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合作问题研究综述

2018-05-14 08:55粟韦琪
财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一带

粟韦琪

国际产能合作的提法最初来自中哈两位领导人就中方优势产能与哈方基础设施需求对接达成的“中哈产能合作”计划,由此掀起中国国内学界对国际产能合作的探讨。从相关文献来看,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近几年才兴起,且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国内学界。

产能合作的含义

国际产能合作是两个存在意愿和需要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郭朝先等,2016)。是一种国家间产业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是一种国际产业转移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李晓玉,2016)。刘勇等( 2018)基于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国际产能合作中重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资本链,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组合这一内涵。邹志强( 2017)则考虑了生产要素、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来解释。安宇宏( 2015)强调说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是“合作”,中国倡议的国际产能合作还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价值观,例如“义利并举”、“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等特色。而袁丽梅、朱谷生( 2016)聚焦中国微观企业,认为国际产能合作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中国企业单独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在国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工程承包、投资设厂等企业经营活动。

定性分析产能合作

卓丽洪等(2105)从产业转移视角出发,以产能国际转移主要理论及模式为依据,分析了中外产能合作的战略机遇、所面临的风险及挑战,最后阐明了中外产能合作的思路。夏先良(2015)从机制体制和政策分析视角出发,以国际产能合作方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为起点,分析了目前中国对外产能合作取得的成效、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劣势,提出了构筑国际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支持体系。张述存(2016)张雨微等(2016)分别从资源和环境视角进行探究,呼吁国际产能合作应重视境外资源开发的良性发展,注意环境生态保护问题,树立绿色投资意识。赵德宇、刘苏文(2016)安晓明(2017)郭建鸾和闫冬(2017)从风险防控角度研究了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风险,并据此提出了防范对策。慕怀琴、王俊(2016)从路径探析视角出发,以“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意义为落脚点,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内容与特征,阐明了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与措施。李雪洁、胡高福(2016)从中外国际产能合作角度分析,认为国际产能合作应基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结合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张洪与梁松(2015)尝试性地将共生理论引入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中,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提出了构建以产能合作为核心的中哈一体化组织的目标,建立合理的共生利益分配机制、关系协调机制、环境优化机制来促进中哈产能合作的互惠共生。曲凤杰等(2017)通过对来自亚、非、欧、拉美等地区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相关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区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突出问题制定了针对性方案。

定量分析产能合作

钟飞腾(2015)借鉴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相关成果,运用“两轨六步法”在人均GDP水平以及产业发展基础上筛选出若干“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以及适当的低技术和中等技术产业,探究属于中国特色的“创造性转移”机制。熊勇清(2016)不仅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还从企业盈利能力、投资回报等微观层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实施的预期绩效,力求国际产能合作的国家层面的“战略价值”与企业层面的“微观绩效”契合统一。吴福象、段巍(2017)通过构建资本跨区域流动两国三区域模型发现:产业布局向“胡焕庸线”右侧过度倾斜,加剧了个人经济理性与社会集体理性的不匹配,弱化了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效果;而且中国产业布局在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益之间呈现钟状曲线特征。熊勇清、苏燕妮(2017)基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利用视角,构建了资源对接价值分析模型,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开展了模拟分析得出,国际产能合作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合作企业的产能、技术和市场资源共享对接。乔晓楠和张晓宁(2017)锁定金融领域,以贷款为例,借助一个包含五种类型的国家,涵盖国际招标、跨国投资、装备贸易、金融合作等环节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国际产能合作中金融支持的运作机制与影响。

赵东麒、桑百川(2016)利用2007年至2014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10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切入点;东亚、东南亚、南亚、中欧和东欧地区在初级产品部门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是中国与其合作的主要方向;西亚和独联体地区在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稳定、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宋勇超( 2018)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个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以市场寻求型为主。陈衍泰( 2016)则基于国家距离的视角,利用2002-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借助负二项回归面板模型,考察了国家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产能合作时区位选择的影响。程中海、冯梅(2017)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方法发现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

“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产能合作重点国家和领域选择

目前,中国开展的产能合作覆盖亚、非、拉主要区域,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对外产能合作从中亚、东南亚到非洲,再到拉美、欧洲,在双、多边舞台同步展开。

在亚洲众多国家中, 白永秀等(2015)以中亚五国为重点考察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工业产能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双方在产品和产业结构上均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可重点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业、轻工食品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七大领域展开。在中亚五国中,李金叶、随书婉(2016)通過测算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专业化系数和一致性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与互补系数,发现两国产业互补性较强,可加强在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这些重点领域的合作力度。在亚洲众多国家中,土耳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国家之一,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门。邹志强( 2017)基于土耳其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提出中土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选择第一要能够充分利用土耳其区位优势(特别是进入欧盟的优势)的相关合作领域,如纺织服装、电信、汽车、能源和光伏等行业;第二要重点选择能够有效避免相同产业与企业竞争的相关合作领域,如纺织、家电、汽车等轻工制造与机械产业。魏敏( 2017)通过分析中国与土耳其的贸易、投资以及工程承包情况,认为中土产能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核能和新能源、旅游业以及金融业五大领域。东南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心,是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热点地区。铁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是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较为集中的领域,钢铁、水泥、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的合作逐步深入,跨境电商与信息技术有望成为合作的新行业,产业园区则成为投资新高地(吴崇伯,2016)。陈慧( 2017)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熊彬等( 2018)基于国际产业竞争力指数,使用2011年和2015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用来评估中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六个“澜湄合作”国家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判得出中国与澜湄五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产业是制造业。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陈利君、杨凯( 2016)发现中国与印度开展产能合作有利于加强战略对话与沟通,改善贸易不平衡,拓展合作空间。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加大对巴基斯坦投资,加快产能合作,不仅可以推动中国优势产能向巴基斯坦转移,还可以帮助巴基斯坦发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从而激发中巴之间的经济合作潜力,逐步扭转当前中巴关系中“政热经冷”局面(陈利君、刘曼,2017)。沈铭辉、张中元( 2017)认为中国可以发挥技术、资金上的优势,与印尼在农业、采矿业、加工业以及造船业、信息通讯业等领域进行合作。

非洲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洲“碎片化”的市场特征,姚佳梅( 2017)建议说中国不宜全面大规模地推进产能合作,有序推进方为上策。王泺( 2016)提出了可以通过对非援助来促进中非产能合作。闫实强等(2016)从非洲的资源禀赋、需求侧和供给侧等多个维度分析后发現,中非应推进钢铁与基础设施产能合作。黄梅波、唐正明(2016)则聚焦金融领域,发现中非产能合作过程中的融资存在诸多问题,为保障中非产能合作的顺利发展,必须大力推进金融合作。陶蓉(2016)将目光投向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通过对埃塞现有资源情况以及投资优劣势分析得出,中国应重点参与埃塞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考虑在埃塞投资以轻工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文献述评

从以上文献梳理不难看出,现有文献除了概念性的探讨外,还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产能合作。一是从定性角度讨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原因、进展以及面临的风险,提出宏观层面的思路与对策。二是从定量或实证分析角度探讨了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的领域、对象以及收益。三是以“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为研究对象,探讨开展产能合作的重点国家和重点领域的选择。不难发现对于产能合作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在研究范围上,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研究,以国际区域、一国内部某一地区与别国等为单位展开产能合作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微观层面的某个具体产业或跨国公司之间的产能合作研究较少。其二,对于产能合作的领域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合作研究,对于价值链高层次的领域合作研究较少,如研发和服务等。今后产能合作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这两个领域,扩大产能合作的研究范围。

[1]安宇宏。国际产能合作[J].宏观经济管理,2015 (10): 83.

[2]陈利君,杨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产能合作[J].学术探索,2016( 10): 36-43.

[3]陈利君,刘曼.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的产能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2017( 02):70-76.

[4]郭建鸾,闫冬。“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产能合作风险与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7( 04):19-25.

[5]黄梅波,唐正明-中非产能合作的金融需求及中非金融合作的推进[J].国际经济评论,2016(04):91-107+6-7.

[6]乔晓楠,张晓宁.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持与共赢的经济逻辑[J].产业经济评论,2017( 02):39-54.

[7]沈铭辉,张中元-“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一一以中国一印尼合作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7( 03): 4-11.

[8]王泺.对非援助促进中非产能合作的目标、原则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6 (12):23-25+58.

[9]吴福象,段巍,国际产能合作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7( 02):44-64+206.

[10]熊勇清,苏燕妮.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的战略价值及模拟分析一一基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利用视角[J].软科学,2017,31( 05):1-5.

[11]夏先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J].国际贸易,2015( 11): 26-33.

[12]钟飞腾,“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 08):40-49.

[13]赵东麒,桑百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一一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 (10):3-14.

[14]赵静冲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05):57-63.

[15]张洪,梁松.共生理论视角下国际产能合作的模式探析与机制构建一一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5(12):121-128.

猜你喜欢
一带
纳赛尔:“一带一路”让我来到山东
共建“一带一路”五周年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