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对韩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2018-05-14 17:05林启松张颖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出口贸易吉林省农产品

林启松 张颖

[摘 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在全省占有一定比重。通过分析吉林省对韩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变化和规模特征,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对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推进吉林省对韩出口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1 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现状

2016年吉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55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812.60亿元。林业的和牧业增加值分别为65.44亿元和594.13亿元;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是26.36亿元和50.74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3717.19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玉米产量2833.00万吨,单产7747.00公斤/公顷,同比增长;水稻产量642.09万吨,单产8225.00公斤/公顷,同比下降。

2 吉林省对韩农产品贸易现状

2.1 农产品出口规模偏小

自2006年起,吉林省对韩出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超过其它产品成为第一出口产品。之后,吉林省对韩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下滑,出口总额也在不断减少。2016年,吉林省进出口总额为139.38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0.01%。

2.2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2012-2016年吉林省对韩出口农产品中,粮食占比最大。根据2012—2016年吉林省對各国家(地区)粮食出口额统计可知,吉林省对韩的出口商品中,玉米的比重最大,其次为大米、大豆。大米对韩出口占比其次,但大豆出口虽然很高,但是增长速率却是下降的。而大豆虽然也是主要出口产品,但增长不快,增长处于停滞。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吉林省对韩出口农产品总额为0.53亿美元。其中,小麦所占比例为23%,大豆所占比例不到1%;小麦出口速率增长而大豆产品出口速率下降。

3 吉林省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制约因素

3.1 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

以往,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是吉林对韩出口的主要产品。不过由于大部分吉林产户,依然采用一家一户的农产品种植方式。而且,在储藏、包装和机械化,优良品种的推广方面和当地所能收购的原料来看,原料品质参差不齐,而且很多企业并没有长久计划,只是简单、追求短期利益,只用“重数量,轻质量”的方式进行加工,使得吉林省出口的粮食产品质量总体不高,产品层次不一,无法通过、韩国的质量要求。

3.2 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

从吉林省对韩农产品出口结构中可以看到。虽然,初加工的农产品种类较多。但是目前为止,吉林省农产品有85%以上为初加工和未加工,精深加工率仅为40%。这与很多发达国家农业化生产成熟的加工率90%以上相比就相差甚远了。即使与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某些省份比较,吉林省依然在农产品加工规模、加工能力、精深加工程度等方面落后。据统计,2011-2016年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却仅为30%~40%。总体说,产学研的机制并未形成,吉林省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3.3 知名农产品品牌较少

目前,在吉林省中“吉字头”的优势品牌数量较少。即使目前,在原材料等充足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拿不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吉林省很多的出口农产品加工厂远远落后南方地区和发达国家。产业规模小,一些企业的品牌缺乏竞争力,没有将现代宣传手段与自己的产品相结合,再加上企业对于商标的注重意识不强烈,法律意识薄弱,使得品牌及品牌认知程度低,消费者很难去选择这样的产品。而且,当地企业相互交流合作过少,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另外,吉林省政府对当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不足。对企业的引导不足,资金投入过少。

3.4 吉林省农产品基地数量过少

目前,吉林农产品相对质量较低,并且频繁遭受韩国的贸易壁垒。当地相关的出口基地数量不足,所以,建立成熟的出口基地是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必要条件。2015年6月,吉林出台了新的规划制度,虽然计划中写到要在3~5年里建设20个农产品的出口基地。但是,与国内其它的地区比较,吉林基地建设依然起步晚,发展慢。例如,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早在2007年山东省就已经开始建设出口基地,到2015年山东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出口基地规模达到了6169个,产地面积3066万亩。

3.5 物流配套设施不全

2008年至今,吉林省大力发展物流业,虽然,吉林省农产品相关的物流业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并且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运输工具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道路情况差,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相关物流平台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吉林的道路很差,交通网络连接不畅,道路关卡收费高。吉林物流业中冷藏视频的物流体系也不健全,制约了当地水果和蔬菜的出口;相关物流人才的缺乏也导致物流水平低,当地很多大学开设物流专业较少且培养内容单一,对于农产品出口运输方面的人才匮乏;教学质量低,相关教学体系不健全。

3.6 韩国针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名目繁多

韩国采用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方法,来保护本国的农业产品,对韩国国民进行宣传,鼓励购买“国产”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实行许可制和高关税制的制度,例如,像对吉林出口的许多农产品临时征收关税、提高关税来限制出口;并且多次、临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抽检率;还有很多类似提高检测标准的要求。近几年,韩国对吉林省设立的多种限制出口方式,给两地合作带来了困难。

4 吉林省对韩农产品出口对策

4.1 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

深度推进吉林省改造战略,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品种繁杂、经营企业多、规模小、质量控制难度大,并且生产基地缺乏统一的用药标准,多数未能严格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组织生产。因此,要与国际接轨,普及良好的农业生产习惯,加大对生产基地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推行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同时,也要对吉林省出口企业进行整合规划,对能达到标准,生产产品质量高、产量大的企业进行鼓励扶持,对相关企业的产品进行分等级登记,在出口的手续办理、通关,关税等按产品给予政策扶持。给不达标的企业进行示范合作帮助,逐渐形成帮扶团队,让吉林省出口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良好声誉。尽快提高我国农药、兽药的检测技术与设备水平,完善原有的监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4.2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吉林省的大豆产量在我国大豆产量排名中名列前茅,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大米、菌类、菇类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在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对此类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或者是出口的为初级产品和廉价的原材料,这样的出口方式获得的经济效益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情况,吉林省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条,提高附加值,同时,积极地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同时政府要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农产品企业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产品出口向深加工、国际化方向迈进。

4.3 打造农产品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贸易中获得话语权,才能避免因贸易壁垒而造成的贸易摩擦,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面临的问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品牌影响力不强,比如,在对韩出口的农产品由于没有区域性的地方特色,本身竞争力就不强,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农产品企业的这种品牌意识又不强烈,就造成了在吉韩贸易中处处受压制,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能够走特色品牌路线,在日益繁复和贸易频繁的国际市场贸易竞争中获得有相对竞争力的一席之地,这样的品牌路线不仅仅需要企业个人而且需要政府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引导,积极的对外政策,像降低出口税费、扩大财政扶植等方面,品牌意识的树立还应该做到立足根本,发展适合地区情况的特色品牌,不能一味地寻求做大做强,错误的发展政策和理念,最终也只能使其发展走向畸形,既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又使其经济发展能力和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政府的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选择是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经济和提高国际贸易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品牌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吉林省的农产品要想在吉韩市场竞争贸易中获得优势,就要摒弃原来的以量取胜和价格战略,而积极地投入品牌研究,扩大其品牌效应,形成国际影响。想要获得这样的影响力,那就必须从自我出发,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产权保护意识,对于国际上某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的侵犯我国知识产权的企业或者个人,政府的惩罚措施应坚决给予严惩,决不姑息;同时政府政策扶植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其不断地壮大,形成独立品牌,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促进品牌经济发展。

4.4 大力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

鼓励建设优秀的出口基地,建设专有基地进行试点升级,第一点要随着出口市场的变化,应该保持原有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像玉米、油籽、杂粮、蔬菜、肉类等同时大力发展农產品的深加工水平,以技术改变企业发展走向,用技术含量提高其竞争力,帮助当地加工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同时尝试发展像蔬菜、花卉和当地特色的可食用菌类等专有产品。第二点是政府要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完善原有体系,对原有制度进行转变,并且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测。第三点是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逐渐取代原有生产力不足、资源损耗大的设备,加强与国外设备企业合作,并对设备要求进行反馈,不断完善加工的硬性条件,要逐渐形成吉林传统产业与新兴农产品产业互相扶持、相互互补的发展局面。吉林省应集中资源发展收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农产品,如活猪、活家禽、制粉工业品、生毛皮等;加大对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食用油籽、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或土地集约型产品的资金及科研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层次,促进这些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另外,还要不断升级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加快当地农产品转化增值,并且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在保障国家粮食储备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的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4.5 完善农产品物流支持体系

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运输设备落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差,没有相关的专业的物流人才,信息不畅,服务水平低,等等。为了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效率,必须大力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支持体系,严格物流车辆卫生及运输标准,及时引进和积极研发新型先进的运输设备,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农产品运输需求。同时加强农村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加大仓储建设,确保吉林省农产品物流业的平稳有序进行。通过与高校对接,形成良性的学工模式,不仅解决就业问题,更能为农产品物流业输入专业人才,促进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更加专业化,覆盖范围更加的广泛。吉林省政府应积极下拨专项基金,来扶植农产品物流,积极建立专业化,时效性更高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准确及时地向农民和农产品出口企业推送韩国农产品的种类、价格、出口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发布农产品出口运输信息也要与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的交通网实现连接,使跨省运输更加方便,并且根据未来发展制定改善自己交通的规划,与出口政策相结合。

4.6 灵活应对韩国贸易壁垒,加强与韩国企业的合作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主要是以量取胜,价格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有绝对优势,因此,韩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应产业的发展,对进口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制定苛刻的质检条件和高昂的关税等,以期来打压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除此之外,为保护本国的农业,实行绿色的贸易壁垒,比如,利用自己较高的科技水平要求吉林省出口产品必须符合较高的环保指标,这对于环保意识不强的吉林省而言,对其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贸易壁垒,这等于是对农产品的出口进行了技术的规定,吉林省农产品主要以初级农产品加工出口,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不仅要求科技水平,还包括了产品的运输、包装、生产等一系列链条指标。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为了确保获取经济效益,吉林省应该积极发挥优势,同时加强薄弱方面的建设,例如,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贸易壁垒积极地调整出口结构,加强质检水平,同时也要大力宣传吉林品牌,吸引韩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合作来提高吉林省农产品水平,以此来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王甫轶,等.跨越贸易壁垒:农业大省的现状与对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 王滕.“肯定列表制度”对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4(03).

[3] 洪银兴.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2014(08).

[4] 简新华,何志扬.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J].政策,2015(08).

猜你喜欢
出口贸易吉林省农产品
奔跑的小浪花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农产品争奇斗艳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