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处理对白首乌蚜虫、蛴螬的防效分析

2018-05-14 16:03赵守平郭庆海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蛴螬蚜虫

赵守平 郭庆海

摘 要 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对白首乌蚜虫、蛴螬的防效及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高巧50 mL拌种的处理在防蚜虫、防蛴螬、保护块根、增收方面成效显著,且简单易操作,可以取代传统的毒死蜱颗粒剂。

关键词 白首乌;蛴螬;蚜虫;种衣剂;微囊剂

中图分类号:S435.67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6.024

1 研究背景

白手乌亦称白何首乌,古籍记载,白首乌用于晚唐,盛于早明,沿用至今[1]。因其补肾益肝,具有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的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的珍品[2]。白手乌以人工栽培为主,主要生长在沿海黄河故道的部分狭小区域,因生长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病虫草害极为严重,尤其是地下害虫会严重影响自首乌的产量、品质和效益。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单位对白手乌地下害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国家陆续颁布部分禁限用农药名录,以前常用的一些高毒农药如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等在中药材上禁用,目前在白首乌地下害虫防治方面使用较多的还是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但这两种颗粒剂用量大、残留多、持效期短、防效一般。随着农药制剂技术的进步,悬浮种衣剂、微囊剂的问世是防治地下地上害虫更加安全高效、省时省工的措施,并在花生、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等作物的地下地上害虫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4],但在中药材生产中很少使用,所以本试验旨在摸索悬浮种衣剂微囊剂在白首乌虫害防治中的合理使用量,筛选出最佳用药处理方式。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白首乌品种及试验田情况

供试白首乌品种为滨乌1号。本试验设在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首乌村,质地为砂心油泥土,土壤pH值为7.7,前茬作物为大麦。于2016年5月20日,切好的种乌每段长5 cm左右,有3~4个芽眼,用种量375~450 kg·hm-2。播种方法:采用锄头开穴点播或开沟条播,种乌平摆,每穴一段,播深4~5 cm,播种覆土后踩实保墒,早茬、地力好的田块密度适当降低,晚茬、地力差的田块密度适当提高,同时育好预备苗,出苗后进行移苗补缺,争取全苗。

2.2 供试药剂及施用方法

种乌进行拌种处理,首先用杀菌剂需与滑石粉混合拌种,58%的甲霜灵锰锌0.5 kg+70%甲基托布津1 kg+农用链霉素60 g+滑石粉50 kg拌种乌500 kg。因种衣剂要求用水不宜太多且要拌匀,故本试验为保证各小区剂量准确性,采用小喷壶喷洒种乌时不停翻动,使种乌尽量带药均匀,实际生产中大量拌种时可根据种乌量配制种衣剂再用大电动喷雾器喷雾。种乌拌匀后摊开晾晒使种乌表面干爽不黏连,即可播种。

2.3 试验方法

以仅使用杀菌剂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大田周边设

2 m保护行。

2.4 调查方法

2.4.1 出苗率及安全性调查

播种30 d后调查出苗情况,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连续5株。各重复全区统计求和,包括缺苗、死苗、弱苗的数量,并在生长期观察各试验药剂对白首乌的安全性。

2.4.2 防治效果调查

经多年深入调查,在实际生产中,本地地下害虫主要为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地上蚜虫为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本试验只统计对蛴螬、蚜虫的防效。

蚜虫的防效在播种60 d后调查,每小区调查5株;白首乌收获时(2016年11月6日)调查各供试药剂对蛴螬的防虫效果和保护块根效果。每小区3点取样,每点1垄2行长1 m,结合收获翻土深30 cm,统计各处理区的蛴螬虫口数、虫害块茎数,计算防虫效果、保护块根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2.4.3 产量收益计算

2016年11月6日收获,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连续3株,统计白首乌商品乌收益(8元/kg)、虫害乌收益

(3元/kg),计算各处理的产量收益。

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DPS软件LSD多重比较法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处理对出苗及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于6月20日(播种后30 d)进行生长情况统计,各处理均未发现药害症状。由表1可以看出,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2和处理3可以明显促进白首乌地上部分生长,苗期地上部分生长良好是形成地下块茎产量的基础。由缺苗数据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有较好的保苗效果,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6和处理7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每667 m2的高巧用量达到50 mL、每667 m2的毒死蜱微囊劑用量达到500 mL就可以取得较好的保苗效果。

3.2 各处理对蚜虫、蛴螬的防治效果

3.2.1 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凡是高巧处理均对地上蚜虫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在80%以上,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与高巧在花生、马铃薯上应用后对蚜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结论一致。处理4到处理8蚜虫发生量无显著差异,说明毒死蜱无论颗粒剂还是微囊剂对地上蚜虫没有作用。

3.2.2 对蛴螬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5、处理6、处理7的防虫效果显著优于处理2、处理3,但对白首乌块根的保护效果却无显著差异。因为毒死蜱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具有较强的杀虫效果,从而能够保护块根,高巧的有效成分为吡虫啉,有较强的内吸性,对蛴螬有驱避而非杀死作用,随块根的生长吡虫啉散布到所有新长出的块根,从而能够起到保护的效果,与陈凯等人用高巧在花生上做的拌种防蛴螬试验结论类似[5]。

3.2.3 增产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增产最多的是处理2、处理3,然后是处理1、处理5、处理6、处理7,第三是处理4。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综合考虑各处理的数据,可以看出处理2、处理3可以有效防治地上的蚜虫,并通过趋避地下害虫蛴螬很好地保护了白首乌块根,且增产效果最显著。处理5、处理6因无内吸性无法防治地上害虫,但防治蛴螬保护块根的效果与处理2、处理3、处理7一样优秀,只是增产效果略逊。说明处理2、处理3、处理5和处理6完全可以替代传统防治方法处理7,考虑到处理2、处理3既能防地上蚜虫又能防蛴螬保护块根,且增产上无显著差异,实际生产中操作简单易用,建议防治白首乌蚜虫及蛴螬可以用高巧拌种(因新的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不可以超范围使用,所以本试验的结论尚需取得登记后才能应用)。

4.2 讨论

目前市场上有较多老成分、新剂型的农药产品,微胶囊化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悬浮种衣剂产品及使用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大田作物取得了部分成熟经验。白首乌病虫害防治也可以借鉴相关大田作物经验,例如通过使用含杀虫、杀菌、生长调节剂的拌种剂防治白首乌整个生育期的病害、虫害,达到一拌“高产无病虫”省时省力的高效技术模式。相关机构、企业应尽快推进相关产品技术在中药材上的登记。

参考文献:

[1] 张冬冬,陶文沂,崔凤杰,等.响应面法优化白手乌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5):81-87.

[2] 张建烽,李友宾,钱士辉,等.白手乌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l(10):814-816.

[3] 段爱菊,韩端华,王利霞,等.不同药剂拌种对花生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J].花生学报,2011,40(4):37-40.

[4] 段爱菊,刘顺通,张自启,等,夏播花生田蛴螬的发生与防治[J].作物杂志,2006(2):62-63.

[5] 陈凯,谢宏峰,许曼琳,等.60%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11(7):81-8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蛴螬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清丰县花生田蛴螬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蚂蚁和蚜虫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土法对阜阳市夏大豆田蛴螬的防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