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针灸科应用效果观察

2018-05-14 15:20宋瑜李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焦虑护理质量

宋瑜 李莉

[摘要]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针灸科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针灸科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该阶段住院的7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针灸科(常规管理模式)收治的74例患者(常规组)做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焦虑评分。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7、P=0.565);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t=55.259,P<0.05)。此外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08、54.580,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69例(93.24%),高于常规组55例(74.32%),(χ2=13.171,P<0.05)。研究组患者对科室提供的感染预防、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护患沟通等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59.634、48.654、63.248、45.504,P<0.05)。结论 在针灸科提供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针灸;护理质量;焦虑

[中圖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c)-0073-02

针灸,顾名思义包括针法与灸法两种,针法指中医师持针将针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刺入指定穴位,通过不同手法对穴位产生刺激,达到治疗效果。而灸法指利用艾草、柳条、灯芯等在指定穴位上进行烧灼、熏熨等刺激治疗[1]。针灸科常见治疗手段包括中医理疗、刮痧、拔罐、推拿、针灸等,但上述方法多数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机体造成一定刺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可能产生不配合、心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配合度,因此为针灸科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十分必要[2]。文章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间针灸科住院的74例患者,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74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51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25~69岁,平均为(48.1±7.1)岁,疾病类型:胃炎11例、气管炎3例、偏头痛20例、面瘫22例、关节炎14例、偏瘫4例。常规组74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53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25~72岁,平均为(49.8±7.0)岁,疾病类型:胃炎13例、气管炎4例、偏头痛18例、面瘫22例、关节炎13例、偏瘫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同意该次研究;患者视听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接受中医治疗时间均>1个月。

排除标准:需排除有皮肤病的患者;排除中途放弃中医治疗患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病变患者。

1.2 方法

为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①首先科室护士长应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与知识、中医基础操作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注重宣传人性化管理概念,护士长积极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宣传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概念。科室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知识、操作考核,将考核成绩记录,与季度奖金分配挂钩,对于表现优异者给予物质奖励,不合格者制定惩罚措施,以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护士长应合理安排班次,按照所有医护人员工作经验、职称、专业能力等,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值班小组实力均衡,合理调班,保证每位工作者均可得到良好的休息[3]。②维护科室环境,在科室多摆放绿色植被,墙壁上张贴温暖标语,在科室内设置便民设施,包括充电站、书报刊等,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③促进护患沟通,护士每日治疗间隙主动与患者保持交流,增加病房巡视次数,根据不同疾病、性格、年龄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尊重患者,采用温和态度提供护理服务,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于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护士提供健康宣教时,应结合图片、文字等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取得其信任与配合,鼓励患者表达对治疗存在的疑问,及时解答,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4]。④生活指导:结合患者病情需求,为患者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给予四肢运动指导、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运动、自理行为等,告知患者家属饮食原则。⑤提供出院随访干预,出院前1 d护士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出院后一周内与患者电话联系2次,收集患者反馈的信息,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院外护理注意事项,定期电话通知患者返院复查,提供健康指导。

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传统管理模式,包括入院宣教、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科室采用自制管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观察指标包括感染预防、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护患沟通,评分标准:每个项目满分均为100分,评分标准:管理质量高:90~100分;质量良好:80~89分;一般:<79分。采用焦虑评分表,分别于入院及出院前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标准分为50分,情绪正常:<50分;轻度:51~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5]。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表格包括3个观察项目,分别为服务态度、护患交流、生活护理,每个项目后包括3个选项: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

入院时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对科室提供的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针灸科常见治疗方法包括亳针、小针刀、穴位贴敷、针灸减肥、雷火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常见收治疾病类型包括各种中风期后遗症、偏瘫、脑瘫、痛经、厌食等。中医各类特色疗法治疗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大部分患者可能因针灸等侵入性中医疗法而产生不良情绪,患者对各类中医外治疗法知识了解度较低,可能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遵医意识等;因此加强針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十分必要。

文章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及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较高,结果表明为研究组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管理,重视对科室多个工作环节加强管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发现,人性化护理模式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为住院患者提供服务期间根据其个性化、身心需求、疾病特点提供优质服务,重视康复指导、加强护患沟通。加强人性化管理后可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情绪,通过加强护患沟通、护士主动关心患者、针对患者疑问提供通俗易懂的解释,尊重患者,让其感受到人文关怀,积极满足患者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6]。科室领导人员应不断调整科室管理制度,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中医治疗、护理操作、疾病知识等培训,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在科室内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结合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出院随访等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在针灸科提供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 郭国英,王美芹,朱永娟,等.关于人性化带教运用于针灸科安全管理中对其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4):71-72.

[2] 朱翔蓉,李玉琴.浅谈加强针灸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93-194.

[3] 王亚丽,李春红,赵丽晴,等.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30-32,39.

[4] 李静莉.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572-11573.

[5] 方梅,温秀梅,李小容,等.康复专科护理规范化流程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6):756-758,794.

[6] 杨婵娟,谢超.基于优质护理的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构建及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2):1587-1590.

(收稿日期:2017-12-24)

猜你喜欢
人性化管理焦虑护理质量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