥革命发生,革命者们才自觉地意识到“人民大众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这一道路的价值并最终将其付诸实践。因此,尽管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们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但就其客观结果而言,打倒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封建主义代理人,也就是极大地打击和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政治基础,反封建革命大门的开启也就意味着直接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即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第四,辛亥革命是我国救亡图存的新起点

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由原来的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重塑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阶级,而这种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并非我国的经济正常发展的结果,因此会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而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对我国的专制统治,也对应值相应的社会阶级结构。一方面,封建专制阶级还想继续保持他们自身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新生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需求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而随着这些社会阶级结构之间的矛盾、分化、冲突等问题的力量累计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需要通过革命来淘汰旧社会结构的残余。而辛亥革命恰恰就在推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辛亥革命虽然在最后没有彻底的改变我国自1840年以后的非常态的阶级结构,但是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标志着包括民族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等在内的阶层开始齐心协力抵抗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此瓦解顽固的封建专制制度,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

终上所述,辛亥革命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过渡阶段,它证明了只有由中华民族自身主导的革命才能救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扫除国家层面的制度障碍,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大华.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J】.教学与研究,2011(09)

【2】赵德馨.一次成功的革命—从现代化角度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6)

【3】宋南,徐洋,李化樹.试论辛亥革命进程中的中国教育近代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4】杨天石.重议辛亥革命的性质与特点【J】.河北学刊,2011(07)

【5】张海鹏 .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历史大踏步前进的重要动力【J】.河北学刊,2017(01)

猜你喜欢
共和辛亥革命民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中国式民主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走进“共和”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