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8-05-14 16:03季培菊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季培菊

摘 要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结合通州区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差距、总结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6.05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近年来,通州区切实加大投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和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 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1.1 产业发展要迎难而上

目前,通州区有家纺服装产业、船舶海工产业、轻工食品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家纺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低,国内家纺服装市场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大幅下降。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出口不畅。家纺服装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按照中央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家纺服装特别是印染行业的生产能力将受到进一步限制。船舶海工产业是通州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同行竞争激烈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依然是横亘在船企面前的“三座大山”。通州区轻工食品产业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全國叫得响的品牌却很少。名牌产品如西亭脆饼、新中乳腐受制于生产工艺,规模一直不大。通州三大主导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2 生态环境要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伴随着通州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经过了通灵桥拆迁、川姜环境大整治等一系列活动,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要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 乡风民俗要去伪存真

石港的京剧和童子戏、二甲的蓝印花布,兴仁的庙会、刘桥的打麦号子、东社的忠孝文化园等,这些或古老或年轻的乡土文化值得一代代继承和发扬。但也应该看到遍布城乡的棋牌室、吹吹打打永不停息的佛事斋事、互相攀比居高不下的吃喝宴请等,这些旧风陋俗使广大农民群众怨声载道,不堪重负。

1.4 乡村治理要共同参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在乡村治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传承发展我国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近年来,乡村干部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党员普遍老龄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弱化,农民群众参政的意识不强,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有些地方还未落到实处。

1.5 农民收入要提档升级

生活富裕是建立美丽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虽然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离生活富裕的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相当一部分农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的压力下,日子过得很不容易。特别是少数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只能解决最基本的吃饱穿暖问题。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和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可以归结为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两个方面的制约。从体制性矛盾来看,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影响,工农产品不能平等交易。从结构性矛盾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明显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和消除。

所以,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含量、发展电子商务、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能力。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受制于人,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容易被淘汰。对于通州的船舶海工产业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提升船舶海工产业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既要着眼于眼下的生存和突围问题,更要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布局。政府部门在促进人才引进、支持技术研发等方面要有意识地给予优惠政策和实质举措。

对于家纺服装产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设计工艺水平,同时更要有足够的品牌意识,在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上动脑筋、做文章、开思路。要具备大格局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渠道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打响自己的国际品牌。

对于轻工食品产业而言,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必须不断改进工艺流程,结合市场需求实现产品的不断迭代更新。要具备开创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食品的文化历史内涵,更要贴近当下社会的多元化诉求,在食品艺术化、食品礼品化、食品社交化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增加食品类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努力将行业做大做强。

2)加大基础投入、消除污染隐患、建立专业队伍、落实长效机制,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政府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道路灰黑化全覆盖工程,努力实现乡村主要道路的亮化和美化。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遏制污染,坚决关停经整改后环保依然不达标的散、乱、差企业。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努力做到污染的零排放。要探索建立专业的保洁队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考核力度。乡村要科学规划,要深入地头,充分结合各村各镇的历史文化,不仅要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更要打造良好的人居文化,要在改造和美化环境的过程中,兼顾各村各镇的特色,打造一批特色乡村。

3)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乡土文化、革除旧风陋俗、制止攀比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坚决遏制赌博在乡村的蔓延,引导广大农民离开棋牌室,参加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体现在文体活动缺乏自发性、参与性和持续性、周期性。例如,常见的文化下乡、电影下乡,往往一年也就几场,且大多流于形式,这种输入性的文体活动对农民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极其有限,这就需要相关组织部门、策划部门沉下心来,真正走进农民的心里,了解他们的现实诉求,并应当有意识地倡导和扶持农民自发的健康活动或相关组织。唯有这些农民自己想要参与的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地在农村落地生根。这些活动可以是生产技术的传授会、创业经验的分享会、青年男女的联谊相亲会、各村为单位的运动会、老年人相互慰藉的互助会、身边好人好事的故事会等,让活动周期化,让组织固定化,唯有此,才能形成人文凝聚力,让健康文化深入人心。

要正确把握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坚决遏制乡村的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广大農民相信科学,远离牛鬼蛇神。要引导农民克服攀比心理,养成理性消费、节约消费的习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落实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参政意识,构建和谐统一的运行机制。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加强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前沿和关口,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参政意识、强化参政能力。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治理体系。

5)发展集体经济,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收入,做好精准扶贫,开启共同富裕的美好征程。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保险阀。要探索多种途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形式,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要加快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要继续做好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工作,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不让一户农民掉队。

3 结语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科学规划、逐步推进,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