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西安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的策略研究

2018-05-14 12:45张薇
新丝路(下旬) 2018年9期

张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安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国际化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在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和横向国际比较后提出切实有益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升西安市旅游行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献计献策。

关键词:大西安;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化

西安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作为列入国家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城市,对西安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建设陕西国际旅游枢纽基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提出,是顺应经济一体化、贸易一体化、技术一体化、旅游一体化的体现。西安建设国际旅游枢纽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曾经的诗书之地、礼乐之乡,如今更因大刀阔斧的旅游产业改革,成为旅游产业投资的热土,旅游企业成长的乐园,并正加速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奋进。

一、西安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不久前闭幕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大西安国际化进程的决定”,对于西安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凡。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是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交汇期、黄金机遇期、任务叠加期。必须遵循规律、统筹谋划,实施大西安新时代“三步走”战略。我市提出城市发展应遵循“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理念,其中国际化被作为第一个理念提出,足见其重要。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可以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进程。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碑林等文物古迹和秦岭北麓、渭河滩地等自然风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使西安旅游业已经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西安旅游初步形成了曲江,高新,经开,浐灞,临潼,秦岭北麓,城墙景区七个文化产业板块等。按照区域和旅游文化资源划分景区,这七大板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将空缺的产业资源进行修补,推动管理区域,管理机制的完整化。

2017年,西安实现GDP约7500亿元,净增量1325亿元,名义增长率21.2%,位居全国城市第20名,为西安有史以来上半年GDP的最佳战绩。西安强大的经济基础,现代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影视、网络等科技文化资源发展迅速,这都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7年,西安被授予“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而这已经是西安连续第6年入选该榜。在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通过城市人口吸引力和城市交通的状况等,西安在省会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中排名第六,成为最具人口吸引力的省会城市。近期,携程网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口碑榜,西安更是排名全国第3。在今年春节,西安市又入选十大国内长线旅游目的地城市第4名,2018春节中国民俗活动TOP10等榜单,在游客点赞西安春节系列活动的背后,是古城把文化装进假期旅游里的大胆创新。随着西安在抖音上成为“网红城市”,印证了西安已是年轻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没来的特想来,来了不想走、来了还想来”。

二、西安城市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优势充分、持久地利用好。与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潜在价值相比,西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在观念,二在投入。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大量历史遗迹的西安市本有大批世界文化遗产,但目前全陕西也只有秦始皇兵马俑闻名于世。

1.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用人机制等原因,产业与众多专业人才缺乏,而志愿者和专业讲解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个人的知识网覆盖还不是很全面,文化产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大大降低了景区的可观赏度。

2.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缺陷容易导致各种利益集团有机可乘,在法律界限不明确的情况下,违规拆迁、改造历史文化遗迹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历史文化上不可回复的损失。因此,历史文化的保护还需要确切的规定和强制约束。

3.存在区域和行业性差异等

在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重改造轻保护、重国企轻民企等不好的现象,在发展方向方面,文化艺术类发展相对缓慢,而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发展势头良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西安新的文化体制下文化产业的改革。

4.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变

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状态,有些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到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导致文化经济之间相互孤立,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程度不够高。这个问题严重导致了旅游景区和景区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相脱离,二者成了孤立的单体,无法完成“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

5.文化产业结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而不是只停留于表面。同时,对于文化产业的职场护体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三、对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陕西国际旅游枢纽建设的立意要开放、要大气。应重点研究三个问题:一个是长短相较,二是扬长避短,三是化短为长。

1.强化西安本土特色,推进旅游发展特色化

我们要贯彻以特色取胜的观念,更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力避与其它地方旅游项目雷同,这样才能使西安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更加具有唯一性,富有诱惑力。西安旅游要走向国际化,自身“内功”的修炼更为重要。大力改善旅游环境,多举办各类峰会、论坛、赛事上,让世界人民看到大西安确实呈现出新气象。西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文化+旅游”成为一把超级“王牌”。

2.政府实施扶持政策,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带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加快步伐完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每年配套专项发展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旅游建设项目、特色潜力行业、重点集聚区、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互联網+等相关项目,以及重点旅游企业。在大西安建设的背景下,不断加快西安交通发展,让旅行真的变成说走就走。

3.加快项目引进,推进旅游品牌国际化

改造传统,发展新兴服务类型。把握时机,提高文化创意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引进国际化的旅游项目。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小镇。建立旅游产品多样、旅游效益突出、产业融合共赢的新样板,将全面带动西安旅游全域化建设。三是做强做大国际化节庆品牌。推出形式多样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4.培养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推进旅游人才高端化

市委、市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更加宽松和人性化的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文件,积极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筹划各种西安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给予其充足的创业投资。

5.升级基础设施,推进旅游功能国际化

一是开发建设西安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具备景区、商圈、特色街区旅游产业布局及业态调整引导,以及游客流量、消费行为实时预测监控和最大人流量预警等功能。二是星级宾馆服务品牌推向国际化。提升国际化、品质化、精细化、特色化服务能力。三是对接国际化标准展开全市旅游体验点软硬件同步提升工程,包括制作并安装中英双语标识标牌、配备中英双语志愿者等。

6.加强宣传营销,推进客源市场国际化

一是坚持线上线下联动营销。继续发挥传统媒体营销传播优势基础上,针对游客需求新变化,注重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构建形成“节、报、视、网、微”一体的营销渠道。二是创新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引入市场运作模式,提升专业化、国际化管理水平,以国际标准、国际视野、国际服务打响旅游知名度。

7.优化服务管理,推进旅游环境国际化

一是加强重点景区品质化建设。成立区内景区与旅游局的联合工作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专项检查、专题情况通报,法定节假日期间邀请专家深入景区专题暗访检查,有效防范解决景区运行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漏洞。

理想的西安旅游应该这样度过:早上在城墙边吼一段秦腔,中午去回民街寻美食发抖音打卡,下午再来永兴坊体验一下“摔碗酒”,晚上在曲江某个酒吧里听一段陕派摇滚。西安旅游服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西安旅游的关键词和城市标签,而打造万亿级文旅大产业,开创一个全新的旅游局面,这个目标也一定会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而又时尚大气的大西安正迎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