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请当心职业心理枯竭

2018-05-14 09:05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杨心理学阶段

马志国

案例:当初的热情去哪儿了?

小杨老师是一位30多岁的中学教师。

还在大学的时候,小杨老师对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园丁,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才。带着这样的热情,小杨老师走上了三尺讲台。

转眼10年过去了,小杨老师由新教师变成了有经验的教师。可是,如今他怎么也找不到当初的热情。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慢慢感觉到,教师这一职业并非他想象中那么美好。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他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他觉得无力改变每个学生的命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教师职业本身的意义,逐渐感到厌倦……

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他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不只是身累,心也累。以这样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工作,无论做什么都感觉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总有一种被掏空了的疲惫感。

本来最爱和学生待在一起的他,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相处了,课上课下,他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凑在一起说话,他听见就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

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他,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他力图改善目前的状况,却始终未能如愿,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把脉:心理枯竭的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杨老师主要是出现了教师职业心理枯竭。

所谓职业心理枯竭,是一种心理能量被工作耗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经常感到疲惫,工作起来没有热情,没有力量。

职业心理枯竭像慢性病毒,一点一滴地侵蚀人的身心,使人罹患身心疾病。临床调查发现,许多常见的心理疾病都与职业心理枯竭有关。

一个人出现职业心理枯竭,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

一是狂热阶段。这时候,人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很强的动机,充分投入到工作中,并感到精力充沛,充满了陶醉感。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往往并不在乎为了达到目标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即便知道自己投入了太多时间也不会停止付出。

二是滞留阶段。这时候,人开始感到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感到达到目标越来越困难。这时出现了某些躯体问题如失眠等,但往往拒绝承认,不去聆听躯体发出的警报,只是以加倍工作来隐藏问题。当一个人力图做得更多,而不是降低不现实的期待时,枯竭就真正开始了。

三是挫折阶段。这时候,人承受着慢性症状,虽然还力图否认问题,却已经被身心的疲劳所控制,感到掉進了陷阱中,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和能力持怀疑态度,工作效率下降。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经常使用酒精或药物来寻求解脱。

四是淡漠阶段。这时候,人的职业心理能量衰退已达到极限,情绪与健康都受到了损害,不能完成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职业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正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案例中小杨老师的种种表现正是职业心理枯竭的症状,而且已经到了第三阶段,需要心理调整了。

为什么教师会成为职业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呢?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重的考试压力与过多的课时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事务等着教师去做。

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和期待。一旦教师工作有失误,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

对策:改变自己,找回工作的愉快

如果教师已经为职业心理枯竭所困,想要改变现状不外乎两个出路: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二是设法改变自己,重新找到应有的工作状态。前者虽是变换了工作,但是,如果不能变换心态,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最好选择后面这条路。

那么,教师如何改变自己,从而摆脱职业心理枯竭,并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一是要正视职业心理枯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出现的职业心理枯竭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正常心理现象。教师并非神仙,而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而且还应看到,只要积极调适,职业心理枯竭还可能是自我超越的一个契机。

二是调整心态。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三是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不妨与亲友一起讨论,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亲友会给你一些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对压力进行重新审视。当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绪也应及时得到宣泄,这对舒缓压力、调整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四是适当锻炼和放松。每天坚持进行适度的锻炼,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当感到有压力时,及时短暂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放松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还可以学习一些专门的放松技术。

五是简化自己的生活。心理学告诉我们,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是造成心理枯竭的重要原因。所以,简化生活是摆脱身心疲惫的好途径。为此,我们可以关掉电视,关掉手机,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度过一段属于自己的平静时光。另外,也可以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应酬,腾出时间尽情享受一下家庭生活。

六是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很多教师都知道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忘了自己的心理也会“感冒发烧”,也需要及时的心理救助。如果自我调节不能化解职业心理枯竭了,就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员。如此,你就真正懂得关爱自己,真正懂得为自己创造幸福了。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猜你喜欢
小杨心理学阶段
“没有用”的心理学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言辞谨慎
言辞谨慎
小杨的外卖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跟踪导练(二)5
另类的庆贺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