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再阐释

2018-05-14 17:05彭陈李宝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儒家

彭陈 李宝艳

[摘要]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深刻意蕴,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和“顺时节用”三个维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其当代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更新人们的消费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生态法治保障,提升生态道德水平。对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应当一分为二去看待,理性运用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指导现实生活,但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键词]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当代再阐释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防止人类在开发的道路上走弯路,最大程度地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同时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千年大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富裕、生产发展以及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自身的贡献。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

1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顺时节用”的行事准则三个方面。

1.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其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才”,即天、地、人三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思考模式,将天、地、人三者看成世间万物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把它们联结成一个整体。

首先,“三才”肯定了天有天道,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特点。儒家认识到世间万物内部的相互联系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孔子用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对待天的运行,“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言何哉?”承认了世间万物的运行有其运行的自身规律。天与人在质上虽然有差异性,但是两者在本质上还是具有一致性。并且一体内的万物间彼此联系,通过不同的因素进行互相补充,以至最终达到整体上的和谐。其次,人在天地之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不是完全受制于天地,人可以实现天地间相融合、协调。“天地之大德曰生。”这表明荀子在意识到天行有常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的作用,他认为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可以在把握天的运行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天、地、人这三者是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宇宙大系统的。“何为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他把天、地、人三者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整体,三者合一,共同孕育万物。无论是人还是物,均不能“舍其所以参而愿与所参,”否则只能事与愿违,一事无成。“天人合一”是儒家态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和万物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自然万物看成一个有限的生命体,在当代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和谐共生

和谐共生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物质基础,儒家认为无论是同一物种构成的种群中的诸物,还是异种生物之间构成的生物种群,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独立的生态系统。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和谐共生”可以从“生境论”和“保护生物生境”两方面去论述。

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辩证关系。生境能为生物的成长提供基本条件,所以生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物的存在及其个体的生态性状。反之,生物具有适应、反映环境变迁的特性,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某些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自身也会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和适应。生境是生物成长环境中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存在于一定的生境时,生物也才有可能存在,儒家认识到,生境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成长的过程,无一不受制于生境。在生物生境相关认识的基础上,儒家在主张保护生物等生态资源的同时,也提出了保护生物生境相关的主张。首先,生境与生物成为一个紧密相联的整体,生境对生物具有决定作用,生境影响和制约着生物的发展方向,同时生物也会对生境也具有反作用,生物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选择适宜自己居住的环境。其次,儒家主张“君子以慎辨物方。”这强调的是审慎分辨万物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的意义,各种生物种群所需要的生境条件也有所不同,而对生境的要求更是大相径庭。“和谐共生”是儒家态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共生”强调在现实生活当中生境对于生物生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并且尽可能加以维护。

1.3 顺时节用

“顺时节用”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事准则,表现为对世间万物都怀有一颗博爱之心。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实际上是离不开大自然的,人类所需的一切物质都需要大自然提供物质基础,顺时节用的思想上是自然界的一种尊重和敬仰。

“顺时”中的“时”指的是时序、时机。古人非常重视万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如“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这表明古代人意识到了太阳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在山林和生物方面,儒家反对在春夏时节采伐山林,因为这段时间里,林木处于萌发生长阶段,此期间禁止砍伐的意义就在于保护森林资源。儒家在主张对山林资源以“时”和禁的同时还强调“斩材有期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砍伐树木,做到顺时砍伐,用之以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无视或者忽略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殖规律,“违其时”、“夺其时”,并且放纵欲望,必然会导致自然外物的枯竭。“节用”是孔子主张的生活方式,并且将其作为君子所必需具备的一项美德。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即君子在生活中给别人带来的好处,但自己却节用而不浪费。“顺时节用”是儒家倫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顺时节用”的思想强调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循大自然内部的运行规律,实现社会上的财富能够维持可持续的消费,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继承

与发展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汲取了传统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智慧,同时还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养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生态自觉和历史自觉性,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共产党执政规律达到了了一个新的认识境界。

2.1 中国共产党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继承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里的合理成分。新时期习近平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和谐共生”不谋而合。另外还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付诸行动,”这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顺时节用”有一定的吻合性。另一方面,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庞大而完整的思想体系中,生态文明的理论也是他们思想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而是将其结合成一体,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社会价值。在人类同自然的关系当中,马克思主义秉持“人是自然的存在物,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我们人类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当要象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生态环境,并且强调大自然和人类应该处于和谐共生的有机体当中,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2 中国共产党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爱护蓝天碧水、构建美好生态环境成了我国共产党的的历史使命以及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定义、新表达以及新论述,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国情做出正确的判断。紧接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着重指出要加快推动构建美丽中国,应当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健全国土资源的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推动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并且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更进一步加速了创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提出当代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就应当用最严苛的法律制度。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也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新提出的五大发展核心理念当中提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一系列更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层次的具体举措,如推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积极推进、重大生态保护以及修复工程的顺利开展和促进森林植被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

3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虽然跨过了漫长的历史时空,但其中的精华,如对生物和生境的保护、对自然的合理利用等思想,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生活观和发展观,也能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思想启迪。

3.1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文明阶段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阶段,将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和严重污染作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条件,但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导致生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行动对其加以遏制。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共生”、“顺时节用”等人文关怀精神,是指将人类自身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作为关注的重点,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方面要求人们要在社会内部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儒家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统一历来为儒家所重视,人来源于自然,人在自然界中依赖并且顺应客观规律,但是人们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自然规律,人们可以在充分认识到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认识、利用并且改造自然。

3.2 有利于更新人们的消费观念,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当今,美国式的“高消费”、“汽车文化”等及时享乐的思想席卷了全球,并且主导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提高幸福感,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财富因素。由此可以看出,金钱、财富等物质因素并不能理所当然的换来幸福。在儒家的思想当中,“自然”就是其中的一个精神指向。他们将自然当作是愉悦或者快乐的来源,他们在自然的特征中去寻找道德的灵感以及舒适,如从孔子的“乐山乐水”,“吾与点也”中能看出他对大自然的敬仰以及尊重。人类之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过度的贪欲所引起的,当人们获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时,人们的内心往往伴随着精神的寂寞以及心灵的空虚等负面情绪。儒家的“天人合一”、“顺时节用”的思想,告诫我们应当节俭、知足,并且树立取之有度、用之有道的新型消费观念,把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提高为追求生活质量为重心的簡朴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若能常抱着这样的观念去为人处事,则人类与大自然则必然处于一派和谐的景象之中。

3.3 有利于加强生态法治保障,提升生态道德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生态问题不是指生态环境本身,而是指人类对于自身在大自然中所处地位认识的偏差所导致的。因此,必须转变人们对大自然无畏的态度,可以通过长期的生态伦理教育来进行,使得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素质教育的工作,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个人多方位的进行,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古代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并未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完善的立法保护政策,因此,当下应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完善。生态文明的伦理规范其表现的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约束力。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生态伦理底线总是被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触碰,所以有必要用“硬性”的法律规定来解决和处理。在中国,近些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也取得明显进展,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修订出台,国家68件立法项目当中有11项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法律体系执行力度,国家和各级立法体系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尽快健全和完善国家和地方生态方面的法律体系。同时,切实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每个单位、每个人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不越过雷池半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蔚然新风。

生态文明建设毋庸置疑成为了当代中国核心话语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继承了前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要求、新论断。如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去完善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在实践活动当中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上顺应自然,最终要实现保护自然的这一个目标。另外,习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依附于完备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推动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还应当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这都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同时也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运用更加理性、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指导当代社会的实践,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51.

[2]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阳货[M].北京:中华书局,1990:698.

[3]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系辞下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69.

[4]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M].北京:中华书局,1975:209.

[5] 韩立平译注.周易译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235.

[6] 马将伟译注.尚书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4.

[7] 鲍鹏山编注.论语导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49-350.

[8] 高放.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64.

[9]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0.

猜你喜欢
儒家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基本焦虑下的“道”之争夺战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精神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儒家思想衰落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切磋琢磨,乃成君子
《刺客聂隐娘》电影镜头语言中的价值传播
茶道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