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自然笔记中热爱和尊重自然

2018-05-14 09:05刘妤葭
新班主任 2018年7期
关键词:感官笔记植物

刘妤葭

活动背景

今天的未成年人是明天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生态道德的实践者。由于学校地处城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较少接触自然界,难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

学生个人道德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展的自然笔记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发展学生生态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活动目标

1.通过完成自然笔记,引导学生了解做自然笔记的意义,掌握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记录过程以及自然现象的分享,引导学生体悟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好准备。

3.通过对植物的细心观察,与生物教学中的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植物样本,确定活动场所。

2.学生:准备彩色铅笔和画纸等,根据自身兴趣提前对身边的动植物进行初步观察。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赏,感悟自然之美

1.教师播放视频:依次展示变色龙、蟾蜍、竹节虫、鸟类等动物以及茉莉花、苔藓等植物,感受大自然中生命活动的千姿百态;展示海洋、淡水、湖泊、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感受大自然的广阔和丰富。

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自己见过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谈谈它们的特点以及看见它们时的感受。有的学生谈到校园的小花坛总会有一些小鸟光顾,虽然不知道小鸟的物种名,但是觉得小鸟很漂亮可爱,生怕自己不小心打扰了它。有的学生谈到东湖的景色很美,在东湖边散步可以使自己身心愉悦。

【设计意图】视频展示、学生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与大自然接触的时光,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了学生认识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二)打开五感,学会观察自然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大自然的切身体验,说出自己在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时运用了哪些感官。

2.学生举例说明运用的感官,例如观察变色龙运用了视觉,观察鸟类除了视觉还会用到听觉,观察茉莉花用到了嗅觉,观察苔藓用到了触觉。以李时珍尝百草为例,引导学生说出第五种感官——味觉。

3.教师展示樟树叶,并分发给每一名学生,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感官认识它。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尝一尝。学生提出观点:植物不能用听觉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比较不同风速的风在吹过树叶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中,有些学生因为平时缺乏对自然的观察而难以举出例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自然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本环节讨论,学生了解到认识自然可以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这五种感官,丰富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知途径。通过对樟树叶的观察,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不同的感官来感受同一自然事物的方法。

(三)了解自然笔记,学会记录自然

1.教师提问:如果要把刚刚对樟树叶的观察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

2.学生提出记录方式:拍照片、画画、做标本等。

3.教師展示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所做的自然笔记,引导学生采取绘画加文字的形式记录。教师说明,做自然笔记是一种很好的了解和记录自然的方式。

4.教师明确要求:人的视觉观察的事物用绘画记录,其他感官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文字记录。提醒学生记录之前需要填写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和记录人,记录中应该给自己的自然笔记选定一个主题。记录应该是长期的,多角度的。

【设计意图】单纯地观察大自然而不记录,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体验观察自然的乐趣,但是三分钟热度后,学生并不能深入认知自然。生态道德教育是长期的过程,热爱和尊重自然的观念需要长时间的渗透才能逐步转化为学生保护自然的行为。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行为有助于学生形成长期观察的习惯,有助于生态道德的观念植根于学生心中。

(四)自然笔记实践,深度观察自然

1.教师要求学生用25分钟时间在田径场边绿地上选定自己的观察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完成一次自然笔记。不要求绘画的精良,也不要求华丽的辞藻,重点放在记录真实的自然现象。

2.学生选定观察对象,开始仔细观察并记录。

3.教师逐个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观察的兴趣所在,并且引导学生放下对绘画技巧的担忧,大胆、真实地做记录。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和记录自然的方法之后,已经对大自然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迫切希望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大自然。此时安排学生在学校的绿地记自然笔记,近距离观察和记录绿地中的植物,学生有了对自然的切身体验,并且比以往的体验更深入、更丰富。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学生才能将热爱自然的情感内化于心。

(五)成果分享,感悟生命

1.学生在田径场看台集合,教师对学生在记录自然笔记时的态度进行点评,表扬观察记录时态度认真的学生,批评踩踏草坪、故意破坏植物的行为,并指出如何正确与大自然相处。

2.学生自愿上前展示自己的自然笔记,描述自己的观察对象、有趣的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和分享做自然笔记时的感受。有的学生观察蒲公英,就对蒲公英的种子着重进行描述,记录一株蒲公英上种子的数量和每个种子的形态,提出了“蒲公英的种子要想传播到校园以外,需要多大的风”等问题。有的学生观察爬山虎,就对爬山虎能够固定在墙壁的原因进行研究,发现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类似吸盘的结构。还有一部分学生着重分享了自身的感受,提出生活中常常会忽略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以至于到今天才知道一株小小的植物原来这么美,它们生活在沙地中,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3.教师及时对学生提到的有趣细节进行肯定和补充,强调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它们是人类在地球上的伙伴,与人类一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展示为主,在学生展示时,教师及时指导,不仅让学生对观察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出他们观察植物时的心理状态和感悟,进一步提升班会课的思想内涵。学生观察植物、认识植物、了解植物,从而关心一株植物的生长、衰老等,进一步转化为对植物的关心和热爱,这是热爱自然的表现。教师对践踏草坪、伤害植物等行为予以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和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生态道德情感。

(六)课下拓展,巩固成果

1.评选出优秀自然笔记,校内展出。

2.要求学生每月至少完成一次定点观察,并且提交自然笔记,可以是同一株植物的四季变化,也可以是不同植物的区别,培养学生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3.结合生物学科,发动学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节积极发表观点,提出对策,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转化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内植物的保护中,逐步将生态道德意识转化为生态道德行为。

【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一节班会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鼓励学生长期做自然笔记,不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体验又有新的收獲,一步步将生态道德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观念。最后,在校内开展保护植物的活动,可以适时地帮助学生将热爱和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转化为保护自然的实际行为。

活动反思

因为了解,所以关心;因为关心,所以行动。要想让学生树立热爱和尊重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需要先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自然的兴趣,然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学生有了兴趣和能力,当他们身处大自然时,就能切身感受到自然之美,认识到自然的奇妙。有了这种对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便产生了,最终尊重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这样,生态道德意识逐步内化于学生心中。

本节班会课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感悟。

由课前调查得知,学生认识自然有一些困难。一是缺乏认识自然的动力,二是缺乏在大自然中观察体悟的方法,三是缺乏走近自然的机会。

针对学生的这三种情况,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首先通过“视频导赏,感悟自然之美”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界的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引发学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浓厚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走近自然和认识自然的动力。

接着,笔者提供了标准化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填补了学生在观察方法上的缺失,解决了学生“身在大自然而不知其美”的问题,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第三,本节课安排了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活动,观察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快速准确地把握观察和记录的重点,增加了做自然笔记过程中的良好体验。不仅提供了走近自然的机会,而且实践了观察记录自然的方法。

第四,在学生分享成果时,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并且着重讨论了生命的形成、多姿多彩和顽强,突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主题。

最后进行的全校展出和持续观察有助于延续学生的行为和情感,让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高尚情操植根于学生心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指导,升华班会主题。

班会课不过是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关山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感官笔记植物
感官训练纸模
哦,不怕,不怕
感官训练纸膜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将植物穿身上
我的自然笔记(一)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