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流通视角下的新农专业人员培训模式研究

2018-05-14 12:12杜峰
今日财富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新农流通农产品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批专门的农业人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培训新农专业人员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对培训新农专业人员的支撑,然后深入探讨了因缺少新农专业人员而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四个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依据分析的问题,提出了新农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建议。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企业缺乏,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滞后,农产品基地和市场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农产品流通组织作为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消费者的桥梁,对于农业经营者价值实现和消费者对食品需求的满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如今,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人才,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培训新农专业人员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核心是运用科学技术加快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步伐,实现集约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集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多部门协调、各环节相衔接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体化、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流通方式势在必行。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个体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难以独立承担起日益扩大的农产品市场化的发展任务;二是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服务组织不能适应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和开放的需要,流通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三是产销一体化组织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难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加快农产品流通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而加快农产品流通形式的创新,就是要实现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销一体化组织等流通组织的规模经营、机制转换和结构优化,引进现代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职业教育对培训新农专业人员的支撑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城乡双向流通网络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的农村现代物流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同时又指出“发展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物流体系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流通体系是激活农村消费、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农村消费需求量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农村市场是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市场,农产品流通组织作为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消费者的桥梁,对于农业经营者价值实现和消费者对食品需求的满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如今,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人才,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都很重视农业教育特别农业职业教育。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列入义务教育的范畴,由政府拨款资助。国家基本都建立了面向不同对象、满足不同层次职业技能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美国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除每年为农业生产部门培训大批专业人员外,农村中较早地实施了义务教育制度和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并把农业教育的对象扩张到产前、产后的从业人员,教学内容也以单纯的专业技能培训发展到训练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美國农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大部分农场主都具有大学以上的文化水平。德国大力发展初中级职业教育,普遍提高直接从事工农生产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技能。美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除加强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外,还向产前、产后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延伸。日本农技推广机构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提供家政、保健、改进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与国外发达的农业产业化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差距还很大。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农技人员流失严重。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培养出更多适应农产品商贸流通环节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管理人才及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外贸人才。

三、新农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营销水平低。过去的一些农村供销部门基本消失,新的营销机构尚未完全建立,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滞后,农产品流通企业仍然缺乏,农产品基地和市场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现代农业人才存在着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建设进程。首先,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其次,一些有竞争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及部分畜水产品等。如何冲破国外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挡,大量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都有赖于培养一支专业队伍。第三,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个性化越为突出。第四,农业人才分布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农业人才的工作环境、生存空间不佳,对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投入也不够。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人才,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现状

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之所以比较健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作社或由其兴办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缺少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亟需引进富有经验的管理、营销人才,乃至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推动农村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二是合作社内部缺乏具有合作理念的企业家或领导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健康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

合作社成员知识与能力的成长是农业经营改善的关键,要把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和管理人员自身水平能力的提高作为发展的源动力。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重视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注重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才、财会人员、市场营销人才和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合作社教育仍处于非常落后的位置,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也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由于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有限,再加大培训力度也收效甚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非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也存在长时间的适应和对接问题。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行业人才现状

农产品物流配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各个企业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网络不全、人才匮乏、信息不灵等问题,优秀农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具有普遍性,因此,不但要应引进和培训懂得农产品物流管理理论,具有策划能力的人,更要引进和培训具有能动手和具体操作能力的人。应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农产品现代物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管理手段,开展农村现代物流教育和短期培训,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农产品经纪人人才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但要实现把产品转化成商品的过程,需要靠强有力的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经纪人能够帮助农民把不断生产的大量产品推销出去,让农民增收获利。农产品经纪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业的提高和发展。许多农民在通过“经纪人”的教育培训,正有序地投入到城镇建设、维护及管理等行业。随着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民从事着帮助、协助各种“经纪人”的工作,参与市场经济的调查与管理。至使其分工越来越细,工作技能越来越精,管理水平越来越高,正逐渐形成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总体来说,加快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步伐,有利于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现状

农产品流通不畅是当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 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降低生产和交易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进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但缺乏高素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国近7.51亿多万网民中,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千分之一,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门的人才。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业企业,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许多涉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维护难,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农民,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得以推广的前提。首先要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其次,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信息人员素质。

四、新农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分析

(一)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模式

以“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比较合适对新农从业人员的培训。这种将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专业(学科)教育课程整合一起的结构模式,称之为“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

这种结构模式由三部分组成:①普通教育平台。这一平台模块应使新农从业人员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②专业基础平台。该平台应能为各专业方向新农从业人员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术(能)要求明确,能为新农从业人员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术 (能)实训模块。其中核心技术(能)实训模块的教学应通过产学结合办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以实现。③专业方向平台。这是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它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学工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方向的技能培训模式。

(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必须落实到课程中,落实到教材中,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在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项目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农产品流通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让新农从业人员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发展职业能力。

(三)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的构建

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学和培训的特色之一,新农从业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训基地。应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实训基地建立的途径;如何提高实训基地的结构化水平;如何与学校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在这种新的形势和发展阶段,新农专业人员教育如何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理清发展的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时更新专业设置,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一专多能型的现代农业人才,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和改进的课题,这样大批农产品流通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经济,涉农职业院校与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培训模式, 也能得到发展。(作者单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食品饮料行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2013SJD790064)

作者簡介:杜峰(1970一),男,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新农流通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16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调至560元以上
农产品争奇斗艳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