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们去采蘑菇

2018-05-14 10:31樊丛辉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蘑菇文字情感

樊丛辉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朵黑色的尖顶菇。”

——这是在《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封底的文字。教师做的事就好比在遍地都是蘑菇而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提醒一下。

很多年了,带着学生们一本一本地读,读完一本就一起来说道说道、交流交流。但是每次交流后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总也找不到。那一刻,我也好似一位走在林间看不到蘑菇的人,陷入深深的迷茫。在带着学生读《忠犬八公》时,这种迷茫越来越强烈。

这样一篇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自然很打动人,我和学生也泪眼盈盈。可是感动过后呢?

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本身,停留在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情感本身,这样的阅读是乏味无力的。其实,书中有很多需要我们透过文字去思考和发现的东西,就像藏在林间的蘑菇。而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只是提醒一下孩子,至于怎么采,采什么样的蘑菇,由他们吧。

读完《忠犬八公》,我在想:如果不是八公,而是另外一只狗,还会有类似的故事发生吗?如果换作另一种动物呢?

恰好那段时间在读《人类简史》,其中讲到了人狗演化发展关系。读过这些文字,再回头看看发生在小八和上野教授身上的故事,我们就会从眼泪和情感里缓慢地爬出来,更冷静地看待情感发生的最根本的缘由。

那么,带孩子读书时,我们究竟要带他们从哪里开始,又去向哪里呢?

一、引导学生发现书籍外部的信息

从自主阅读的角度来说,封面是吸引读者是否开展阅读的重要因素。封面包括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着读者的选择。

此外,封一中的作者简介,目录的编排、序言、编后记等都能够传达很多信息,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信息,也是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入茫茫书海的入口。

二、引导对故事情节的推理、猜测所产生的阅读情感

读一本书,一定会读着眼前的文字,猜测后面的故事。对于简单的故事,我们的猜测往往八九不离十,猜对的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但是对于复杂点的故事,读者往往会猜错,这时候会产生惊讶和意外的情绪。而当我们发出感叹时,再回想之前的故事发展,却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比如《福尔摩斯》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就难以猜测;《尼瑙克山探险》也在孩子们的意料之外。猜中时的满足也好,猜错时的失落也好,都是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是整个阅读活动的一部分,是读者、作者以及作者所写的文字融为一体的过程。

三、引导多元面对故事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最初,孩子对人物的认知是简单的、二元的、非好即坏的,长大后才慢慢学会多元、多维地去看故事中的人物,对真善美丑的判断也开始产生了融合。学生会不会和我们一样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呢?我想是肯定会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教会孩子全面、辩证地看待呢?我想是有必要的。

共读《妖精的小孩》这本书时,在讨论村民们一起攻击萨斯琪这一情节的时候,有学生站在村民的立场上表示理解,但是对萨斯琪的认同感却没有因为理解村民的行为而改变。其实,建立起基本的是非观正确就好,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喜欢或者厌恶也正是阅读情感的体现。

四、引导学生体悟文本语言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在结构、故事、阅读意义上给我们带来思考,同时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具匠心。

比如《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盜》独特的诗体叙事语言,增强了阅读的节奏感;《柳林风声》中对环境的描写,提升了故事的美感。

五、引导学生由一本书推及多本相关书的扩散阅读

表面上看,我们带着学生在读一本书;实际上,通过一本书可以延伸到更多书的阅读上。由读《忠犬八公》而读魔法象整套书,由读《妖精的小孩》而读长青藤整套书,由读《夏洛的网》而读其作者的另外两本经典作品,甚至看看相关的电影。可见,阅读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断发生由一而二、再而四、四而八几何式的扩散反应。

六、引导学生由书中涉及到的知识作追根溯源的客观查证

很多文学作品在讲故事的同时,涉及了很多其它信息,这些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乐趣,而对于这些信息的查证更能让阅读走向更深、更远的地方。

《划桨入海》中所涉及的印第安文化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解读这本书;《再见,不勇敢的我》中涉及到的松鼠种类探究能丰富读者对整体故事的理解。

七、引导学生由故事推及自身产生关联并对比思考

所谓共鸣,就是看到了自己某个方面的影子或者和自己的想象不谋而合。

读书是为了什么,绝不是只停留在读他人的故事这么简单。不过分强调书的教育功能不等于其没有教育功能,只是当我们不去刻意地挖掘这些机械、隐性的教育功能时,又如何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我关联的意识呢?

每次让女儿洗手,她都很烦,伸出手说,你看,很干净啊!直到读完绘本《根本就不脏嘛》,她反复看着自己的手,说:“爸爸,原来很多脏东西我们都看不到啊?”然后就会自觉洗手了。

当然,没有一本书是必须要读的,也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尽相同。

让学生自己面对书籍,茫然大于惊喜。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提醒孩子,如何在书籍的丛林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蘑菇。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蘑菇文字情感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情感
台上
梦中的文字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