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

2018-05-14 17:05张志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市场管理种子问题

张志云

[摘 要]种子市场管理就是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及环境气候,通过试种与展示,进而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并将所挑选的种子进行市场推广,推荐农民购买予以种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种子市场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须采取一定的改善策略。本文将从种子市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种子;市场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识码]A

1 现阶段种子市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 种子质量下降,监管难度增加

首先,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很多包装种子在未办理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都是允许代销的,实际上这种做法放松了对经营者准入的要求。种子市场往往对经营者经营场所、专业知识和资金能力都有一定要求,而在很多农村春季的2-3月份,不少商店都有包装种子售卖。这些商家大多没有较强的种子质量意识,不懂得种子品种特征,进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容易出现种子假冒伪劣现象或者种子适应性不足等问题,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种子质量不合格。部分种子包装袋虽然明确标明各项质量指标,但是很多都是尚未经过审核认定的品种,尤其是各种蔬菜种子。最后,种子市场的进货渠道往往多种多样。我县种子大部分都是从外地引进,进货途径各有不同,使得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同时,以次充好、标签不规范等现象层出不穷,大大增加了种子市场管理的难度。

1.2 种子经营无序化

随着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进入我县种子市场的种子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大种子企业承担起了种子供给任务,但是也有部分种子企业不顾及农民的切身利益,种子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使得很多不合格种子顺利进入市场,种子尚未通过审核就被推向市场,假包装、侵权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种子市场经营商户众多,使得种子经营现状纷繁复杂。不少种子经营者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据我县2016年种子营销人员培训考试中,大部分商户多为小学学历,中专及以上学历少之甚少,针对这类人群,无法为其讲授常识性和农作物特征等农业经营过程中相关技术问题,更别提售后服务,这对种子市场管理而言都是极其不利的。

1.3 种子市场管理人才紧张,经费不足

首先,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调整影响,使得种子市场管理人员出现严重短缺,导致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同时,现有的种子市场管理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种子法律法规认知意识,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生具体事件,无法及时给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为不法商贩谋取非法利益创造了有利条件,给种子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其次,由于种子市场管理的经费不足,使得种子管理人员缺乏足够资金进入种子市场进行实地指导与检查,让很多质量不合格的种子进入市场流通,致使农业生产蒙受巨额损失。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引进种子质量检验设备和仪器,给种子质量检测带来了困难,种子质量检测人员也无法有效鉴定种子质量的好坏,导致不合格种子依旧存在于种子市场中。

2 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增加种子管理工作经费投入

国家和省级文件都明确要求应将处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子管理经费纳入到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并要求农业部门和种子管理机构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但问题在于,该项政策无法有效落实,尤其是县(区)财政根本没有专项种子管理经费作为有效保障。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种子管理对于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等的重要意义。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没有针对出台政策落实进行有效检查与监督。而目前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大、管理责任重大,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给农民用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对于种子管理部门而言,应当加强《种子法》和政策的宣传,并加强种子管理经费核算,撰写专题报告,上报给政府和财政,获得他们的支持。最后,省级农业及财政部门应加强种业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检查,确保政策得以充分落实。在项目和资金方面予以倾斜,使种子市场监管能力得以提高。

2.2 严格种子市场准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第一,加强品种准入把关。要加强品种审定工作,只有顺利通过审定的品种才能进入市场。积极引进国审和省审品种,加强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对于没有通过审定的品种,一律不得生产,坚决打击为审先推和未试先推等危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第二,强化证照核发管理。严格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与《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要求和程序执行,对于证照不全、达不到生产许可的非法生产与经营,要坚决依法予以撤销。

第三,把好种子质量关。对于进入我县销售的作物种子,应当坚决实行送检与抽检制度,只有顺利通过检验的种子才能进入市场销售环节。采取抽检和突击检验相互结合的策略,一经发现抽检不合格,就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于无法做出准确判定的种子,一律责令停止经营,确定后再加以有效处理。如果企业诚信度不高,并且存在违法记录,应当加强重点抽查,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

第四,加强种子广告和标签把关。对于辖区范围内各媒体广告进行种子宣传的,必须经过审定才能进行广告发布,对于私自发布广告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强化标签管理,如果种子存在无包装、标签标注不全、“三证编号”不齐全等问题,应当根据《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和《种子法》的相关标准加以有效处理。

第五,加强种子登记备案。对于进入本地的种子企业,必须持有《种子经营许可证》在种子管理站进行备案,才允许进行种子经营,否则将予以严厉惩处。

第六,实行品种召回与退出机制。一旦发现处在销售环节的种子存在问题,应当立即予以召回并及时进行更換处理,对于不适应生产需要、无法克服缺点的品种,应及时退出品种公告,加强对农民的引导,确保其选种的正确性。

2.3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首先,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执法,对辖区内种子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范围必须覆盖辖区内所有种子经销户以及种子交易市场。检查过程中,除了要对种子质量、标签以及品种的审定与授权状况进行检查,还要检查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档案、品种真实性。并在网络、报刊以及电视等媒体及时公布专项检查结果。

其次,完善种子案件举报制度。国家应当对举报案件给予足够重视,向社会公布举报信箱或电话。对于群众举报案件,要做好接访和登记工作,并予以严厉查处。对于署名举报投诉案件,应及时将查处结果向举报投诉人进行反馈。此外,还应实行举报奖励机制,对于群众举报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最后,对于由于种子原因导致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的案件,应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

2.4 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种子管理,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农业知识扎實、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综合素质较高的种子管理队伍,确保执法主体明确、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向全社会彰显种子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因此,应当加强种子管理干部与职工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行政执法水平。同时,相关部门提供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扩充种子管理队伍编制,吸收一些年轻有为、专业技术素质过硬、知法懂法的专业人员进入到种子管理团队中来,真正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廉洁工作、严格执法的种子管理队伍,确保种子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落到实处。

3 结语

综上所述,自《种子法》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种子市场基本趋于规范与合理化,种子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种子市场不仅关乎着粮食生产安全,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此,面对当前日益变化的种子市场发展形势,应当看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进与完善策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叶丽萍.泾县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

[2] 龚金龙,方明奎,李燕,等.以县域种子市场秩序评价为契机全面推进县级种子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种业,2015(12).

[3] 李建唐.加强种子市场规范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7(05).

猜你喜欢
市场管理种子问题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市场的功能管理法制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国海上救捞市场管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