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最适合的课程出发

2018-05-14 10:31柳泉敏陈兰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星海满天星校本

柳泉敏 陈兰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过程,一种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课程专家的共同协力。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将建构全新的“满天星”课程体系定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的中心工作。“星海人”开始了课程改革建设的“深水区作业”。

一、顶层设计:“满天星”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再提炼

“满天星”课程体系的建构,主要依托以下几个理念——

基于学校: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必须基于学校实情,立足学校特色,既有教育的共性,又有学校的个性。星海小学以“适合教育”为办学理念,而“满天星”课程就是要让“适合教育”的梦想照进现实,给予儿童最适合的课程。

基于儿童:坚持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需要。开发儿童的潜能,舒展儿童个性,彰显“童真”,唤醒“童心”,激发“童趣”,从而培养“乐观、主动、智慧、懂事”的学生。

基于生长:学校课程应当为每一个儿童提供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让儿童自然、自由、自信地生长,“人人成功,人人成星”,让每一个“星海娃”遇见最好的自己。

学校依据培养“乐观、主动、智慧、懂事”的学生的这一育人目标,以及融合“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呼应“星光灿烂,海纳百川”的校训,确立了“建构适合孩子生命成长的课程体系”这一核心目标。我们终将满载一船星辉,在学海扬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满天星”这一生动的隐喻,诠释了星海小学该课程体系所覆盖的基础性、多元性、可能性及成长性。

二、课程设置:“满天星”课程图谱的绘制与完善

满天繁星,需要我们一一点亮。学校整合各种已有的课程资源,总结成功或失败的课程实践经验,经过了一个由零乱到系统、由分散到集中的發展过程,以“拓展与统整”和“优化与编辑”为主要形式,通过“课程新编”“课程拓展”“课程整合”,把国家课程及众多校本课程整合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多样化”三个系列,这就形成了相对应的“恒星课程群”“行星课程群”“卫星课程群”三大课程群。三大课程群,聚焦“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生活能力、实践能力”这六大学生核心能力,由此打造出“六课程星系”:人文“星言”课程、乐学“星慧”课程、审美“星艺”课程、创智“星趣”课程、健康“星动”课程、德善“星美”课程,分别指向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语言与文学、逻辑与思维、艺术与审美、科技与探索、健康与运动、社会与道德。这与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星海娃”核心素养的理念相一致。

在“满天星”课程体系中,“恒星”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课程、艺体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指向的是学生发展的综合素养。“行星”课程则主要包括:心理课程、运动课程和科技课程,这三大领域指向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素养。“卫星”课程主要包括:节日课程、社团课程和访学课程,是对学校个性课程的补充,它指向的是个性的、合作的、创造的、探究性的校本课程。

纵观“满天星”课程体系,它既有横向的分类,也有纵向的衔接。横向拓展,强调的是课程之间融会贯通,体现课程的联动性。纵向延伸,体现的是课程的层次性。

三、课程实施:让“适合教育”的梦想照进现实

“满天星”课程体系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为前提,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学习状态与成长姿态,创设更多“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突破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儿童享受“适合教育”下成长的美好旅程。

课程实施使这份美好落地生根,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恒星”课程校本化: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首先从艺术、体育、综合学科开始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标准,积累经验,提供范式。

1.体育课程“N+1”激活联动。

体育课程率先实践,实行“N+1”的体育课程,在确保完成国家课程内容目标的前提下,开设丰富的特色课程。一年级加入健美操课程,二年级开设轮滑课程,三年级则引入击剑课程……体育课程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以及其他的国家课程的实施打开了一扇窗。一系列的联动效应,激发了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教学的积极性。音乐组增加“民乐”课程,美术组增加“纸艺”课程,实现“人人会一门乐器,人人能制作得意的艺术作品”,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材,制定出《星海小学信息教学纲要标准》,提前完成国家课程要求,增设PPT、网页制作等内容。科学劳技组也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如:种植、科学研究、机器人、航模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出了《科技与生活》《经典晨诵》《国学》《心理》《健美操》《轮滑》《击剑》等校本教材。

2.珠心算融入数学课程新突破。

学校成为江苏省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已有六年之久了。学校以“适合教育”理念为宗旨,以课例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努力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学校结合“满天星”课程体系,以评价改革研究为突破点,加强珠心算与数学教材的有机融合,规范教学行为,扎实有效地开展珠心算教育实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科学挖掘师生潜能,全面推进短时高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及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推进“三材”建设有创新。

语数英学科则深入推进“三材”(教材、学材、习材)建设。“学材”,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材料,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指向学生兴趣发展的各类学习材料,为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习材”,指的是学生的练习材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套餐”,并在此基础上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统整起来。

(二)“行星”课程生本化:让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设置是为了尊重儿童差异,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有效举措。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了多样化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令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菜单”。目前,学校的各类兴趣课程已经达到108个,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以“菜单”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每一位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可以完全自主地选择校本课程活动内容。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学校除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外聘加内部培养为主渠道,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学校每学期开设50门以上的各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以“人文体验以通性灵”为目标的“星言”课程为例,学校相对应开设了“小星星诗社”、英语故事团、英语俱乐部、课本剧团、“小海星”戏剧团,“小海星”电视台、“小海星”广播站……而“乐学体验以修才智”的“星慧”课程则开设了:趣味数学、象棋、围棋、益智玩具、魔术拼板、魔方、珠心算等课程。

审美“星艺”课程、创智“星趣”课程、健康“星动”课程、德善“星美”课程等,都推出了一系列丰富的课程,以此为支撑,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能够落到实处。

(三)“卫星”课程活动化:让每一位学生提升素质。

在校园里,学生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快乐体育节、智慧科技节、幸福读书节、多彩艺术节、幽默英语节等校园节日已成为学校的常规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形成了星海小学的活动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精心为学生打造的活动课程体系,犹如一道道营养丰富的“自助餐”,以其多样性、趣味性吸引着学生去尝试和参与。这些“卫星”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展示了学生各方面的才华。“满天星”课程将学校节礼主题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并对其进行梳理、完善、丰富,建构起星海小学特有的“星海嘉年华”课程,每个主题文化节课程持续一个月,每个月的主题都不一样:三月的成长礼,四月的悦读节,五月的艺术节,六月的毕业礼……丰富多彩的课程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威廉F.派纳认为:“课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对话,课程不再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过程。它已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个人意义及一个公众希望。”课程真正为学生所学所用,这才是课程的归宿。星海小学以“建设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为突破口,加强课程的开发和执行,真正站在学生立场去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努力把课程建设做成一个学校的品牌,真正推进了学校的内涵式、个性化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猜你喜欢
星海满天星校本
原创歌剧《星海星海》6月首演
满天星
仰望星空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满天星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