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压力下的企业研发投入与社会责任

2018-05-14 17:42谢昕琰楼晓玲
关键词:变量责任资源

谢昕琰 楼晓玲

[摘要]本研究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把研发投入看作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资源,在研究分析两者关系的同时,论证条件变量的可能及其作用。对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影响社会责任行为,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比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更多;党组织、工会以及行业协会成员身份是代表制度压力传递渠道的三个特征变量,研究发现此三变量在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的影响关系中起了显著调节作用;通过最近邻匹配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的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传统OLS回归分析低估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于企业增加环境导向、社会利好型的研发投入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建设党组织、工会、行业协会等内外部组织以顺畅正式非正式制度压力调节提供理论支持。

[关 键 词]研发投入 社会责任 制度压力 倾向值匹配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8)01-0009-13

一、 问题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思想起源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较健全的法制环境、充分的市场经济以及先进的公司经营理念,促使企业更多地关注并履行社会责任。由于长期处于正式制度监管松懈、非正式制度督促不到位等环境中,中国民营企业容易忽视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造假售假、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拖欠工资等事件层出不穷。近几年来,随着制度监管、舆论监督等的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也逐渐 增多。

比较多的文献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切入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研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是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譹?訛但在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关系时,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譺?訛为此,不少学者主张采用资源基础观的视角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譻?訛?譼?訛?譽?訛探寻不同资源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研发投入作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资源,成为本研究较好的切入点。

国外不少研究分析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譾?訛?譿?訛?讀?訛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讁?訛?輥?輮?訛与国外结论较为一致,皆证明了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面作用,同时这种正面的影响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輥?輯?訛例如,企业所有制不同,研发投入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也不同。?輥?輰?訛而专门探讨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作用,其作用是否会受其他条件的影响,现有文献鲜有涉及。

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庞大,是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压力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外部制度压力弱、内部规范约束小,所以研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就有了特别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等进行文献梳理;继而探寻企业研发投入、制度压力与社会责任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假设;接着利用全国性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模型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并对结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引申。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 利益资源的作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资源基础观

英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最早正式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其1924版的《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时就已经把“满足产业内外相关群体的需要”纳入定义,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他之后,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鲍文(Bowen)在其著作《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中将企业社会责任明确定义为: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即经营者根据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义务。?輥?輱?訛该定义强调了社会责任的伦理道德意义。后來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不断扩展,认为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对本身或内部股东经济利益的超越,立足于社会的期待和价值标准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包括经济与法律责任,以及除此之外的行动。?輥?輲?訛?輥?輳?訛?輥?輴?訛在学界获得认可的是卡罗尔提出的四责任概念框架,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形成“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譹?訛后来,在“金字塔模型”修正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圆模型”,?譺?訛该模型认为社会责任的几个维度之间不是完全分离,而是相互交叠内在互动的,强调总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引入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企业之所以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是因为这样做使企业更有利可图,?譻?訛此类观点被称为“策略性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譼?訛简而言之就是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一种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在此路径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并形成了多达数百篇的研究文献和大量相关研究综述,?譽?訛但结论尚未统一。有研究发现二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譾?訛但也有研究发现二者存在负相关、?譿?訛不相关、?讀?訛混合相关、?讁?訛倒U型关系?輥?輮?訛和U型关系?輥?輯?訛等不同结论。对如此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模型中遗漏了某些变量,导致结果出现了分歧。

面对如此莫衷一是的研究结论,学者拓宽视角运用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来考察企业不同资源和能力如何影响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沃纳菲尔特的《企业资源基础观》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他认为企业资源是“那些半永久性附属于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輥?輰?訛后来巴尼扩展了这一概念,认为企业资源包括“企业控制的能够使企业制订和实施提高其效率和效果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等”。?輥?輱?訛对于资源的概念,资源观与传统经济学不同之处在于:资源观认为资源不只包括资本、生产物资和人的物资资源,还包括知识、经验、技能、判断力、适应力以及企业组织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等非物质资源。

资源基础观对企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假说主要包括:(1)企业财务资源,闲置资源假说认为企业较高的财务绩效能为企业带来更多闲置的资源从而用于投入社会责任行为,?輥?輲?訛并得到不少实证研究的支持;?輥?輳?訛?輥?輴?訛(2)企业管理能力,包括在让企业成员形成共同愿景的能力?輥?輵?訛和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譹?訛这两方面的能力大小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3)技术创新资源,企业的研发投入会正向影响企业社会绩效。?譺?訛?譻?訛

前文提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社会责任研究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很重要的原因是遗漏了变量,而其中被忽略的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譼?訛资源基础观认为被忽略的技术创新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有价值的技术资产,是一种“资源”,企业意识到外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为响应这些诉求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节能环保、提升员工福利、树立企业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就会增多。?譽?訛研发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作用十分类似,都导致了企业产品或生产过程的更新换代。?譾?訛

国外不少实证研究提供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社会责任的行为的证据。?譿?訛?讀?訛其中,帕吉特和加兰的研究认为企业的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包括声誉和技术,无形资源之间会相互转化。?讁?訛由于研发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有进入壁垒的行为,拥有研发行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带来经济绩效,还能带来社会绩效,转化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为公司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他们假设能显著推进创新的研发投入可能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并通过实证研究支持了该假设。同时,研发创新是一种技术资源,这种资源为企业带来了“光环”,企业为了让“光环”不掉色,会更加维护自身的形象,从而增加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学界提出的环境导向创新、?輥?輮?訛社会利好型创新?輥?輯?訛等概念都指出很大一部分的研发创新内容围绕着社会性问题和民众的福祉问题,能够引致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国内的数据对创新研发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了验证:朱乃平等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輥?輰?訛丘海雄和刘溯源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同时显著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輥?輱?訛梁彤缨等认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輥?輲?訛但受限于样本,现有的研究结论仅能推论于某个行业、某个地区或者上市企业。本研究利用民营企业调查的全国数据,尝试验证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研究基础,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比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更多。

(二) 制度压力的作用:新制度主义理论

如果说研发驱动是企業社会责任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那么制度压力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催化剂。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企业行动受制于社会结构中的正式制度(法律、法规、成文规章等)和非正式制度(规范、价值标准、习俗、伦理等),企业接受并内化这些普遍认可的规则,使自身行为符合制度的要求,从而在互动群体中获得合法性。?譹?訛?譺?訛制度压力既体现在正式制度的强制约束中,如政府通过制定或调整法律、政策来迫使企业采取更符合社会期待的社会责任行动措施,也体现在非正式制度的宽松规范中,比如商业合作伙伴,他们在企业交往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权利的维护来施加对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行动的压力;以及公众舆论、道德伦理、价值标准的约束规范等。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对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压力的响应。?譻?訛

从官方正式制度压力角度看,如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10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文件;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对各种所有制企业有一个共同要求,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企业满足这些制度合法性也可以获得特权和收益,比如对配合政府政策,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优良表现的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补助和政策优惠等;在行业协会或商会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取得优秀的社会绩效考评成绩可以获得表彰,提高企业声誉。从民间非正式制度压力角度看,自2001年起,国内外媒体和民间团体组织举办了三四十次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论坛或研讨会,?譼?訛其中包括2004年以来每年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民间社会舆论一方面对违背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严厉谴责,如谴责事故频发的煤矿企业、批评和抵制违规的食品企业等;另一方面对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如《第一财经日报》评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中国社会责任国际论坛颁发最具责任感企业奖等。由此可见,国内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式、非正式的制度基础和制度环境已经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一致要求和期望,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获得社会的赞许和认可,不承担社会责任则会受到制裁和抨击。出于维护组织合法性的考虑,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Rao、Oliver等学者都提出可以将资源基础观与新制度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即认为企业的异质性是制度合法性压力与企业经济理性的优化资源利用所共同塑造的。?譽?訛?譾?訛这样的异质性同样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中:如果没有外界的制度压力,企业的资源将更多地投入到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中,而只有当企业感受到所嵌入的社会环境所施加的制度压力时,才会将有限的资源适当地投入到社会责任行为当中。企业的资源优势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绩效,如果把社会责任行为看作是一种社会绩效,那么制度压力则在中间扮演着一个“扳道工”的角色,影响着企业的资源是转化为经济绩效还是社会绩效。同时,当企业因组织特征而承受的制度压力不同时,会根据压力的大小自主分配和调整资源的组合和利用,导致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差异。

前面提到企业的创新研发可以看作是一种技术资源,研发投入会正向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譿?訛?讀?訛任海云和师萍认为研究国内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可能受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所以要探讨二者的真实关系,必须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并把这些因素以条件变量的方式引入模型。?譹?訛梁彤缨等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受企业所有制的影响,在民营控股公司中更为显著。?譺?訛本研究认为,在民营企业内部依然存在着调节性的因素,那就是制度压力(如图1)。由于企业资源都是稀缺且珍贵的,?譻?訛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动原则,企业会优先把有限的技术研发资源用于研发经济利益导向的技术。但是外部制度压力会驱使企业投入更专注于环境导向型、社会利好型等社会福利导向的研发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所以,本研究认为企业感受到的制度压力是研发投入影响社会责任中的调节变量。

虽然说企业都能感受到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压力,但不同企业所感受到的制度压力大小不同。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者们提出组织的部分特征属性反映了其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地位,这些特征属性的差异使其所承受的制度压力不同,本研究选取三种组织特征以衡量企业所受制度压力的大小,分别是:企业内部党组织设立情况、企业内部工会设立情况以及企业参与行业协会情况。在民营企业中,设立党支部被认为是其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的象征,是正式制度压力传导的主要通道。组织运行于公共部门管制下或与公共部门有密切的联系,比其他组织对制度要求更加敏感,法律与规则施加给它们的制度压力更大,公众也对它们有更高的期待,?譼?訛因此有独立党组织的企业更愿意响应政府的号召而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工会,是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压力传递的通道,政府的规章制度、社会舆论监督和内部员工建言,都可以通过工会进行压力传导。内部工会活动越活跃意味着员工有更强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他们施加给组织的制度压力更大,?譽?訛组织会更有压力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此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身份,是非正式制度压力传导的主要通道。有研究发现,企业参与行业协会或商会会提高它们在政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曝光度,承担来自政府和公众更大的合法性压力,?譾?訛所以协会成员企业理应承受更多的来自外界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压力。根据以上研究基础,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企业党组织在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假设3:企业工会组织在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假设4:企业行业身份在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策略

本文要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对有研发投入的企业而言,它们的社会责任行为与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相比是否有显著不同?企业所承受的制度压力是否在两者关系中起了调节作用?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将样本分成没有研发投入和有研发投入的两组,进行社会责任得分的差异比较。但如果仅仅采用OLS回归的话,容易造成样本选择性问题,因为有研发和没有研发的企业很可能本身就是性质不同的企业,如果这些不同的性質影响了因变量的话,就会出现样本的选择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OLS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有偏的。所以,本研究将采用倾向值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的方法避免样本选择性问题,用匹配后的样本重新得到一个估计。倾向值匹配是一种模拟自然实验随机分组的方法,假设处理组(treatment group)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的差异能被一组共变项解释。进而利用这些共变项进行分层匹配,使得每一层内部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这些共变项上性质接近,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们是否接受处理。通过这样的步骤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与此同时,保留OLS的估计结果,对两种方法的估计结果加以比较并得出结论。

为了增加结果的稳健性,笔者同时使用三种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分别是:最近邻匹配(k-Nearest neighbors matching),即根据倾向值的高低,兼顾两组样本的差异进行一对一匹配;半径匹配法(Radius matching),把匹配对象倾向得分最大半径设为0.1,在半径范围内进行匹配;核匹配法(Kernel matching),根据Gaussian正态分布核函数确定匹配对象。在本研究中,“处理组”就是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对照组”就是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实质就是为每一个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找到与它在倾向值上相近的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以实现两个群组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在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时,倾向值的预测方程是关键。本研究根据以往的文献以及实际的模型解释效果选择出一组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解释变量对样本进行匹配,具体包括:管理者经历、管理者教育程度、是否拥有董事会、是否属于制造业、是否涉及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所在地区、企业历史、企业规模、财务绩效、政府研发补助。

(二)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主持的2010年全国第九次民营企业调查(CPES2010)。数据合法来源为中山大学国家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数据库。该调查首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上民营企业的规模结构和行业结构来选取民营企业样本,再通过各地工商联和工商局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私营企业的法人代表(民营企业家)。调查样本涵盖我国境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所有民营企业,而且涉及各个行业、各种发展阶段和规模,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是目前研究民营企业的较为通用的数据来源。剔除缺失值之后,本研究的有效样本包括了1652个观测值。

(三) 变量设计

1. 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不同的研究关注点,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指标。有的分开不同维度进行讨论,有的则采用多维度综合指标的办法。本研究采用多维度综合指标测量的办法,虑及数据的可操作性,最终选取慈善捐款、员工社会保险投入和员工培训投入构成社会责任的3个子变量,以慈善捐款代表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以员工社保及员工培训代表对内部利益相关者履行的社会责任。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将其合并成一个数值型的复合变量:社会责任因子得分。具体而言,3个子变量均指2009年当年的费用支出。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企业社会责任因子分析结果

2. 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企业的研发投入。因超过一半的样本企业研发费用为0或无填答,所以本研究不使用具体的研发投入金额作为操作变量。而将企业研发费用题项,重新编码为一个二分变量,区分有研发投入和没有研发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3. 调节变量

本研究的调节变量是制度压力。采用与制度压力相关的三个特征变量作为操作指标,包括:是否有中共党组织机构,操作化为一个二分变量;是否有工会组织,同样操作化为一个二分变量;是否行业协会成员,只要企业参与行业协会、工商联以及工商联主管的下属行业商会或同业公会中的任意一项,编码为“1”。

4. 匹配选择变量

企业研发投入的样本选择变量包括企业家特征和企业特征两部分。

企业家特征包括:企业家经历,将企业家在开办民营企业前担任过技术干部、技术人员等与技术相关职务的样本编码为“1”;教育程度,将企业家教育水平为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的设置为“1”,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的设置为“0”。

企业特征包括:是否拥有董事会、是否属于制造业、是否涉及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所在地区、企业历史、企业规模、财务绩效、政府研发补助。把具有独立董事会组织、涉及制造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譹?訛的企业样本都编码为“1”。企业所在地按照通常规范区分为东部、中部与西部,并分别设置为虚拟变量,以东部地区为参照项。同时,企业历史采用的是调查年份(2010年)减去企业成立年份的所得值(不足1年算1年),而企业规模采用的是企业的员工数量(单位:千人)。此外,财务绩效采用的是企业2008年的净利润(单位:亿元,净利润为负的一律设置为0),而政府研发补助采用的是2009年企业在技改方面得到的政府资金支持(单位:万元)。表2为主要分析变量的描述统计。

四、 实证分析

(一) 基于logit模型的倾向值匹配

在进行匹配之前,首先要计算样本的倾向值得分。计算的步骤是基于logit模型,采用样本选择变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概率进行预测,进而得到研发投入的倾向值得分。表2左侧显示了对企业研发投入二分变量的logit回归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到,除了企业家经历、中部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影响不显著以外,其余的变量的影响都较为显著。为了尽可能让处理组与对照组样本相似,这三个变量依然被保留在模型中。在模型的整体解释力上,伪R2值等于0.194,模型具有较好的整体解释力。

与此同时,将这些选择变量与研发投入二分变量一起,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分进行OLS回归(表3右侧)。对比logit模型可以发现,虽然研发投入变量的影响非常显著,但教育程度、企业规模等变量仍然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显著影响。这就说明在企业研发投入上确实存在着样本选择性问题,且这种选择性不因在OLS中加入控制变量而得到解决。因此,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进行模型估计是必要的。

图2是处理组(有研发投入企业)与对照组(无研发投入企业)的倾向值密度函数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对照组的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概率集中在0.2,而处理组企业的倾向值峰值则出现在0.7。另外,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两条密度函数曲线交叉的部分较多,因此可以认为倾向值匹配的共同支撑假设(Common Support Assumption)较容易得到满足。本研究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匹配方法进行样本匹配及估计处理效应,包括最近邻匹配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采用三种匹配方法,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均落在“On support”(受支撑)区域内,结合密度函数图可认为共同支撑假设得到满足。接着,对核匹配法的结果进行平行假设(Balancing Assumption)检验,表4呈现了检验的结果(最近邻匹配和半径匹配的结果类似,不再重复)。通过匹配,大部分变量都消除了组间差异。除了管理者经历以及是否属于中部企业两个变量在匹配后仍然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外,其余变量匹配后的差异都变得不显著了。绝大部分变量的标准误偏差绝对值在匹配后都控制在了0.1以内。伪R2从匹配前的0.194下降到匹配后的0.008,可见本研究的匹配变量选择与匹配方法实现了大部分匹配变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衡性,平行假设得到满足,倾向值匹配估计是有效的。

(二) 估计模型处理效应

表5显示了倾向值匹配模型估计的各类系数?譹?訛,包括处理组处理效应(ATT)、对照组处理效应(ATU)及平均处理效应(ATE)。采用三种匹配方法下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均高于OLS模型中估计得到的研发投入的系数。这证明确实存在样本选择性的问题,无研发投入和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是有处理前异质性的,它们本身在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可观测因素上的异质性已经足以影响它们的社会责任投入。三种匹配方法下的估计结果比较接近,说明研究结果较为稳健。在OLS估计下研发投入的系数为0.157,并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一般解读为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而倾向值匹配模型估计后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25左右,比OLS估计高约0.1。可以看到在控制了各种可观测的处理前异质性后,企业研发投入给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作用会更大。也就是说,OLS模型低估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个问题并不随着在传统的多元回归中加入控制变量而改善。这样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帕吉特等提出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点,?譺?訛假设1得到验证。同时,此结果和其他国内学者的结论保持一致,?譻?訛?譼?訛增加了理论的稳健性。

若考虑不同条件下的倾向值匹配分析,估计结果见表6。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和不区分样本类型的估计结果一样,普通OLS估计依然低估了研发投入的系数。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而言,有党组织的企业,其处理效应明显高于无党组织的企业,且差距比普通OLS估計的要大。除了最近邻匹配估计得到的显著性比较低以外,其余两种匹配结果都显示党组织在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假设2得到了数据的验证。与企业设立党组织情况类似,企业在设立工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成员身份上的差异也显著影响着研发投入的处理效应。具体而言,行业协会成员企业和设立了工会组织的企业的处理效应更大,即工会和行业协会成员身份也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假设3和假设4得到验证。此外,从倾向值匹配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到,三个条件变量的条件作用并不如OLS结果显示的那样是一种绝对的条件作用。没有党组织、工会组织,以及非行业协会成员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依然是显著的。本研究认为企业由于自身组织特性的不同,其受到的外界的制度压力大小也不同,而这种制度压力会影响到研发投入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因果关系。内部设立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企业,以及自身属于行业协会和工商联成员的企业感受到的制度压力会更大。而这种压力,放大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作用。

五、 結论与讨论

本研究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观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把企业研发投入看作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资源,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同时,论证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对CPES2010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首先,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影响社会责任行为,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比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更多,即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一种创新资源和优势,当企业感知责任履行压力时,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有更大的可能性将该资源和优势转化为社会责任行为,在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权衡中更加偏重社会绩效。其次,党组织、工会以及行业协会成员身份是代表制度压力传递渠道的三个特征变量,研究发现三个特征变量在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的影响关系中起了显著调节作用,即党组织、工会和行业身份作为压力传递通道,放大了研发投入对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起了调节作用。另外,通过最近邻匹配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的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传统的OLS回归分析低估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用及制度压力所起的调节作用。由于采用的CPES2010调查数据对象只限于民营企业,对于研究结论能否推论其他不同性质企业,有待后续研究的验证。

本研究丰富并支持了以往理论成果,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莫衷一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一定的回应,研究结果如此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忽略了对研发创新这一重要资源的分析。同时丰富了企业资源基础观的研究,提升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一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理论支持:企业基于创新驱动而增加的研发投入,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责任行为的履行,带来社会效益,提升品牌美誉度。二为民营企业重视内部组织建设参与外部社会协同增加理论支持:加强党组织和工会建设,积极参与行业组织,能保障正式制度的传达和外部公众监督渠道的畅通,助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R&D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Institutional Pressure: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urvey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XIE Xinyan1, LOU Xiaoling2

(1. 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Guangzhou 510320, China; 2.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vestigating The Ninth Chinese Private Entrepreneur Survey database, we found that: R&D invest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the corporates with R&D investment have more motivation to fulfill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one with non-R&D investment; party organizations, labor unions and membership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i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 It is found that institutional press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R&D invest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the method of nearest neighbors matching, radius matching and kernel matching, we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OLS regression underestimated the impact of R&D investment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ncouraging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social-oriented R&D investment to fulfill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better.

Key word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institutional pressur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猜你喜欢
变量责任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谁的责任
责任(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