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体系研究

2018-05-14 12:12冯智飞陆永丽
今日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普惠贫困地区金融机构

冯智飞 陆永丽

随着农村金融发展始终是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视与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会不但会拉大城乡发展差距,也会阻碍以城促乡发展的进程,进而加剧贫富差距。因此,必须要基于当前普惠金融扶贫现状出发,探索面向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的相应对策。基于现阶段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分析了在构建普惠金融扶贫体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供给侧需求侧结构不对称、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等,对于应该如何构建面向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体系,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建议与对策。

贫困问题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也是最尖锐的社会矛盾问题之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对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逐步完善扶贫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提高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务必要针对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农村基础设施改革与完善,进一步提升金融機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融资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分析了实现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的具体策略。

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在普惠金融的广泛推广以及社会各方金融机构的踊跃参与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目前,随着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受惠的贫困群体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有更广泛的农村贫困群体受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带动,基本生活有了政策保障,有效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对于缩小贫困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研究中可知,随着普惠金融的稳定持续发展,不但切实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也加快了普惠金融的农村贫困区的渗透率,更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

(二)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如今,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自启动以来已经过去十五个年头,经历过数次改进、探索与实践,以及各大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政策资金,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显著发展,也为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在在此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日渐上升,不良贷款率急剧下降,帮助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受益,不但有助于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拉动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让更多农村贫困群体摆脱贫穷现状,在保证温饱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条件,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带来的有效收益。

(三)农村融资环境良性发展

随着普惠金融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农村的融资环境也得到了本质性的改善,不仅恶意贷款率持续下降,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合理贷款的重要性,这些都促进了农村融资环境的良心发展。由此可见,由于农村融资环境逐渐优化,从以往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股票融资的快速发展,也有很多涉农企业或公司将股份转让,大大有利于农村融资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农村融资环境的逐渐优化,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农村普惠金融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普惠金融扶贫体系面临的困境

(一)供给侧需求侧结构不对称

目前,在构建普惠金融扶贫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由于开发资金政策等供给不足,加之不够明确金融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而且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导致精准扶贫陷入困境。另外,站在供给侧角度来看,由于严重缺乏普惠金融创新动力,而且农村贫困地区不具备健全的融资担保机制,再加上网络通信条件差,导致普遍存在软硬件设施与环境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在需求角度来看,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不成熟,资产规模小且融资能力弱,导致其根本无法完成精准扶贫重任。除此之外,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往往难以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导致贷款供需矛盾重重,陷入金融扶贫开发的恶性循环。

(二)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不会主动选择贫困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农村贫困地区缺乏有效的独立运作机制,没有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竞争氛围的金融市场环境,导致信贷产品不仅缺乏创新活力,也缺少符合精准扶贫的信贷产品,而且居高不下的信贷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信贷投入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恶意贷款用户的存在,导致贷款机构的收益受到威胁,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惩戒约束机制的缺失。由此可见,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缺少对金融股政策发展优势的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始终得不到落实。因此,政府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民众能够对金融贷款等有更全面且正确的认知。

(三)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亟待完善

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加剧了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脆弱性,导致金融扶贫风险更严重。另外,农村贫困地区信息流通慢,普惠金融风险产品单一,民众的投保意识薄弱,加之缺少有效的风险承担与补偿机制,致使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对等。除此以外,农业作为一项弱质产业,农业收益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农业季节性强这一特点,导致其更容易受到信贷风险的影响,为农村信用社的操作埋下巨大隐患。因此,政府务必要重视对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保障农业发展的基本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精准扶贫金融体系的良好发展。

三、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体系

(一)有效结合微型金融、合作金融与其他金融扶贫模式

要想在农村贫困地区有效开展精准扶贫的普惠金融扶贫工作,政府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优势及作用,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因此,必须要将微型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扶贫模式结合,让有效资金能够真正流入农村贫困群体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型商业银行资金雄厚的优势,支持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区域增长与就业率;另一方面,利用政策性金融,有效解决精准扶贫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改善交通、教育、环境等。但对于一些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与农村贫困人口间有很多信息不对称,它的金融产品也并不适合贫困群体,这就意味着大型商业银行要转变方式,通过与微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实现精准扶贫普惠金融服务的普遍化,使得金融业务可以惠及到更多的贫困人口。

(二)有效結合金融到户扶贫、产业扶贫和基础性扶贫

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体系构建,务必要实现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结合:微观层面扶贫——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准确性,避免资金漏用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注重为贫困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中观层面扶贫——指的是产业项目金融扶贫,利用充分的脱贫资金促进特色生产项目的快速发展,通过对精准脱贫整体过程的管控,加强绩效考核;宏观层面扶贫——指的是基础性金融扶贫困农村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贫困群体脱贫脱困,间接增加贫困群体的经济收益,促进贫困人口经济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各金融机构务必要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与激励下创新原有业务,实现脱贫工作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有效结合普惠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所需资金均来源于政府扶贫、金融扶贫以及社会扶贫,其中金融扶贫资金占最大比例,其次是财政扶贫资金,最后是社会扶贫资金。因此,必须要实现普惠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的有效结合,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于渔,不仅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更要增强该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转变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因此,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情况,加强医疗保险、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为精准扶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有效结合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创新扶贫

普惠金融的核心,主要是侧重于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降低供给成本,进而有效实现贫困群体财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信贷机制以及金融服务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并且要通过扩大宣传与引导,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认可度,拉近金融机构与客户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为高效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务必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与融合。另外,政府也要及时完善增信担保机制,促进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体系的有效构建,让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实现其真正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普惠金融扶贫的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就必须要在传统金融框架基础上创新信贷服务新机制,并借助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提高对风险防范机制的创新,促进精准扶贫普惠金融长效机制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对于现阶段构建普惠金融扶贫体系面临的困境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监理并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增加激励约束机制,并通过结合微型金融、合作金融等不同种类的金融扶贫模式,充分融入互联网金融创新扶贫,进而构建面向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体系。(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桐梓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毕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普惠贫困地区金融机构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