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探索:小农扶贫模式

2018-05-14 12:19耿熠君
山西农经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小农生产者农户

耿熠君

摘 要:通过对现今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的分析,指出产业扶贫模式适应性有限的缺陷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继而提出创新探索小农扶贫模式。以河北易县桑岗村为例,对以巢状市场为依托的小农扶贫模式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效益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小农扶贫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5-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1 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化扶贫模式发展的困境

精准扶贫与过去“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扶贫不同,进行“滴灌”帮扶,强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意在解决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产业扶贫以其效益明显、政策支持力度大、安全性高等特点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 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 简单改变村容村貌, 内在活力不行, 劳动力不能回流, 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 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1]。”这为精准扶貧提供了方向和导向。但是,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产业化扶贫模式遭遇到了诸多困境。

第一,产业扶贫由于资金需求量大、周期较长,存在适应性有限、见效慢等缺陷,使得产业扶贫对小农户的覆盖率低、小农户受益少。而且过分重视经济效益也使得扶贫效果仅仅局限于数字和指标。因此,产业经济所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受惠规模和力度不足。

第二,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市场风险比较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第三,产业扶贫依靠大户发展规模经营、特色经营,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较多的农业劳动力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在留守妇女和老人较多的村落难以推行,扶贫的益贫性效果不明显。

第四,盲目推行同质化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容易出现产品供给过剩、增产不增收、资金无法回笼等情况,不符合现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在易县桑岗村创新试验小农扶贫模式

2.1 小农扶贫模式 以巢状市场为依托 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有效对接

巢状市场兴起于农村发展的进程之中,以公共池塘资源为基础,通过特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高质量农产品与特定的消费者直接连接[2],进行农产品交易。以巢状市场为纽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将偏远山区和村庄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与附近城市消费者的需求点对点式的对接,增加有效供给,实现生产者的增产增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安全。这一小农扶贫模式不以“致富”为目的,而以“脱贫”为目标,能够减少农户生产的市场风险,实现农户收入的有效增加,防止返贫现象的产生。

2.2 易县桑岗村依靠巢状市场发展小农扶贫模式的原因

第一,桑岗村位于易县西部的偏远山区,距县城68 km,距北京市190 km,四面环山,山场面积大约有1 266.66 hm2,耕地面积有48 hm2。耕地面积较少、分布零散,仅有一条高速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不便,距离城市较远[3]。而且桑岗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仅有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代表的留守人口驻扎村庄,劳动能力不足、专业化生产知识欠缺,不适宜发展规模生产、现代农业。

第二,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横行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桑岗村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村民们拥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艺,施用农家肥、散养家禽和牲畜,生产出来的蔬菜、粮食和肉类健康、无公害、可持续,迎合了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依靠巢状市场,可以实现使得供需相对平衡,农民收入增加。

第三,桑岗村民风淳朴,口碑较好,容易与消费者构建以“信任”为桥梁的合作关系,实现长久发展。消费者往往能够认识到公共池塘资源的价值所在,他们与生产者之间的密切交往保证着产品交易的顺利进行,并培养出一种独特的信任机制[4],对以巢状市场为纽带的小农扶贫模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四,“互联网+农业”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迅速的发展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有效对接提供了高效的媒介,它不仅降低了空间分散、时间错位之间的供求匹配难度,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快捷选择、快捷支付的需求。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在既定的APP上直接发布农产品的供应信息,消费者可以根据供给量和供给品种下单购买,而且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依托APP进行线上沟通,有效实现产销统筹。

第五,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和相关公益基金、社会组织为易县桑岗村巢状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和关系网络支持。

2.3 易县桑岗村依靠巢状市场发展小农扶贫模式的显著效益

第一,经济效益。以巢状市场为依托的小农扶贫模式将城市的货币带入乡村,增加了农村留守人口稳定、持续的劳动收入,带动了乡村脱贫。桑岗村的贫困农户通过参与巢状市场,人均增收1 980元,解决了456名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增收问题。而且城市消费者为了对农产品品质进行监督,往往进行定期走访、假期探访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桑岗村的乡村旅游。农户为消费者提供食宿,从而获取一定的服务收益。形成巢状扶贫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促进巢状扶贫的良性循环。

第二,社会效益。以巢状市场为依托的小农扶贫模式增加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带动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三,生态效益。以巢状市场为依托的小农扶贫模式鼓励农户进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施用农家肥,这样不仅可以调节土壤酸碱性,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效,而且可以全面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巢状市场带动的乡村旅游也使得村民开始注意环境卫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减少不可降解物品的使用,使得村落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 相关建议

第一,国家应该鼓励精准扶贫的创新型探索,对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进行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类型的扶贫模式。

第二,政府要加大对小农扶贫模式的专项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继续深化精准扶贫。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利用其社会关系网发展消费者群体。成立专门的第三方调节小组,对生产者的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监督,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矛盾与反馈进行有效协调、沟通。

第三,重视村民自治,构建合理的村民自治体系。重塑村民自治的公共属性,理顺国家、村民自治以及乡村社区之间的关系[5],发挥其组织管理能力,为小农模式下精准扶贫工作的长远开展提供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富.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G].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辅导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59.

[2]叶敬忠.丁宝寅.王雯.独辟蹊径: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2(10):4-12.

[3]新华网.巢状市场:易县桑岗村创精准扶贫新模式[OL].[2018-4-16].http://www.he.xinhuanet.com/xinwen/20160818/3375122_c.html.

[4]徐立成.周立“农消对接”模式的兴起与食品安全共同体的重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9-70.

[5]万江红,苏运勋.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村民自治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6(8):149-154.

猜你喜欢
小农生产者农户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内在二元性:认识小农新视角
试析匈牙利小农党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