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牵引下的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①

2018-05-14 09:57张希跃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院校

张希跃

[摘 要] 在社会发展中,“工匠精神”的意义日益突显。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成为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引导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素养,关注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中,需要在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和实践展开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的习惯,形成“正心精心”“敬业精业”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在教学引导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45-03

自2016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之后,这一理念就被融入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阶段,通过新常态的引导,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合,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职业技术院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将理论性人才转变成为技术性人才,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当中,将职业技术和职业精神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也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融入职业创新发展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职业院校中的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着学生职业教育的责任,无疑,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成为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在“工匠精神”牵引下,如何提升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主要是代表一种职业精神,它主要是一个人职业道德、职业品质以及职业能力的表现,也是从业者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表现。在现階段,“工匠精神”包含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是一种文明尺度的代表,也是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资本,是每名员工想要成长的指引。可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制造精神,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可见,“工匠精神”并不存在非常明确的定义,结合当代的实际,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敬业、精业、专注以及创新几个点。其中,敬业要求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敬畏和热爱,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培养学生尽职尽责的精神。精业要求从业者对每一件产品都做到精益求精,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确保产品的品质。专注要求从业者能够专业于细节,并秉持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术业有专攻”,继而得到有效发展。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我国发展的助力。创新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推动力,对未来的建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工匠精神”的文化渊源

曾经,“工匠”是我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如,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这些手艺人利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传统的生活定下底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农耕时代已经结束,后工业时代得到发展。这时候,老工匠和老手艺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他们的精神永不过时。

最早在《庄子》中,就有关于“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记载。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广为人知,再如,“鲁班精神”也是家喻户晓。在传统的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世代都流淌着含有“工匠精神”的血。“工匠精神”一词出自聂圣哲,他培养出的一流的工匠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由于工匠对产品的细节要求非常高,并且在不断追求美和极致,他们对精品有着自己的执着和坚持,也会将精品从0逐渐做到1。虽然得到的利益非常微小,但是可以造福于世人。随着国家战略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精神得到传承,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也会发生转变,“工匠精神”成为我们最普遍的追求。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在媒体中也充溢着这样的内容,让政府在发展中能够及时调整不良的状态,继而实现整体的发展,在决策的层面上达成共识,将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转变。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学习中就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培养学生,将学生由具备“匠心”转变为具有“匠魂”。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与“工匠精神”对接的重要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中学生需要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和社会实践等内容。但是,不管从什么方面讲解知识的内容,都没有做到目标的深入研究。长期来看,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也可以说是一个脱离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肯定会被社会淘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高职教学中,就要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做好引导工作,“工匠精神”就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确保这双重任务的有效性,才可以确保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将国家带到世界的前列,辅助教育教学工作。此外,国家领导人也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向世界前列的。在高职院校中,社会科学就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职业技术方面,以社会科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工匠精神”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唯有将“职业素养”教育和“工匠关系引导”联系起来,才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让高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素养,造福社会。关注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对接的重要意义,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一)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首位

不管在怎样的职业中,职业道德素养都是个体的约束力,也是内在的约束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就此而言,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在高职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提出,如何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呢?在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指引非常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在高职院校中也是如此,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中,高职教育中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不管是在职业道德上提升内容,还是在课程设计上提供引导,究其本质都需要将“工匠精神”贯穿教学的始终。

(二)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具有支撑作用

职业道德是人才思想的根基,那么技术支撑就是人才的脊梁,对人才发展起着指导性的支撑作用,职业道德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建设者都需要将自身的职业作为安身之本,并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技术或者是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借助时间检验成果,还需要结合实际积累引导,从实践教学引导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可以说,职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教学中教师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关注学生素质提升,可以对学生培养起到支撑作用。

(三)团队精神培养助力“工匠精神”的养成和素养提升

在现阶段,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现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分工和成本的降低有着关键性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指出,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生产势必将走向国际市场,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升国内人才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的措施,使高职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适应不同的状况,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团队精神,需要整合各大高校的人才融入不同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引导,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工匠精神”培养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在教学中,在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关注实际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火花。实际上,团队精神的引导,并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在教学引导中,需要整合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技术上分工协作,达到互帮互助完成任务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中需要认识到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方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管是欠缺合作精神还是职业素养、“工匠精神”,都会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淘汰。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让学生充分理解“鞠躬尽瘁”的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后期发展中将这一理解和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继而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

三、“工匠精神”引领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制造大国向着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含金量和创造力的方式就是在高职教学中强调“工匠精神”。想要提升我国数以万计的劳动者的素质,高职院校有着不能推卸的责任。当然,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也关注这一目标,搭建了一系列的学习平台,树立“工匠精神”基本理念,确保在这一阶段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工匠精神”能够真实地走进课堂中,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也为大国工匠奠定有力的基础。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在高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出现了一丝偏差,有部分高校已经偏离教学目标,有部分中职转高职的院校,盲目追求高大上,在专业设置上比较盲从,缺乏长远的目标。有部分专业甚至在出现两三年之后就逐渐消失。办学特色不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有技术优势,很难适应社会中企业的需求,继而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只能充当廉价的劳动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阶段,为了给予学生一个美好的前景,确保学校中的专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出人才,学校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基本理念当中。通过在后期教学中,结合行业的优势以及专业的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为学校亮出一张漂亮的名片,提升高职院校的服务意识,从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达到目标,学校有必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将“工匠精神”基本理念传递给学校的教师,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让他们能够把教学当成自己的事业。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得住寂寞、抵制得住诱惑,静下心来参与教学工作。然后,在教师形成“工匠理念”之后,就会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工匠精神”也会在這种氛围中得以形成。

(二)注重课堂渗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只有在高职教学中全面渗透“工匠精神”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养成“正心精心”“敬业精业”的态度,为学生职业生涯添加色彩。

1.教会学生乐观面对生活

有充足的热情,才可以使“工匠精神”具有生命力。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类有包括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乐需求在内的三大需求。不管是生活,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享乐的需求,也就是体会生活中的幸福。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也是让人们能够追求幸福,而发展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不管是讲解什么内容,都需要将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线,并通过这一主线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职业

在“工匠精神”的视角之下,高职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正心静心、敬业精业基本理念渗透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任务完成的基本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通过不同职业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组零件以及每一件事情全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含义,继而实现教学的发展,推进教学的进步。当学生养成认真打造产品、真心提供服务、用心感恩生活的习惯之后,就能够在社会工作中打造出一个响亮的品牌。

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不会缺少工匠或者是好的手艺人,但是一直缺乏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在近些年以来,我国的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开始注重专业建设和实训建设,热衷于各项竞赛的比拼。在高职院校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基础上开展竞赛。通过渗透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职业院校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能够坚守工作岗位,勇于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

(三)结合相关竞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选拔、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秀途径,也是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可见,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各种类别的竞赛在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也需要认识到各类竞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借助大赛的平台激励学生,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以赛代培

高职院校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目标,采用以赛代培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学校为基础,开展校级竞赛。在竞赛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专业组竞赛和非专业组竞赛,让学生在每一次竞赛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对职业的认识,获得一次历练。在竞赛之后,教师可以整合学生的表现,融入“工匠精神”,通过讲解,让学生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對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更加明晰的认识。

2.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的作用,支撑学生的学习。因此,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精益求精。如,教给学生社交礼仪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引导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如,在社交礼仪的比赛中,教师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传递给学生有关礼仪的知识,精确到站姿脚的弧度,还有坐姿椅子的位置等。在教师一丝不苟的引导之下,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完美的作品。在备赛的阶段,教师还需要做好竞赛准备工作,对比赛中任何一个步骤都要科学引导,批评指正,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理解知识的内涵。

3.因材施教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特征, 并整合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渗透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实践,让那些喜欢独断专行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提升合作意识,学会和其他的人沟通,提升职业素养;针对那些粗心大意的学生,教师需要结合竞赛的制度,让学生养成认真的职业习惯;针对那些粗枝大叶的学生,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注重细节、追求极致的思想;对那些习惯应付差事的学生,教师要努力锻炼学生的定力、专注力以及耐心。教师针对不同的性格,也需要结合竞赛引导,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人才就是生产力的现阶段,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整合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还需要结合教学的整体内容全面分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德育素养提升对“工匠精神”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期能够通过教学引导,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新型的人才,带动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实现民族的复兴。

参考文献:

[1]王娇娇.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4):69-72.

[2]张德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39-41.

[3]刘敏.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浅论[J].明日风尚,2017(22).

[4]邹群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与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77.

[5]肖志坚,冯世梁,胡新根,等.“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307-308.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