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①

2018-05-14 16:20谢丽君,刘平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育人

谢丽君,刘平国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生源整体思想文化素质偏低、思政工作队伍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机制、“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方略及“三三要求助五导”的工作标准。实施“思想导师制”后,形成了专任教师、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20-02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必须围绕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强调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完全符合这四个“强调”的要求,是对这四个“强调”的具体落实。

一、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

(一)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决定

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同时,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思想素质也参差不齐。如何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性问题。

(二)落实“全员育人”政策导向的需要

高校要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研究和制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思想导师制”,通过建章立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做思想工作不能“一刀切、一勺烩”,“钥匙”很重要。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根据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的建立,就是针对高职生这一特定群体,建立“三三要求助五导”的工作体系,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

(一)成立机構,推动实施

成立“思想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思想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及对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等工作;成立思想导师聘任委员会,落实思想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负责思想导师的选聘和受导学生的确定,并将师生名单上报领导小组审核。

(二)建章立制,师生互选

学校相续制定颁布了《思想导师申报和选聘办法》《思想导师考核管理办法》《受导学生遴选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为“思想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建立了“思想导师库”,并且将思想导师的基本情况如职称、学历、联系方式、研究方向、工作经历等通过合适方式通报学生。与此同时,学校把确定的受导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给各位思想导师。受导学生和思想导师在相互了解基本情况以及特点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选择,师生指导关系正式确立。

(三)制定标准,落实责任

为了明确责任,增强思想导师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制定了“三三要求助五导”的工作标准。

1.“三三要求”

(1)针对入党积极积极分子,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即每个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读一本有意义的书、进行一次思想汇报;要求思想导师做好“三件事”,即进行一次培养对象情况调查、开展一次党课教育、进行一次职业生涯辅导;要求总支(支部)做好“三件事”,即确定一批对口联系支部和思想导师、召开一次思想导师见面会、进行一次工作鉴定与评价。

(2)针对需帮扶的学生,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即每个季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读一本有益的书、进行一系列思想汇报和交流;要求思想导师做好“三件事”,即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一系列有成效的谈心谈话和访谈教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求总支(支部)做好“三件事”,即确定一批对口联系支部和思想导师、召开一次见面会、进行一次工作评价。

2.“五导”工作内容

(1)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善恶美丑、学会做人。

(2)学业上辅导。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督促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3)心理上疏导。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生活上指导。了解学生生活及家庭情况,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困难,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就业上向导。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加强就业跟踪,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过程监督,强化考核

对思想导师的考核评价分为三部分,即受导学生评分(30%)+受导学生所在系部评分(30%)+受导学生进步情况评分(40%)=100分。其中,“受导学生评价”主要是从导师的责任心、谈话次数、工作方法以及给自己所受帮助的感受来进行评价,“受导学生所在系部评价”主要是从受导学生的变化、进步程度来衡量导师水平,“学生进步情况”主要是根据受导学生有无流失、处分及成绩表现等情况来考核。此外,学校组织部还出台了《领导干部六个一考核细则》,对党员干部担任思想导师的情况进行专项考核。

三、探索与实施过程

探索与实践过程分研究探索、系统实施、特色提升、示范推广四个阶段。

(一)研究探索阶段(2006~2008年)

本阶段以立项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生‘思想政治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为载体,着手了高职院校实施思想导师制的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0篇。同时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原株洲职业技术学院)选拔60多名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行政党员作为思想导师,先后与300多名“需帮扶学生”进行结对子帮扶,开始了思想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二)系统实施阶段(2008~2010年)

本阶段建立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体系并进行系统推进。先后出台了《“思想导师制”工作条例》《思想导师申报和选聘办法》《思想导师考核管理办法》《受导学生遴选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方案与工作制度,通过遴选新增了100多名专职教师充实到思想导师工作队伍,同时将受导学生由单一的“需帮扶学生”拓展到入党积极分子,受导对象近3000多名,通过“抓两头、促中间”,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特色提升阶段(2010~2013年)

在这一阶段,“高职院校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实践与研究”于2010年6月经省委教育工委立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特色项目。学校党委和行政明确思想导师制由学校学工处和组宣部牵头协调、系部处室组织实施,在“拓宽面,完善点,精细做”的项目研究新目标带动下,形成了“三三要求助五导”的工作特色,全院90%以上的教师都进入了“思想导师”的工作队伍,真正实现了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四)示范推广阶段(2013年至今)

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此项工作得到省高校工委领导、相关专家及兄弟院校的高度肯定与认同,2013年9月,“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的转化与应用”经湖南省教育工委立项为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项目并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長沙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进行示范与推广。

四、主要实践成效

(一)促进了和谐稳定,提高了育人质量

实践证明,实施“思想导师制”减少了学生的流失和犯错,有利于学院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潜力的挖掘,从而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连续12年实现了学生违法犯罪率、学生伤亡率、学生贫困辍学率和学生群体事件发生率为零;多次被评为平安校园、文明单位。自“思想导师制”实施以来,已有5000多名学生直接受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动了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整体提升,企业满意度不断提高。2016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3.22%、对口就业率78%,企业满意度达到97.3%,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2015~2017年,我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共获一等奖6项,学生参加“挑战杯”、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18项、获国家专利30项。

(二)扩大了德育队伍,促进了教师发展

通过“思想导师制”的实施,学校全体教师(包括行政管理人员)都进入了思想导师队伍,履行了思想导师的工作职责,真正使学校“全员育人”方针得到了贯彻落实,更多的教师投身到育人工作中,收获了教书育人的快乐,点燃了献身事业的激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近年来有十余位教师荣获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师德标兵、湖南省十佳优秀辅导员、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杰出校长奖、黄炎培杰出教师奖等荣誉称号;有近10位老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学工队伍参加大学生思政教育项目和课题有国家级2项、省级20余项。

(三)创新了高校党建工作,建立了群众路线工作新常态

实施“思想导师制”后,思想导师深入学生寝室、教室及时了解、协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就业上向导,从源头上把握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三要求”更是把党支部(党总支)和党员老师与需帮扶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党员干部和老师走进基层,走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交流增加,真正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明星,周玉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2]黎修良,谭小琴.构建立体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文教资料,2008(1).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