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2018-05-14 10:01IrvinD.Yalom张亚
心理与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真性情治疗师心理治疗

Irvin D.Yalom 张亚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叹曰:“未知生,焉知死?”

一语惊醒梦中人。

可是,孔子的弟子们记下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你不可能不想到死,正如你不可能不死。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延续,也在一呼一吸之间流逝。

正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即使,你并不想去看。

看还是不看,这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你怎么去看。

看得智慧,便成就了哲学,一门教人如何去死的学问。

看得通透,便成就了圣人,一群置生死于度外的普通人。

看得取巧,便成就了宗教,一份安抚芸芸众生的陪葬厚礼。

也许,你还可以试试跟随亚隆医生,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过去……

一路风光旖旎。

年轻时,总有几位大师会让你心潮澎湃,让你捧着他们的书大呼快哉,让你穿越时空与他们痛饮狂歌,物我两忘。亚隆便是那个从初见至今每每让我心潮澎湃的心理治疗大师。

喜欢亚隆,一则是因他的理性通达,看那本《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缜密实用的研究加上睿智超脱的反思,委实让刚刚完成硕士论文的我惊叹不已;二则是因他的感性洋溢,从《当尼采哭泣》到《诊疗椅上的谎言》,本本都是寓教于乐的美妙之旅;三则是因他的真性情,亚隆用他的坦荡通透把我们这些年轻的治疗师从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桎梏中轻轻唤醒,可以说,是亚隆教会了我如何真正用心去做治疗,哪怕那颗心并不完美;四则是因那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伴随我走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也让我开始接纳自己的无意义感以及被它俘获之后的愤怒和悲哀。

不过,说到底,喜欢一个人是从来不需要理由的。

也许,只是因为感动。

当收到出版社给我发来的这本书的电子版时,我一口气读下去,被深深感动了。就像以往读亚隆的书时一样,心底某些柔软的地方开始跟随着他吟唱。

唯其爱之深,方能思之切。

其实,书中那些关于死亡的观念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浩瀚的星空下,有太多人思考过死亡,有太多智慧的火花闪烁其间,有太厚重的东方文化托起我们的双足,有太漫长的历史纷争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禁忌。无论是伊壁鸠鲁的观念、波动影响,或是尼采的思想实验、自我实现的豪言壮语,都还不足以让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真正摆脱人生必然走向死亡的战栗,那是每个灵魂深处与生俱来的痛,是芸芸众生对宇宙洪荒最谦卑的臣服。问天何寿?问地何极?轮回何在?神鬼安有?生何欢,死何苦?一代又一代的人苦苦追问,苦苦思索,不得其解,只有浩瀚的苍穹静静地凝望着、守候着、沉默着……

即便如此,探索的过程本身也已经让我们获得了太多。跟随这位心理治療大师从积极改变的角度一路摸索,真是化腐朽为神奇。死亡既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多少人终其一生不敢打开这潘多拉的盒子,宁愿在心理疾患的束缚中苟延残喘,在躲躲闪闪中仓皇虚度……

这盒子,真有那么可怕么?

不。亚隆医生用他的真性情、大智慧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坎坷艰险却惊喜连连的路。一路上,这位坦诚的人生导师披荆斩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直面死亡时的种种陷阱,用一个个生动的个案向我们展示尘埃里如何开出最绚烂的花;他循循善诱,引导年轻的治疗师透过现象看到改变的本质,用心去与治疗室里的另一个生命产生真正的碰撞;他平易近人,不惜分享自己失败的经验,多次引用电影、小说中的例子只求让每个人都能不太费力气地跟上他的步伐;他的灵魂清澈如水,娓娓道来自己现时存在的世界观,但并不强求后生们只走他这一条路……

最有趣的是,走着走着,这条路便成了你自己的路,成了你自己的直面死亡之旅。也许,阅读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觉醒体验”—只有经历了刺骨的痛,你才能亲手打开那份独一无二的生命大礼。

翻译期间,中国既经历了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也成功地举办了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人们一次又一次饱含热泪,只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苍穹之下,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阴影,可是,生命所释放出来的力量能够托起整个华夏大地。

猜你喜欢
真性情治疗师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推门观课传递教师真性情
真性情为什么让人烦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三国”朋友圈演绎真性情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