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情况调研

2018-05-14 17:05庞亚新陈涛康雪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转型微信

庞亚新 陈涛 康雪卉

[摘 要]本文从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情况出发,结合微信社交媒体的兴起这一背景,以河北省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研,深入分析了微信的介入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运用微信社交媒介面临的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探讨“微信”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微信;高校共青团;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调研概况

1.1 调研背景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微信作为新兴的通讯、社交类软件,以其特有的功能,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新宠。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要达到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赢得青年信任的目标,就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融入到新媒体时代中来,利用微信社交媒介创新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模式,拓展工作方式方法,是创新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契机,也是必然趋势。

1.2 调研方法

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和唐山学院这河北省六所高校,覆盖了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秦皇岛市和唐山市。调研范围涵盖综合类、理工类和师范类等不同学校类型。在与各校园新媒体运营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后,多角度了解该校微信管理模式、工作特色和板块亮点,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综合参考。

调研团队采用电子问卷调研的方式,以了解高校学生微信平台的使用情况,推荐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为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微信、微博、及QQ群组等形式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12份,有效回收率为85.33%。

2 调研结果

2.1 以“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方式具有可行性

经分析,目前大学生在获取高校共青团工作动态的途径上,微信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宣传媒介。新媒体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形式受到超过半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除此之外,横幅海报、摊位等传统宣传形式以36%的比例位居第二位。而学生间交流和查阅网站则成为使用率最低的信息获取方式,分别为13%和4%。(见图1)。

相对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改变十分明显。经调查,95%的受访者认为更为方便快捷,79%的受访者认为覆盖的范围更广,85%的受访者认为更新的速度更快,69%的受访者认为共享性更强,而认为毫无优势的比例为0%。(见图2)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加便捷,更有利于扩大对青年群体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共青团工作效率。良好的微信平台,可以与大学生形成多维度的交互,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微环境”。

2.2 “微信”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是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过程

微信介入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转型的影响是多维度、多方面的。微信作为新媒体的媒介,为青年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由于新兴媒体和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通过总结问题,为共青团工作开展和工作模式转型提供方向。

目前在高校的微信平台建设中,61%学生认为推送内容过多但有用信息不足,另有30%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公众号存在内容版本不够贴近同学。信息更新和虚假信息的比例较低为8%和1%。

新媒体的开放性有利于高校共青团改进工作模式,调研表明,37%的受访者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校园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引领;33%的人认为应搭建校园文化平台,增强学生、社团的活力,11%的人认为应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9%的认为应关注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诉求和意见,鼓励发表积极言论。

以上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于校园共青团的工作关注密切,并期待共青团提供更加精炼、及时、贴近生活和实用的信息。共青团工作模式的转型,也是摸索进一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式的过程,基础是满足大学生更加开阔的思维方式和多元化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最突出的产物之一,其功能全面,基本可以满足高校共青团多项工作需求。在完善共青团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大学生的需求,与时俱进转变其工作模式是如今高校共青团在工作转型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3 “微信”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转型的几点思考

(1)明确定位、打造品牌。在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中引入互联网思路,有效利用共青团微信官方平台,抓好顶层设计,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大学生融入校园、融入共青团建设的主流媒体。以“主流性与草根性并重,思想性與娱乐性并重,观念引导与行动实施并重,服务学校与服务学生并重,立足校园与放眼社会并重”为原则,打造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品牌,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2)丰富平台内容,创建育人氛围。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微信平台功能,完善平台分类,根据大学生需求丰富平台内容,可以引入教务、图书馆、就业等相关领域查询操作系统,根据需要可建立后台小程序,促进例如志愿服务类型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加强内容管理,打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的原创精品板块,增强平台内容的及时性、实用性和便捷性。共青团组织在微信运营中,要善于把握青年学生潮流,引导青年学生思想转变,打造立足校园、以人为本的年轻化平台,形成一个优良的“舆论场”效应,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3)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加强自我教育能力。一是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判断能力。在网络世界,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大学生信息渠道众多,需要大学生增强面对网络虚假信息辨别能力,去杂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警惕不良信息,拒绝低俗信息,坚定跟随党和共青团的指导,在保护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增强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三是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我。积极参加共青团发起的各类活动,参与共青团的互动交流,理性讨论时事热点。

(4)增强共青团对微信平台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共青团应着力打造一支管理校园新媒体的专门队伍,保证校园微信平台的稳定运营。另一方面,加强引导大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微信平台,积极融入共青团线上和线下活动,增强互动与交流。以微信这一新媒体媒介为视角,促进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模式的转型,营造健康的校园育人“微环境”。

[参考文献]

[1] 殷科,唐文静.基于微信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

[2] 付亚楠.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宜良县共青团工作为考察对象[D].云南大学,2015.

[3] 付嘉鑫.地方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使用与满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4] 胡玉翠.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转型微信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微信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