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CP范式的中国电力行业研究

2018-05-14 08:55常萨日娜乌日雅
财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壁垒电力行业规制

常萨日娜 乌日雅

“R-SCP”范式 政府规制 电力行业 发电市场

引言

电力行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在自然垄断时期,电力产业是以中国国家电力公司为主的垄断经营,进入壁垒主要是政府的进入规制。2002年电力行业“厂网分开”改革之后,放开了对发电侧的市场进入制度,实施竞价上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还需要借助于政府规制来实现。但不是说要通过政府规制来保护行业的垄断性,而是通过规制来促进电力行业的竞争性。传统的"SCP"范式是根据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来对一个行业进行分析的。行业外部的环境变量会对行业的市场结构产生影响,市场结构再影响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政府可以通过对市场绩效的分析来制定产业政策,对市场结构进行调整。这个模型对竞争性的行业有较强的解释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解释市场失灵的发电市场。同样,规制理论对垄断性行业有很好的解释力,但不能适应发电产业呈现竞争性的发展现实。因此规制理论可以作为对市场失灵的补充进入到分析框架当中,将政府规制作为内生变量,同传统的“SCP”分析框架当中的其他三个内生变量一起重新建立一个新的“R-SCP”范式,并运用这个“R-SCP”范式对电力行业发电市场的产业组织进行研究和分析。

政府规制与市场结构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出壁垒等。政府的规制会通过影响进出壁垒、技术创新、市场集中度等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

(1)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表示在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在2002年电力改革之前电力行业是以国家电力公司为一支独大的局面。在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的47.8%和50.1%,形成了绝对垄断的市场结构。2002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电改“五号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实施拆分和重组,并且放松了发电市场的进入规制。但是,2015年五大发电集团的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4%,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2%。这跟“厂网分开”前的47.8%和50.1%比是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了整个发电市场的很大份额,行业集中度依然较高。

(2)进出壁垒

进入电力行业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资金一旦进入电力行业,由于设备的专用性强,退出时的沉默成本也很高,所以一般的投资者无法进入电力行业,其进出壁垒都很高。因此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鼓励投资办厂,但投资主体主要还是央企、省企等能够负担大笔资金的企业。同时,由于電力行业会涉及到环境污染、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行政壁垒也较高。由于电力行业的进出壁垒都很高,所以企业进出发电市场相当的困难,但是电力行业又担负着社会责任,所以政府必须通过进行规制来确保发电市场的竞争性。随着对电力行业放松规制,其进出壁垒在降低,但是跟其他行业相比还是较高的。

(3)技术创新

电力行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必需的,但是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可忽略的。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对于发电环节,主要有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发电方式。从电源结构看,我国主要以火电为主,2014年火电发电量为42274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5.43%,装机容量占到总装机容量的67.41%,火电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环境规制来安全发展核能,大力发展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来优化发电环节的电源结构。当政府采取环境规制时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抵消环境规制所增加的成本,并且还能达到优化电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政府规制与市场行为

(1)价格行为

在自然垄断时期政府对国家电力公司的价格规制主要是规定一个价格上限,在上限范围内价格可以浮动,但是不能超过价格上限,这样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2002年电力行业改革之后,政府对发电市场的规制发生了变化,但是上网电价仍旧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发电企业的绝大部分上网电量的价格由国家控制,仅有少部分电量的电价由市场机制形成。因此对发电领域上网价格的改革迫在眉睫,由企业的竞争形成上网电价,不受政府的规制可以使企业更好的预测其利润水平,采取相应得对策,有利于电力行业的发展。

(2)在位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目前,在位厂商的策略性行为是发电行业有效竞争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是一种排挤潜在竞争对手的策略,构成了内生性的进入壁垒。政府规制比市场竞争能更好的防治在位者的排他行为和控制市场势力。

(3)兼并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来加强市场力和市场集中度,以此来影响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因为电力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有规模经济性,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地位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以下是2014年电力行业8大并购事件:

市场绩效

经济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主要从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指标、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以及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的规模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市场绩效优劣进行评价。本文主要以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线损率对市场绩效进行简单的评价。

(1)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发电行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发电标准煤耗、设备利用率、创新等。发电标准煤耗主要由发电企业的电源结构决定,电源结构合理可以tOO-"能源浪费,提高市场绩效。从图4-1可以看出,近几年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装机容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但是下降速度不快,2014年仍然占到了67.41%。因此到目前为止火电在发电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仍旧过大,发电市场的电源结构仍旧不合理,导致发电标准煤耗量很大,技术仍待提高。

(2)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经济效益指标的选择应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本文主要以实现利润为标准对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以下为发电市场前7家公司的收入、利润表:

从表1-2可以看出虽然这几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都很高,但是利润率却不高,这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效益水平不高,与一般工业企业的差距较大。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可以通过定价来将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而电力企业由于其价格是由政府规制的,会产生“煤电矛盾”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规制改革,形成新的电价确定机制,保证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3)线损率分析

线损是指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电力客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等各环节中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综合线损率完成6.78%,同比降低了0.28%,節约了104亿千瓦时的电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820亿吨。南方电网公司综合线损率完成6.72%,但是跟韩国的3.78%和德国的4.22%比还是很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线损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要求。

建议

以上从电力产业发展侧分析了我国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在加入了政府规制情况下的相互关系,并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未来电力产业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所在,因此,结合以上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我国电力市场优化的几点建议。

(1)不对称规制方法对新进入厂商的扶持

目前,电力行业正处于垄断到竞争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发电市场由于存在进出壁垒及在位厂商的排挤行为,为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发电市场,形成竞争格局,政府应对采取旨在扶持新进入企业的差别化规制。旨在降低行业的进出壁垒,削弱原有厂商的市场力,增强新进入企业的竞争力,以促进发电市场的有效竞争。公平,指的不是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新进入企业与在位厂商。在位厂商与新进入企业之间本来就存在不公平,如果完全同等的对待,不公平还是会存在,所以偏向新企业的不对称规制政策可以消除原有的不公平,达到最终的公平。但是不对称规制政策具有过渡性,一旦发电市场形成了有效竞争,政府就应该改变这种对新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能力。

(2)通过环境规制,优化市场结构

政府应当通过环境规制引导电力企业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来优化电源结构,构建高效的市场结构。如大力推进电网绿色协调发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推行绿色调度、支持清洁能源并网和消纳、减少石化能耗和污染排放等、提高非石化电的占比,安全发展核电等。还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积极发展西电东送工程,实现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优化市场结构的同时还要加强建设西电东送项目。

5.3构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虽然电力产业组织的优化需要政府的主导,但是为了电力市场绩效的提高,需要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当中,让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是最好的,它会使生产资料和资金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政府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会使资源配置失效。因此,我国应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电价确定机制,让发电市场的供需双方来确定电价。让企业在竞争中优化电源结构,降低标准能耗,实现良好的市场绩效。

猜你喜欢
壁垒电力行业规制
电力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中国社会组织自我规制的原因浅析
新常态经济规制及其制约机制完善
浅析我国行政规制的法制完善
咱们最初是啥样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法治环境下规制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鱼与鱼缸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