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的探索

2018-05-14 09:57冯媛媛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技工工匠校企

冯媛媛

[摘 要] 对比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古为今用和国外工匠精神的发展纵览,针对企业办技工院校发展实际,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文化融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三个方面对企业办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 键 词] 企业;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226-01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工匠精神的古为今用

薛栋在《中国工匠精神研究》一文中将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凝练为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尚技”精神;二是“崇德”信念。明确了“尚技”和“崇德”的合二为一。古代的工匠精神让中国的手工艺术品享誉国内外,瓷器、茶叶、丝绸、金银器皿遍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走入现代,工匠精神演绎的最高境界“精益求精、宁静致远”,诠释出与时俱进的大国工匠精神,为中国当今的制造技术带来飞速发展,引领中国现代的航空航天、高铁、电子产品制造走入世界领先行列。

(二)国外工匠精神的发展纵览

西方国家的工匠精神既承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中对至善理念的追求和遵循法律规范的意识,也承袭了中世纪为上帝光荣劳动的观念和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西门子、博世、奔驰让德国人严谨求实、强调标准、讲究精准的作风广为流传。德国科隆大教堂耗时600多年才建成完工,这是德国工匠精神的特点“精致”和“专注”。瑞士的钟表享誉全球,备受尊崇,就是因为瑞士手表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细节都在追求精致完美,在钟表匠的“工匠精神”传承下,钟表化身为工艺品,熠熠生辉。除了德国,日本是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00多家,这些长寿企业不急于上市和扩张,而是植根于产品的质量,关注技术的升级与创新,重视产品口碑的深入人心。

德、瑞、日的工匠精神传承带给我们深入的思考,将工匠传统的承袭与执着的精神,深植于社会的普遍价值中,才能带来个人、企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企业办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索

(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在对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目前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缺乏职业精神,急功近利,眼高手低。反思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倾向于外在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内在素养的修炼。工匠精神的回归,就是促使职业教育传承技艺的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化。工匠精神的内化需要实际的工作环境,学徒制正是基于实际环境的职业体验和传授,学徒制中师傅对徒弟职业意识、精神和价值的建构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代学徒制结合了古代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形式的合理要素,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工学结合为内容,以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学生具有学生和徒弟双重身份,由技工院校的教师以及企业的师傅进行“双导师”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学徒制代表。

企业办技工院校本身是一种更为紧密的校企合作,通过主导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具有先天的优势。要实现真正有效融合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企业办技工院校一是真正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保证企业的参与度;二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师傅遴选及师徒培养制度;三是构建师徒传承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二)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人文素养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打造“匠心”的有效手段。人文素养的缺失容易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缺乏认同和热爱,对工作缺乏激情,对技术缺乏坚守,因而陷入焦躁、急功近利和眼高手低的状态。这种状态来源于校企文化的缺失或分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涵的外显,既包含物质要素,也包含精神文化;既有制度的支撑,也有行为的体现。企业文化,也可称为组织文化,与校园文化有相似之处,但涵盖的内容更多,特别是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業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两种文化融通更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办技工院校立足于两种文化,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校园物质文化中加入企业元素,在行为文化中培育职业素养,在制度文化中引入企业管理思维,在精神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强化职业认同感。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当代工匠所需的精神内核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在培育以敬业、求精、创新为核心的当代工匠精神时,更应善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性,增强教育内容的逻辑感召力,引导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情感流动,催化教育模式实践特色的彰显。从《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淮南子·主术训》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尚书》中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发扬和传承。技工院校依托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贯穿于学生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亦能实现工匠精神和人生价值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孙清华.西方国家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传承[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41-44.

[2]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13-15.

猜你喜欢
技工工匠校企
90后大工匠
从技工到英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光影视界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致敬!老工匠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