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2018-05-14 17:05段乐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

段乐乐

[摘要]贫富差距大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状,为了缩小农村地区与地区、村民和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解决农村之间的贫困问题,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国家出台了精准扶贫政策。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分析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导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农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精准扶贫是根据以前的扶贫思路和扶贫成果,对过去扶贫得到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按照地区之间和农户之间不同的贫困状况,有效运用精准扶贫机制对贫困地区和农户进行帮扶和管理的方式。做好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这也是协调我国区域发展,改变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面貌的必然选择。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一场需要打赢的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战争。随着我国扶贫任务进入到重要的时期,我们需要推进深层次的变革和升级,就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在新常态背景之下,实施精准扶贫从而实现全面脱贫,是夯实我国执政根基的关键举措,也符合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是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结合实际,从而对扶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新机制;在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下,运用科技技术,进行数据对比,精准的识别困难户,并根据困难的程度精确的制定帮扶计划,最后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和进行监督的一种全新的扶贫方法。精准扶贫的对象是贫困人口,主要目的是帮助那些真正困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户,按照贫困等级、困难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帮扶。

然而,精准扶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很多新问题,如扶贫工作人员短缺,贫困人员瞄准困难、信息管理成本高、任务重、效率低;在精准帮扶过程中,由于农户自身的文化程度低,不能有效的参入其中,致使扶贫目标不能得到精准的识别;没有制定有效的政策去约束和激励贫困户,出现脱贫不脱帽的现象,有效的国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精准扶贫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

2 精准扶贫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精准识别

2.1.1 缺少全面的信息网络,存在识别渗漏现象。精准识别就是解决“精准帮扶谁”的问题,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贫困人群中出现的一些纰漏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网络或者管理贫困数据的数据库,部分真正贫困的人群没有得到有效的帮扶;(2)最新的相关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如:家庭成员发生的重要变化,贫困户是否已经得到了政府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及时有效的更新在册,就不能准确的反映脱贫情况和不能有效实施精准帮扶措施;(3)农村地区之间对贫困户识别方法的理解不同,贫困户间的贫困程度没有比较的标准,通过程序法的识别方法不能精准的识别贫困对象。(4)偏远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未能落户的“黑户”贫困人口,未能纳入建档立卡系统。

2.1.2 农户信息量大,识别任务紧、责任重。农民在填写贫困调查资料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因为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扶贫干部需要对农户家庭信息仔细审查,农户中除了个别特困户外,其他人的贫困程度都是相差不多,而且农户的收入渠道广泛,很难核算。在有限的指标情况下,要将农户的贫困程度进行对比,是相当困难的,很多时候扶贫对象是由村委会讨论决定的,这时候会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大、返贫比例大、分布广,贫困致富的复杂多样加重了精准扶贫的工作任务。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區域的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和对应的识别程序和标准已经形成,但是要完全弄清楚贫困农户数量的相关信息,建立档案,录入信息,时间和工作、任务量都是相当大的。

2.2 精准帮扶

经济的逐渐发展使国家扶贫逐渐进入新的阶段,国家根据贫困原因有针对性的出台精准扶贫项目,如旅游、产业、社会保障、生育扶贫等等。这些项目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脱贫的速度,但是太多的项目选择让人们很难抉择,因为扶贫信息的缺乏,对农户的需求不清楚导致了在界定开发目标、评估开发方案、使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方面缺乏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其次,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扶贫小额信贷尚未普及到贫困户,知晓面和利用率都很低。政府没有将信息共享,没有引导在扶贫方面有优势的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导致了帮扶的力度不够,效率低下。

扶贫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扶贫过程中资金投入少,导致扶贫方式不能进行有效和规模化的推广。扶贫的效率也和资金是否合理管理有关。将扶贫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发展农业和建设基础设施,不重视发展农村社会和公共服务,这种结构不合理的扶贫资金投向,不利于一体化的扶贫政策的形成和合理整合扶贫资源。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监管落实不到位,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2.3 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主要是对基本贫困户信息、基本帮扶内容信息、项目进行程度信息、使用扶贫资金信息、考核帮扶责任人的信息和关于扶贫对象变动的信息的管理。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信息的管理,但是农村人口多,每个农户的家庭人口数量、收支、疾病等信息数据缺乏统一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加大了精准扶贫的困难,要想精准管理村与村、农户和农户之间信息,其工作量和成本是很高的。

脱贫不脱帽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能够免费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很多农户不愿意脱掉贫困帽子。此外,由于不健全的监管惩罚机制、不完善的退出保障机制,出现了大量的脱贫返贫现象。拨付扶贫资金的流程和发放都是很复杂的,贫困农户想要申请扶贫资金,必须经过村、乡、县审批,这样容易出现个别非贫困群体为了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托关系、走后门、贿赂相关人员的违法违规现象。非贫困户占据国家的资源,困难群体得不到有效的帮扶,破坏了精准扶贫的公平性。村治主体本身能力欠缺,依据亲疏远近来控制和配置扶贫资源,导致贫困名单被村民置疑,从而出现争贫闹访的现象。

3 完善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3.1 创新精准识别方法

3.1.1 做好精准扶贫宣传。加大精准扶贫的宣传,使得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贫困群体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上层设计,让最终的扶贫政策符合贫困者的实际需要,能够让贫困群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积极配合,主动参入,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

3.1.2 加强思想扶贫。组织免费的培训,让贫困群众端正观念,纠正以前被动的接受扶贫理念,主动参入到扶贫工作中来,让群众认识到要想真正实现脱贫需要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行自我增能,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农户自己最了解自身的贫困状态和需求,对其进行资产投资和抵御风险的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农户将扶贫资金用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努力使贫困户脱贫,达到扶贫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帮助贫困户建立家庭资本账户,将得到的扶贫资金存入里面,并对其进行管理,用于以后的急需支出,减少返贫现象的出现。

加强对贫困群体的文化知识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体自身的实力,宣传和教育贫困群体进行资本投资,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减少贫富差距,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3.2.1 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扶贫。建构精准扶贫的动态监管体制。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等数据纳入系统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一个联网平台,使扶贫系统与各行业各部门事项信息互通共享,对扶贫对象,从人、财、物方面实现动态监管,可以及时全面掌握扶贫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等精准扶贫全过程的动态信息,及时更新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各类管理信息数据,确保精准扶贫数据的实时观测、分析和对比,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时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的精细精准,增强精准扶贫工作效率。

3.2.2 适度调整扶贫资金政策。根据扶贫的目标任务和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情况,为扶贫项目建立一个项目库,制定扶贫项目绩效综合评估机制、实施方案、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使得扶贫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最大限度的做好扶贫工作。

对于扶贫策略,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将过去的分散扶贫变为集中扶持、过去的扶持千家万户变为扶持新型农民,创新扶贫工作思维,调整扶贫项目及政策使用,制定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使各项扶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明确重点扶贫对象和资金使用方向,将资金重点投入到建设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保障贫困地区水、电的供应和道路的通畅,在保障贫困地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扶持贫困村的重要产业和开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提高农村的金融服务,使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截留和挪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主要加强扶贫部门统筹协调能力、有效利用扶贫资金、建立健全贫困地区扶贫资金运行机制。

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切实有效的利用扶贫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扶贫投入机制,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3.2.3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都是扶贫的优质资源,政府可以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吸引城市资本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推动农业转型;政府可以挑选几个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帮扶。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和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增长,加速农村脱贫。

因此,政府要动员民间资本,增加筹资渠道,帮助提高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使扶贫资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3.3 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3.3.1 完善精准扶贫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贫困管理和跟踪机制,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方式,整户识别,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财政、工商、公安(车管)、住建(房管)、人行等部门分别负责对扶贫开發对象是否领取财政工资、开办企业(公司)、购买小轿车、商品房和银行存款等信息进行比对甄别;统计部门负责对有关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的审核认定,对不符合条件的扶贫开发对象坚决予以剔除,对因病、因灾、劳动能力丧失等新增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并建档立卡,及时录入台账平台。

3.3.2 完善动态管理和监督体系,破除机制缺陷的社会阻力。社会问题复杂多样,精准扶贫应该以解决原有问题为出发点。对于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排斥现象要努力处理好,保证精准识别的落实,杜绝腐败现象和精准识别贫困户,避免非法获得国家资源的现象存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在贫困治理上构建合理的监督体系,形成良好的监督形势。要注意精准扶贫管理监督的动态化管理,最终才能实现正常的治理生态,要想在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我们要对贫困人口的信息进行跟踪和完善,依靠科技信息对扶贫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雨磊.精准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1).

[2] 莫光辉,张玉雪.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7(1).

[3] 杨洪霞.扶贫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万州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 甘洪金.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内涵、实现路径及思考——基于叙永县兴隆乡卷子城村的调研[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5] 孙迎联,吕永刚.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研究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7(1).

[6]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7] 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2).

[8] 邓小海,曾亮,肖洪磊.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构成及运行机理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

[9] 祝慧,莫光辉,于泽堃.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探索[J].农村经济,2017(1).

[10] 高飞,向德平.社会治理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政策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

[11] 张玉强,李祥.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的实践[J].湖北社会科学,2017(2).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民族乡村 实现帮扶对象精细脱贫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四大平台”建设
东海县精准帮扶的实践与思考
林区困难职工状况及精准帮扶对策
精准扶贫对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的影响
“精准帮扶”打造区域优质学前教育
县级共青团组织精准帮扶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对策研究
以公平促精准: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和帮扶的关键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