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14 17:05姚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姚鹏

[摘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贸易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和参加国际生产分工的进程。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认识到我国加工贸易存在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外部依赖性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粗犷式”发展为主、溢出效应不高等问题,提出增强国内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沿海地区示范带动作用、深化“走出去”战略以及推动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逐渐发展到现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参加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形式。但是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仅仅是单纯的加大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供给来实现的,很不成熟且不健康。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加工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没有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优势,从而使我国加工贸易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也进一步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是从产品结构看,以机电产品为主。机械电子电器产品出口不断上升,单纯的以劳动力为主的产业生产出口额逐渐下降。其中,手机、船舶、灯具等出口增长额仍然能保持超过10%的增长率。出口贸易结构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多元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特别是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加工贸易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靠拢。

二是从经营主体看,国内本土企业迅速发展,增长幅度扩大。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的增长额度超越了外资企业,但就其外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结构中的历史积淀,外资企业对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加工贸易政策与我国对待外资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国家政策在对待外资利用方面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外资企业能否在中国发展起来。

三是从地域角度看,东南部分沿海省市依然是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龙头老大”。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分布区域,还是在东部几个大省,主要代表城市有上海、江苏、广东等早期对外开放的城市。但近年来,国家倾向的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内陆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产业规划,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有代表能力的重要城市快速发展。

四是从商品市场流向来看,我国加工制成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以欧美市场为主,另外,港澳凭借其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和环境优势,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产品转入转出地。从进口地来源看,以亚洲周边地区为主,“亚洲四小龙”以及后来崛起的东盟,都是我国加工产业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五是从贸易方式来看,在对外贸易结构中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升。近些年来,“一般贸易超过加工贸易”的现象先后在广东、江苏两个外贸大省出现,表明两大外贸省份的外贸结构转型趋势明显,且都是倾向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一般贸易企业,原有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企业自觉转型或者被迫淘汰。

2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加工贸易增值率低

近年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产业结构的份额逐渐提高,而单一的以劳动力为主的产业产值却大幅度下降。伴随着电子产品和机械电气工业产品在我国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我国的进出口结构渐渐从以依靠劳动力优势的服装加工和组装加工的轻工行业向机械制成品和和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业转变。虽然在进出口结构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加工贸易的含金量依然很低。

寻其根本,还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主要的业务承包中还是靠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来发展的附加值低的环节居多,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阶段的产业环节中只负责低附加值的简单组装加工环节所导致的。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模式一直是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大部分的原料和零部件都依赖进口,中间产品国产化程度很低。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并没有足够重视核心技术的研究,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甚至安于现状,并没有在核心技术方面寻求自我突破。相比之下,少数企业有自觉意识,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自身研发能力欠缺等方面因素,并不具备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阻碍了其进行技术革新和营销拓展,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担任“加工者”的小角色。

2.2 外部依赖性强

外资依赖性和外需依附性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显著特点。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优化完善,从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只是靠单纯的數量投入实现的,这几个环节都还是很不成熟和薄弱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就只增不减,期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依存度略微减少,但是还是接近60%,相比其他同水平发展的国家仍然很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具体到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绝大部分情况偏向一种比较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利好方面,会成为本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在国际贸易中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机遇与威胁并存,过高的依赖外部环境给予的条件,也存在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我国加工贸易的过快发展会让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不利方面显露,特别是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加工贸易一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份额中占据“大半江山”,典型的“大进大出”贸易模式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此外,外部资本主导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国内本土民族产业发展崛起会起到阻碍作用。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一直以来就是沿海地区发展快,内陆地区则是发展慢甚至停滞的境况。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南沿海地带,中西部地区不管在发展规模上看还是从发展成效分析,都与前者有较大的差距。

自1995年以来,95%的加工贸易比重都是由东部地区所创造和发展,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而中部和西部二者加起来比重也不足5%。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快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为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大区位环境中,这些地区毗邻港澳、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等工业化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在承接发达地区工业转移中占据了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国家政策和吸引外部产业转移等方面没有办法和东部地区达到同一水平,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加工贸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越投资越发展,越发展越投资,过分的集中投资,客观上加剧了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在加工贸易产业方面的差距。

2.4 “粗犷式”发展为主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一直趋向于外延式发展道路,但是基于在粗放式的传统方式之上,还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型的加工产业居多。这种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是依靠在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反映到我国的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上,资源利用率还是非常低。因此,在关注到我国加工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得注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高速发展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其出口量增长是不顾我国自然资源长远发展的掠夺式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换来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在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存在,但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有了较高的标准和限制,从而把一些耗能高、产能低的夕阳产业转移到落后的地区和国家。虽然目前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发展的中低阶段,但是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已经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主旋律,环境污染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

2.5 加工贸易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溢出效应不高

一项产业是否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要联系它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度,即该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有多大。影响该产业对其他关联产业的推动作用最显著要素就是加工贸易关联度,关联度越强,则就会产生出的更能推动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在目前的加工贸易企业结构中,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产业技术含量比较高,那么相应的就需要高质量和高技术含量的零配件来加工制作,如果我国的相关企业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研发出这些技术条件比较高的配件,把中间投入品的供给由进口改为国内供给,而且,由于最终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不但会大幅度的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增值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带动国内相关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从而达到提升产业结构的目的。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实现不了中间产品的本土供给,也仅仅只有部分少数企业有这样一定的贸易规模,并没有普遍发展起来。单纯的规模扩大与加工贸易企业的辐射作用也是成反比的,并不能达到技术外溢效应所带来的推动力,推动产业整体发展更是空谈。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还是要积极利用发展势头正好产业的波及带动作用,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把加工贸易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相关企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发展新思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施展出来,还是游离于加工贸易生产环节中的低端环节。

3 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

3.1 著力提升国内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工贸易行业应该着重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尤其是针对以劳动力为主要资本消费方式的产业,引导其把技术研究开发作为关键点,提高个体企业的个体生产效率、减少单位生产成本的投入和损耗。推动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由一直存在的“中国制造”向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创造”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校企合作,与创新型单位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创建竞争力强的品牌,把营销渠道多元化、多方面拓展,扭转在加工贸易环境的中被动地位。抓住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契机,实现附加值的有效增加。

此外,政府应该积极合理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技术投入,只有创新主体的合理需求和政府支持经费的合理分配相结合,才能够把政府真正的带动力激发,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更好的激活加工贸易的活力。通过开展高层次、综合性的合作研究,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发明专利主宰者和受益者。

3.2 发挥沿海地区示范带动作用,缩少区域间发展差距

稳定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大力发展传统以劳动力为主要资本消耗方式的产业发展,比如成衣制造、家具加工等传统行业。促进企业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发展先进的具有竞争力的朝阳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工贸易,推动以新型能源耗材和生物科技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

深化发展沿海区域内的带动机制。加强沿海地区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凝聚产业区域分布,形成规模效应,达到上下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与融合。鼓励一批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比较完善的企业优先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自主品牌,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多方面融合营销手段,推动发展第三服务产业。融合水平相当的相关产业规模聚集,发展有区域性特色的制造基地。

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在政策倾向上出台一些更有利于内陆沿边城市发展梯度转移产业的政策。鼓励内陆沿边城市和地区依据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加强这些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地方性规划和人员培训、多渠道吸收有效利用资金等相关工作。甚至在一些本身发展较好,有一定经济优势的、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产业转移中的各种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培育和建设一部分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加工贸易城市和地区。

3.3 深化“走出去战略”,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优势产业

国家应大力支持和带动国内和国际上其他国家产业间的合作发展,寻求共同发展道路。推动国内优势产业与外部有政策优惠支持的开发区以及相关合作发展工业园区进行转移和融合。鼓励企业进行外部投资,拓宽发展渠道,把国内的有竞争能力的产业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培育和扶持一部分能在国际市场中立足的跨国公司。

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实现区域内产业互补优势。支持传统优势产业也走出国门,去一些能够满足这些产业发展但自身发展相对欠缺的国家设厂发展,扩大转口贸易方式在一些重要周转地的发展。支持在一些与我国内陆周边地区共建加工贸易发展基地,共同承接梯度产业转移,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对外加工贸易论坛,推动国内企业与部分国家的优势产业进行互相交流,积极发展与合作。

3.4 加工贸易企业主体渐渐转变为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

要积极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外资企业首当其冲的要逐渐改变其占据贸易结构的主要地位,把国内土生土长的企业推入市场竞争中,积极发挥“本土优势”。首先,政府要适当的降低国内加工企业进出口资格的限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政府还应出台一下针对中外联合开发和合作的优惠鼓励措施,引导外资企业向国内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帮助国内企业可以尽快发展起来。再次,国内企业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加快与其他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合作和交流,多方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方式,实现外资引进技术的溢出效应达到最大化。最后,政府必须特别重视国内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的发展,在国际大市场的角逐中扭转被动局面,才能更接近贸易强国的实现和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沛.论如何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J].中国商贸,2012(32):167-168.

[2] 冯其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践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物流科技,2011,34(09):142-144.

[3] 方丰霞.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J].中国商贸,2010(29):212-213.

[4] 郭丽.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9(14):65-66.

[5] 许南,李建军.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财贸经济,2010(04):98-106+137.

[6] 李思淼.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S1):217-218.

[7] 隆国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J].国际贸易,2008(12):8-14.

[8] 马涛.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与转型[J].中国市场,2013(07):72-74.

[9] 曲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J].开放导报,2012(06):19-23.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