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认知与从业意愿问题研究

2018-05-14 12:12
今日财富 2018年19期
关键词:认知度社工意愿

随着中国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需要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较快,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其社会认同度仍然较低,专业认知不足,社会工作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人数始终很少。社会工作毕业生的专业认知与就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社会因素,同时需要从毕业生和社会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高校社会工作毕业生逐年增加,但社会上仍然出现社工人才紧缺的状况,大部分社工岗位无人从事。这样的现象产生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难和社会工作相关岗位无人从事的矛盾状况。当前国内大部分学者都对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社会环境因素是学者们普遍认为的最大的影响性因素。但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使他们的就业产生困境状态,社会工作毕业生的专业认知和从业意愿问题对他们的就业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社會工作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认知程度及就业意愿情况,分析其影响性因素,进而进一步了解社会工作从业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一、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一)专业认知

专业认知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正确的专业认知是学好本专业的前提,认知不足将会导致自身学习能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专业的就业率下降。

当前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们往往对社会工作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缺乏,学习程度不够,认为社会工作并不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他们缺乏对社会工作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缺乏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感。在进行访谈时,同学A说:“这学这个专业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我开始也认为社会工作就是做一些社会方面的工作。现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对社会工作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我觉得它根本不能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如果社会工作真的能帮助那么多人,那么现在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社会问题了。”

(二)专业认知度低的影响因素

根据所查文献资料,通过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整理访谈资料,发现影响社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工作专业并不是当初报考的第一志愿,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一点了解都没有。学生在报考时受到社会上关于热冷门专业观念的影响,往往没有关注到其他专业,有的人所报考的专业还是“被选择”的结果,大部分由于分数不够被调剂而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会极大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访谈时,同学A说到:“当初刚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样一门专业。现在别人问我学的什么专业,我都不太好意思讲,讲了他们也听不懂。我对这个专业一点感觉都没有,以后是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了。”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低导致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低。一个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其就业前景的看法。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兴起较晚,社会工作还未完全实现本土化,社会对其认同度很低。社会上的不认同使本专业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愿对这门专业做过多的了解。

第三,学校的专业认知教育不足,专业实习实践机会不多。“大学四年我们的专业实践机会很少,有时参加的一些活动虽说与专业相关,但是根本用不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有最后的专业实习能去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这是在访谈时同学C所说的。通过对去专业机构实习的学生和没去专业机构实习的学生的对比,发现在社工专业机构实习过的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比较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专业实践的缺乏使同学们只能在书本上掌握社工知识,不能真正的深入的了解,不能加深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

二、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从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一)从业意愿

从业意愿主要是指个人进入某行业工作的意向,是在就业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就我国每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言,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从事社会工作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很少,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从事本专业的意愿不足。访谈中,有五位访谈对象明确表示以后不会从事社工相关行业。同学C在访谈时提到:“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社工这个专业,我很想了解社工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所以我选择去深圳实习,想亲身经历社工的生活。但是,当我接触了三个月的社工生活时,我对这个专业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了,我觉得社工并不书上说的那样万能。社工不被很多人所知道,工资待遇不高,我以后应该不会从事这个行业。”同时,同学F也谈到:“社会工作本来就不是我想学的专业,其在中国的发展又不好,知道这个专业的人很少,认同度也很低。就我们男生而言,工作压力大,以后要买房买车,社工的工资根本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生活,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从事社工相关工作。”

(二)影响因素

通过整理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访谈资料,发现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毕业生的从业意愿产生影响。

第一,在个人方面,对社会工作感兴趣的学生更愿意进入社会工作相关领域工作,更希望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工作理念。访谈时,同学E表现出对社工有很大的兴趣,其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实习时也在相关机构从事与社工有关的工作。她表示在毕业后会到公益组织或社工岗位工作,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社工机构实习过的学生,他们会更清楚社工的现状与发展,当社工的工作和现状不是他们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时,他们会失去对社工的信心,对将来从事这个行业的意愿降低。

第二,在学校方面,老师的教育方式、学校提供的资源、专业实践的机会等会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很大影响。访谈中,多位同学都表示自己仍然不是很了解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没有真正接触到具体的社会工作。由于对社会工作缺少足够的认知,缺少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业意愿降低。

第三,社会环境对社工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很大。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依然不足。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和知晓度低,使社工专业的学生降低了学习和从事此专业的兴趣。正如同学D所说:“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真的太少了,很少有人认同这个专业。即使有人接受过社工的帮助,他们也并不能真正了解社工到底是做什么的。社工的职业声望很低使我不太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另外,社工能做的事其他人也能做,有时候并不能体现社工的专业性。”同时,社会工作专业只在少数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好,然而这些城市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社会工作者的薪资报酬很低,很多社工毕业生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放弃从事这一行业。

三、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认知与从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通过查阅文献和深入访谈,发现专业认知对从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专业认知度低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意愿较低。反之,认知度越高,从业意愿越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了解程度越深,对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掌握的越好,越有意愿从事社会工作相关行业。但是同时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当学生越了解所学专业时,从事社工的意愿越低。这说明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化程度不足,发展路径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二,专业认知度越高的学生,在就业时会较多的考虑专业因素。经过四年专业课的学习,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都会考虑到这份工作是否与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关。如同实习一般,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会选择专業性较强的机构实习,这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改变自己对专业的错误认知,同时可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三,提高专业认知程度,有利于加强他们的就业意愿,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信心不足,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通过提升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知水平,可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信心的提高。

四、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专业认知与从业意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水平。学校可以开展专业认知讲座,通过专业认知讲座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习方法且可以使其树立积极的专业认知意识。

其次,学校要提供更多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专业实习能让学生接触到一线社工的生活,能让他们了解社工每天要做的工作。让他们有机会践行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同时可以检验社会工作是否是他们的最佳职业选择,对他们的从业意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保障社会工作者的利益。逐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水平,保障和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生活水平。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究,使社会工作适应国内发展需求。(作者单位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吕媛媛(1993—),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6级社会工作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认知度社工意愿
护士对卫生经济学评价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A Social Crisis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