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制度体系下银行校园贷的发展

2018-05-14 17:05王腾吕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贷借贷校园

王腾 吕巍

[摘 要]在“1+3”制度体系形成的背景下,校园贷正式退出校园,银行接手校园贷工作,并成为新型P2P网贷模式,其未来发展过程仍存在较多问题需我们去探究。因此我们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型校园贷的发展情况及对校园融资需求、方式的变化。并对比银行和电商之间的相对优势和问题,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给未来新型校园贷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贷;“1+3”制度体系;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 校园贷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网贷成为非银行投融资创新模式之一的新产品更是发展迅速,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的新兴消费群体,校园贷作为网贷产品中的一种,实现了传统银行借贷模式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满足了很多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2013年为11.5亿元,到2016年达到801亿元,4年增长了近80倍,并呈增长趋势。因而新型校园贷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6年底和2017年初,中国银监会 “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出台,标志着网贷行业“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公开宣布,“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校园贷正式退出校园,银行成为校园网贷的正规军。目前提供校园贷的银行共有五家,银行监管部门也将根据监管要求,“堵歪门,开正门”,积极发展校园网贷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以满足高校学子的需求。由于银行接手校园贷正处于发展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困境,其未来融资需求和方式将如何变化,需要我们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2 正规体制校园贷相对电商提供的校园贷的优势和不足

2.1 低利率是其明显优势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网络信贷的利率为10%—20%,而有的非正规的校园贷年利率在25%—35%左右。作为市场金融巨头的阿里旗下的蚂蚁花呗,其年化利率在16%左右,苏宁任性付的现金分期为16%-20%。对比来看,银行推出的利率相对低了很多。“金蜜蜂校园快贷” 是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业内首款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专属定制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为纯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在1000元到50000元之间,目前年利率为5.6%;工行推出的融e借一年的利率为6.525%。银行较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为大学生低利率的借贷提供了保证。低利率也是其打开校园贷市场强有力的冲锋军,可以吸引较多有资金需求的在校大学生。

2.2 正规性是其安全保障

银行作为正规金融机构,有着强大的资金背景为后盾,有专业的人员对资金进行规范的运营与操作,不存在暴力催收与“裸贷”条款的情形。为保证银行风险,大多银行都有中长期贷款的政策,且考虑到大学生还款能力的限制,加以延期覆盖毕业后入职阶段。

随着“1+3”制度体系的形成,银行校园贷的安全性有了明确的条文限制,确保其运行的规范性,随着银行校园贷的发展,这一制度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 普及率不及互联网平台

目前银行开展的网贷业务仍主要依赖线下传统模式,缺乏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资金借贷业务方式较为老套。而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操作,满足大学生借贷的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中,便捷的操作、网络的普及宣传使得其更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也使资金的借贷更为高效、迅速。银行应借鉴网络借贷平台的推广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背景和趋势,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改进业务的运行模式。

4 面临的问题

4.1 监管的加强意味发展的限制

“1+3”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校园网络借贷,使得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更加到位。 “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确立了网贷行业监管体制及业务规则,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在限制一些金融机构进入该行业的同时也限制了银行在该行业的发展。例如,在规划银行校园贷发展的同时,圈定业务范围;在银行执行业务规则时,限制其广度和深度;要求银行做出业务决策时,明确责任意识。这些条款一方面维护了市场的秩序,另一方面卻让银行校园贷的发展之路更为艰辛。

4.2 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不良贷款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原则包括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三个方面,这三个原则是银行开展信贷资产业务的标准。而不良贷款是银行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状况,所以银行应严格重视不良贷款比重,防范信用风险。

随着新型校园贷的普及,银行不良贷款的比重将面临上升风险。因为学生是一种特殊群体,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还款能力较低,使得银行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1+3”体制将校园贷正规军引入校园,但在引导良好校园金融秩序的同时,需严审学生资质信誉、贷款资金用途,完善信息监控,降低信贷成本,防范风险的发生。

4.3 银行大军挺进校园,如何保证稳定的借贷人群

自2017年5月建行开始推广校园借贷开始到11月份,已有包括建行在内的中国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和工商银行5家银行接手校园贷业务。后期将会有更多银行进入该市场。面对僧多粥少的市场前景,如何锁定稳定的借贷人群,保持自身竞争力,将成为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

5 解决措施

5.1 合理转移风险,规避监管

(下转页)

(上接页)

通过开展以银行为中介的撮合制借贷交易,利用信用评级机制对借贷双方展开信用评估,保证交易双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银行从中收取较少的中介费和手续费。这种方式虽然降低银行自身收益,但可以有效地将风险转嫁出去。把表内业务出表,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比率,合理地规避监管机构的监管,也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5.2 设立合理的额度限制,监管消费方式

国外银行开展的校园贷业务,如桑坦德银行,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家庭条件、地域等设置额度限制,实行不同层次的贷款。我国银行也可以借鉴此类做法,对不同学生提供差异化服务。

另外,银行在保证资金借贷安全的同时,需合理监管资金的使用渠道,严防资金进入高风险消费领域,监督控制大学生进行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消费。严格控制炒股、赌博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3 根本途径是完善征信系统

推广银行校园贷所面临的风险,完善征信系统是根本解决措施,这也是银行借贷业务开展的前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个人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更为其他解决措施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5.4 借鉴网贷平台的推广方式

网贷平台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监管不当、无明确的法律法规限制,导致乱象横生的现象。而网贷平台的发展速度却是不可估量的。从2014年出现到2015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便达到260亿元,2016更是突破了800亿元,爆炸式的增长方式让人惊叹。

银行也需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以互联网P2P的经营模式,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不同资金需求的大学生推出借贷平台,网贷平台的推广方式也是银行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5.5 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中银E贷·校园贷是中国银行首次推出的校园贷产品,目前只向华中师范大学投放。其他银行也可以借鉴这种与学校建立同盟关系的做法,保证自己有稳定的客户人群。同时也有利于向高校学子宣传网络借贷的知识,传递合理消费的理念,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消费的观念。

6 “1+3”制度下新型校园贷的发展前景展望

“1+3”制度的出台和教育部不允許网络贷款机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的宣布,使得不规范的金融机构退出该行业,为银行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新型校园贷作为一种更规范的借贷平台,不仅有专业的资金运作、管理人员,还有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和广泛的客户基础。面对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存在优势,根据当前可供参考的政策,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提升竞争力,由此促进银行校园贷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祥祥.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7(04).

[2] 朱逸青.银行业参与P2P融资的现状、优势及未来趋势[J].现代商业.2017(30).

猜你喜欢
网贷借贷校园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元代就有“按揭”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中国网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